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62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人工智能是人類曆史最好的事情,也可能是最壞的,現在還不確定

《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發布,在戰略目標、重點任務等方麵都有了明確的規劃設計,在基礎理論、應用技術等方麵會是政府未來支持重點。AI上升為國家戰略。

AI是否安全,是否會取代人類文明,這個問題經常在電影裏被演繹放大。

其實,有關人工智能是否會對人類產生威脅的討論,在很早以前就有,隻是最近因為馬斯克和紮克伯格之間的嘴仗,再度進入人們的視線。

無論是馬斯克的特斯拉還是紮克伯格的Facebook,可以說兩家公司都離不開人工智能技術,不過兩人對於人工智能是否會威脅到人類卻持有不同觀點。

馬斯克曾經不止一次闡述過他對於人工智能威脅論的看法,甚至強調社會可不能坐視AI所發生的一切,因為AI可能“對於人類文明存在造成根本威脅。”

而這一觀點卻招來了紮克伯格的不滿,“我不能理解那些總是對AI唱反調,試圖鼓吹末日的人。” 他說,“他們的言論很消極,在某些方麵我認為極其不負責任。”

那麼,縱觀整個科技圈,除了他們兩人之外,其他人又有哪些觀點呢?

各方觀點碰撞,反對者居多

要說到人工智能威脅論,就不得不提到英國的著名科學家史蒂芬·霍金,作為全球第一個提出人工智能威脅論的人,他在今天4月的GMIC大會上,通過視頻演講又一次重申了這一觀點。

霍金認為,人工智能的崛起是人類曆史上最好的事情,也有可能是最糟糕的,但它是最好的還是最壞的,現在還不能確定。“更長遠的擔憂就是人工智能係統失控的風險,以及超級智能的崛起。”他說:“人工智能贏得圍棋就是這種未來的趨勢,人工智能未來的潛力在於,我們現在取得的成就和未來幾十年的相比,簡直是相形見絀,未來人工智能甚至有可能終結人類文明。”

除此之外,霍金還認為,我們如何去研究人工智能,是解決和理解這個問題的關鍵,我們需要在研究過程中就規避這種風險。

那麼,除了霍金之外,科技圈的其他大佬都是怎麼看待人工智能威脅論的呢?

支持派:比爾·蓋茨、馬克·庫班

比爾·蓋茨:對AI的長期潛力感到擔憂

早在兩年期,比爾·蓋茨就談到了他對人工智能的擔憂,“我屬於很擔心超智能技術的那一派。”蓋茨寫道,“起初,機器可以為我們做很多工作,而且智能性不高。如果處理得當,這應該是好事。但幾十年後,機器的智能將足夠強大,給我們帶來一些擔憂。”

而他最近在某社交論壇上的回答活動中再度重申,“我站在對超級智能感到擔憂的一方。”並且,他還強調“在這一問題上,我同意馬斯克和其他一些人的觀點,不理解為何一些人對此並不感到擔心。”

馬克·庫班:人工智能把我嚇出翔

美國科技大亨、NBA達拉斯小牛隊的老板馬克·庫班最近在紐約的一場大會上表示,“人工智能把我嚇出翔(scares the s*** out of me)。”

庫班表示:“無論你看到過去10年iPhone、過去20年互聯網,以及過去30年PC帶來了多大變化,(與AI相比)這些都不值一提。機器正開始學會思考,要麼你讓他們為你思考,要麼他們將取代你的位置,並替代你思考。”

反對派:李開複、吳恩達、李彥宏、周鴻禕、約翰·喬菲、微軟艾倫研究所CEO、IBM

李開複:人工智能威脅論目前就當小說看看吧

創新工場創始人兼CEO、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長李開複,此前曾在紐約時報的“觀點”欄目發表專欄文章《人工智能對人類社會的真正威脅》,文中他這樣寫到:“今天人工智能在許多垂直領域內的局部進展,都比很多人之前預料的更早來到,但是人工智能整體的發展,尤其是最重大技術的突破,幾乎每一步都比多數人的預測來得晚。比如,直到今天,我們也不敢說,人工智能到底何時才能真正像成人一樣自由對話。所以即使以今天的標準看,弱人工智能的發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人類離超人工智能的威脅還相當遙遠。”

吳恩達:相對於人工智能威脅,不如先擔心機器學習造成的崗位流失

Coursera聯合創始人、百度前首席科學家吳恩達(Andrew Ng)最近在參加一個會議時表示,與人工智能威脅論相比,我們更應該擔心機器學習帶來的工作崗位流失。吳恩達說到:“作為一名人工智能從業人員,我開發和推出了多款人工智能產品,但沒有發現人工智能在智力方麵超過人的可能性。我認為,工作崗位流失是個大問題,希望我們能致力於解決這一問題,而非考慮那些科幻作品中才可能出現的場景。”

但是,吳恩達也沒有明確表示未來人工智能不會超過人類。

李彥宏:“人工智能威脅論”不存在

在百度公司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曾經參與主創的新書《智能革命》中,他明確表示“人工智能威脅論”不存在。在此書的序言中,李彥宏寫到:“在我看來,人工智能永遠不會到那一步,很可能連強人工智能都到不了。未來,機器可以無限接近人的能力,但是永遠無法超越人的能力。”

周鴻禕:人工智能還隻是新瓶裝舊酒,不足以威脅世界

在去年360舉辦的活動上,董事長兼CEO周鴻禕表示,人工智能還隻是新瓶裝舊酒,不足以威脅世界。

他這樣說到:“今天的人工智能沒有很多文學作者,或者很多文藝青年,還有很多科幻電影想象的那樣神奇。實際上今天的人工智能嚴格來說計算機是沒有產生思維的,更不可能產生意識,沒有意識也談不上情感,所以大家所擔憂的像《終結者1、2》裏麵的機器毀滅人類的世界,大家都覺得還是很遙遠。”

約翰·喬菲:不需要過分誇大所謂的人工智能威脅

有“DSL之父”之譽的美國互聯網先驅、互聯網名人堂入選者約翰·喬菲(John Cioffi),在今年的中國互聯網大會上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還遠未到需要擔心這個問題的時候,所以不需要過分誇大所謂的人工智能威脅。

“人們會因為AlphaGo戰勝人類頂尖圍棋選手而感到恐慌,我想這情緒多少和人類自己的傲慢有關。發明圍棋的是人,所以人類就不應該在這個遊戲中失敗嗎?”他說:“變化總在發生,技術也一直在進步,我們不應該為類似情況的出現而感到驚訝,而應該相信人類駕馭AI的能力,用AI來為我們創造更好的生活。”

微軟艾倫研究所CEO:人工智能不會對人類生存造成威脅

去年年底在紐約舉辦的人工智能大會上,微軟艾倫研究所CEO奧林·艾奇奧尼(Oren Etzioni)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人工智能不會對人類生存造成威脅。

他表示,“我很難理解,史蒂芬·霍金和伊隆·馬斯克等人討論普適性人工智能的動機。我的猜測是,討論黑洞可能已經顯得很枯燥,這是個進展緩慢的問題。我可以說的是,當他們和比爾·蓋茨等人討論人工智能的威脅,或是災難性後果時,他們總是會加入修飾語,即這“最終”會發生,或“能夠”發生。我對此表示同意。但我們討論的或許是數千年之後的未來,甚至永遠不會到來的未來。人工智能是否有可能給人類帶來末日?完全有這樣的可能。但我並不認為,這種著眼長期的討論應當影響我們對實際問題的關注。”

IBM:AI隻為增強人類智能而非替代人類

最近,IBM公司對於人工智能威脅論做出了強勢回應,該公司向全體美國國會議員發出了一封公開信,概述IBM就人工智能技術興起所引發相關政策問題的觀點。

公開信稱,人工智能(AI)正在重塑這個世界。有關AI社會意義的爭論充分體現了它所帶來的影響,其中不乏一些危言聳聽的預言,鼓吹AI技術會造成大規模失業,甚至最終人類會被AI所統治,IBM必須向這些觀點提出反對意見。但是,最終這些係統還是需要人類製定決策。

中立派:馬雲

對於人工智能威脅論,馬雲其實並沒有給出過明確的觀點。在談到這一理論時,他是這樣說的:“反對的人總能提出很多的威脅的理論,支持的人也能找出各種還是理由,這是未來,這是趨勢。我認為這種東西你沒有辦法停止它,你隻能擁抱它,改變自己,適應它,我們不能改變未來,那就學會改變自己,我認為人工智能,你是改變不了的,這是一個巨大的趨勢,你隻能改變自己。”

人工智能究竟是“救世主”還是“威脅者”?

對於人工智能威脅論,鎂客君認為要從客觀的角度來說,以現有的人工智能技術,當然還不足以形成威脅,但是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一旦人工智能有了思維能力,能夠自主判斷,可就不好說了。

如果說,人工智能還隻是一種可以取代人類工作的機器,那麼它還不足以讓人們產生恐懼。更何況,現如今人工智能在自主學習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科幻電影裏的場景還僅僅停留在大銀幕上而已。

不過,對於未來人工智能究竟能“智”到什麼程度,現在沒有人能給出準確的答案,誰也不知道在掌握了深度學習、自主學習技能之後的人工智能還有哪些潛力。或許正是源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造成了今日人們對人工智能的“恐懼”。

最後,給各位看官奉上一張圖,看看就好。

最後更新:2017-10-07 23:14:47

  上一篇:go 人類會失業嗎?人工智能將會取代哪些職業
  下一篇:go 機器人搶飯碗?穀歌投入5000萬美元幫助人類尋求“未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