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機器人
人工智能翻譯都有了,你還用學英語嗎?
文|賽思特 麥浪
最近我有個學員說自己學英語,身邊的同事就嘲笑她不懂行情,告訴她人工智能時代已經來了,你現在學英語還有什麼用?
現在的人工智能確實可以實現實時翻譯了,雖然用起來還並不怎麼舒服,很多時候機器連我不標準的普通話都會聽錯,更別說翻譯了,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人工智能翻譯會越來越強大。
那現在學英語是不是就沒用了呢?事情並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而且有事實可能剛剛相反,人工智能時代某些不學英語的人估計得完蛋。
隨著人工智能的興起,我們大家都感受到了壓力,感覺很多工作崗位正在消失,機器在不斷壓縮人類的就業空間,人類之間的就業發展競爭會急劇上升。
以前的時代,你還可以勤快點,耐心做點繁瑣的工作,之後這些工作都由機器替代了,人隻能去做需要深入思考和創新創造的工作,人與人之間的比拚就是思考和創造能力。
思考和創造能力取決於你的大腦是否豐富,大腦是否豐富取決於眼界是否開闊,開闊的眼界又從哪裏來?
當你和一個文盲聊天,你就會發現,他的視野非常狹窄,你必須得挑選最簡單的詞才能和他溝通,因為你有文化,能看到,能想到的東西比他多幾百倍。其實,當你會了另外一種語言,你所能看到的、想到的東西在你現有基礎上還會再擴大一倍。
當一個文盲需要了解最新公布的社保政策,他其實可以通過問人,聽別人解釋來把事情搞懂,而有文化的人則不需要,隻需要每天正常上班下班,玩手機,看電視,這些信息就會自動進入他的視界。
同樣的道理,當你不懂英文的時候,你確實可以借助翻譯工具來獲取英文世界的信息。但是當你懂英文的時候,你隻用正常生活,英文信息就能自動進入你的視界。
文盲和受過教育的人接受到的信息量完全是兩個等級的,懂英文和不懂英文的人接受到的信息量也差距巨大。
比獲取信息、打開眼界還要重要百倍的是:一種語言是就是一種思維方式,你會了一門新的語言,你腦子裏就獲得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麵對問題你就會多一條思路,這種能力是長在你腦子裏的,翻譯完全無法提供的,你自己體會過才知道,不懂外語的人也很難想象。
所以,學會英語不隻是多了一個自帶的翻譯工具,更主要的功能是極速的打開我們的視野和拓展我們的思維方式,這正是未來的人類最需要的。
第二,會不會英語是人的標簽,就像大學英語四級,考過四級不代表你是人才,沒考過四級不代表你這人不行。但是,當你找工作的時候,四級證書就是投名狀,是你的誠意金,連四級這麼簡單的你都考不過,你說你是個努力上進的人,是個有學習能力的人,誰信啊?
兩個人競爭一個工作,這個工作根本用不到英語,但是一個人會英語,一個人不會英語,在其他專業能力表現差不多的情況下,你會覺得誰更自律,誰更上進,誰的檔次要高一點?這就是英語的標簽作用。
第三、有人工智能翻譯為啥還要學英語?這個問題等同於“公共交通這麼發達,隨時都能滴滴打車,為啥要學開車?”
人類可以飛行,那得靠飛機,鳥可以飛行,那是靠翅膀,你說飛機方便還是翅膀方便?如果我們可以選擇,可以通過努力實現,全世界的人都希望能像鳥一樣自己飛翔,而不是坐飛機。
使用翻譯機器是依賴工具,會英語是依賴自己的能力,使用工具和使用能力是完全不同的體驗和結果,其中的差別就像能自由飛翔與坐飛機的差別一樣大。
第四、更現實的問題。在很多年內,英語作為門檻,作為考試,還將存在很久,科技發展很快,但是製度,體製,社會機製變化並不會很快,現在高考和20年前高考除了難度有所變化,有什麼其他本質變化?現在啥工作都得用電腦,但有很高中生Email都不會用,解壓縮也不會,拿到pdf文件不知道怎麼打開,照樣考上名牌大學,你說這合理嗎?社會需要這樣的人嗎?這就是社會,科技是理想的,社會是現實的。
英語看來還是有必要學的。然而按照傳統教育模式把英語當成科學來教,付出從小學到大學十幾年的代價,結果看不懂,聽不懂,不會寫,不會說,更別提實現拓展視野、擴寬思維的功能,那就還不如直接用翻譯機節約時間。所以,英語有必要學的前提必須是學英語的效率要足夠高,按照我在《英語學習核武器2017》裏麵的講的訓練方式,掌握英語的時間可以縮短到18個月以內,其實能花3年時間掌握一門語言也是劃算的,在人工智能時代,不是英語沒必要學,而是傳統模式的高代價英語教育沒必要存在了,花十幾年的學英語,最終學的還不如翻譯機好使,有什麼存在價值?
另外,人工智能翻譯確實能完全免除部分人的英語學習需要,主要是兩類人:
1.年齡比較大了,或者地位很高,家底豐厚,沒必須去參加與競爭了,人工智能翻譯器完全能滿足你海淘和出國觀光的需求。
2.在某方麵有特殊的天賦和才能,比如你是一個出色的藝術家,是個數學天才,其它技能對你來說都是不必要的。
如果你不屬於其中一種,還是老老實實想辦法學英語,高效的學英語,不然後果會有點慘。
最後更新:2017-10-08 03:3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