閱讀724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國內首例!人工智能助被拐男子27年後成功尋親

(一) 關鍵詞:

人工智能、人臉識別

(二) 案例導讀:

利用百度公司智能人臉識別技術,成功確認一例27年前被拐兒童,父母與孩子DNA匹配成功並已相認。

(三) 案例內容:

借助在線人臉識別係統,從小就與父母失散的中國男子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家人。

國內尋親平台“寶貝回家”, 該尋親平台借助人臉識別係統,匹配尋找丟失兒女的父母與想要找尋親生父母的人提交的照片。今年3月份開始,“寶貝回家”使用百度開發的人工智能人臉識別係統,並在全國各地收錄了數千張失蹤兒童的照片,33歲的付貴找到了自己的親生父母。這是中國利用人臉識別技術首次實現失蹤兒童與親生父母的重聚。

付貴的父親付光友和其他親人在過去27年裏從未停止尋找付貴。付貴1984年出生於重慶,1990年失蹤。為了找到自己的兒子,他將付貴的資料上傳到了“寶貝回家”網站上,還附上了付貴小時候的照片。

2009年,同樣在尋找自己家人的付貴也在這個網站上注冊並上傳了一張自己童年時期的照片。付貴的養父母將他改名為胡奎。付貴在資料中登記到,自己出生於1986年,1991年與父母失散。最初,“寶貝回家”平台未能成功匹配雙方,因為雙方提供的信息不一致。然而,當“寶貝回家”開始借助百度開發的人臉識別技術後,付貴和他家人的命運就發生了變化。

利用百度的人工智能技術,“寶貝回家”能夠快速分析其數據庫中的6萬張圖片。係統首先會對目標圖片和源圖片中的麵部進行對比,然後篩選出30份最符合描述的個人資料。在這次分析比對中,係統挑選出了與胡奎最匹配的30張照片,其中就有付貴兒時的照片。

寶貝回家”的一位工作人員說道:“我們第一眼看到付貴的資料,就覺得這個應該是了。除了照片像之外,還因為名字很相似。”

隨後進行的DNA測試,將付貴的生物信息與其父母的進行比較。測試結果表明雙方有血緣關係。

希望智能人臉識別技術能幫助更多的人找到自己的家人。

(四)案例分析:

創新戰略與企業戰略的關係應該是:創新戰略是企業戰略的關鍵組成部分,應該與企業戰略總體保持一致。創新戰略應該服務於企業總體戰略,同時創新戰略對企業總體戰略有能動作用。

(五)創新方法論:

創新戰略圍繞企業經營目標,依托於職能部門戰略,是企業對於創新方式與創新程度的選擇。創新戰略選擇建立在兩個維度之上,封閉創新和開放創新是企業對創新方式的選擇,漸進創新與突破創新是企業對創新程度的選擇。

更多創新案例,請關注作者:創新案例庫

最後更新:2017-10-08 01:03:20

  上一篇:go 世界第一柯潔輸給AlphaGo,人工智能真的這麼恐怖嗎?
  下一篇:go 人工智能那麼厲害 可能會成為迄今為止最好的人類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