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32 返回首頁    go 搜狗


搜狗上市,“三贏”故事是怎麼講出來的?

在騰訊2013年以4.48億美金戰略入股搜狗的前幾年,坊間關於王小川掛帥的這家公司有過太多或真或假傳聞。直到巨頭騰訊增資入股,搜狗這家以“理工男”為主的科技公司才又回歸到產品為先的十分低調狀態,人們看到搜狗的產品越做越強,卻很難再挖掘到三個主角搜狐、搜狗與騰訊在決定合作之後的各種八卦故事。

王小川說過,他在工作中“不是在做選擇”,而是“清晰地知道一個方向,直達目標”。宣布赴美上市後,搜狗用一份招股說明書簡單明了地講述了自己埋頭苦幹的這幾年財務、股權、競爭的狀況,也一股腦解答了人們關於搜狐、搜狗、騰訊之間過去與未來的種種好奇,幹練、低調、直奔目標的作風依舊。

無需去爭論誰輸誰贏,搜狗現在的成就與自身對產品的專注,母公司搜狐幾次正確抉擇以及騰訊的支持都分不開幹係。翻看搜狗的招股說明書,一個“三贏”故事躍然眼前。

1. 上市後,搜狗依然是搜狐的子公司

在搜狐已經形成的四大業務矩陣“媒體+視頻+暢遊+搜狗”中,搜狗是毫無疑問的中流砥柱。今年(2017年)二季度,搜狐總收入4.61億美元,較2016年同期增長10%,較上一季度增長23%。其中除了在線遊戲收入1.22億美元(較2016年同期增長23%,較上一季度增長43%),搜狗以2.11億美元收入,較2016年同期增長20%,較上一季度增長30%成為搜狐最重要收入來源和增長點之一。可以說,隻有搜狗立住,搜狐同樣給予厚望的遊戲以及視頻業務才能夠得到更多成長空間。

而在騰訊入股搜狗後,外界一直對於搜狐是否能夠保持對搜狗的絕對掌控存疑,而根據搜狗在招股書中披露的資料,這一疑慮已經可以完全消除:

目前,搜狐持有搜狗3,720,250股A級普通股和127,200,000股B級普通股,持股比例為37.8%,張朝陽持有9.2%的A級普通股,合計持股比例達到了47%;騰訊持有搜狗151,557,875股B級普通股,占總股本的43.7%。不難看出,搜狐和張朝陽仍然掌握控製權,為搜狗實際控製人。

此外,在本次募股申請提交之前,騰訊、搜狐、搜狗進行了股東投票協議。協議規定,募股後三年內,搜狐和騰訊將根據持有股份選舉董事會,董事會將由7人組成,其中4人來自搜狐,2人來自騰訊,剩下一個席位為搜狗CEO。三年後,搜狐將有權改變董事會的規模和構成,並且為騰訊提供三年內指派兩名董事會成員的權力。協議還規定,隻要搜狐和騰訊的A普通股和B普通股占比超過50%,搜狐或騰訊可以移除或替換董事。

即便上市後,搜狐依然對搜狗擁有更大的話語權,這一點對於搜狐自身戰略以及搜狗保持相對獨立的發展來說,都分外重要。

2. 搜狗、搜狐、騰訊的“三贏遊戲”

搜狗上市,是一個成功的三贏局麵,搜狐、搜狗獲利頗多,騰訊也在其中嚐盡甜頭。

一方麵,搜狗招股書這邊一發,那邊搜狐在美股價周五收盤大漲13%,達到25億美金。之前張朝陽總是苦於美國人讀不懂他關於“媒體-遊戲-搜索-視頻”的精心謀劃,而在各方力量推動下即將IPO的搜狗,憑借其獨家流量資源、不斷創新高的收入增長以及代表未來的人工智能故事,完全可以幫助母公司搜狐在資本市場上取得更好的表現,也讓張朝陽有機會完成自己“3年內帶領搜狐重回互聯網舞台中心”的目標。

另一方麵,搜狗本次的IPO估值在40億-50億美元之間,作為其最大股東,騰訊除了能夠得到可觀的財務回報(2013年騰訊投資時搜狗的估值為12億美金左右),也能夠保證自身在搜索以及人工智能方麵的戰略布局中得到搜狗這樣擁有超群的產品與技術實力團隊的支持。這是典型的騰訊的打法,即以流量不斷完善自身的“生態”矩陣。截至2017年6月,騰訊為搜狗貢獻了大約38.2%的搜索流量,類似騰訊這樣擁有資金、用戶優勢的互聯網霸主,不選擇占有10家普通企業的根本,而是得到行業中最優秀或最具潛力企業的一部分股權以及隨之而來的“站隊”,無論是電商領域的京東,出行領域的滴滴,還是搜索領域的搜狗,都是這一路線。

而搜狗團隊也確實給力,和騰訊的合作快馬加鞭地展開,普通用戶終於能夠通過搜索引擎找到公眾號中的內容,不僅讓搜狗搜索第一次做到了百度所不能,也讓原本因為封閉而備受質疑的微信公眾號找到了破局的可能。正因如此,在搜狗的招股書中顯示,騰訊承諾未來雙方(騰訊與搜狗)的這種合作還會持續拓展到騰訊其他產品,並一直延續到2023年。有了騰訊的持續、大力支持,搜狗雖然還未在搜索領域成為絕對第一,卻可以成為一個典型的“poke選手”(電競用語),不斷地對競爭對手進行騷擾與打擊,一點點的蠶食百度的市場份額,也幫助母公司搜狐以及投資人騰訊阻礙了競爭對手的攻擊。

3. 搜狐與搜狗的故事,互聯網公司管理運營的正麵典型

很多人會選擇性忽略母公司搜狐對於搜狗的重要性。且不論搜狐在國內巨大的品牌號召力,以及在國內市場上豐富的營銷經驗對偏向產品與技術的搜狗有相當重要的補強作用。

作為對子公司命運擁有決策權的母公司,在項目初始時知人善用,在搜索項目遇瓶頸決定冒極大風險轉型時選擇默許,在看不到明確盈利增長點時選擇忍耐、支持與等待。可以說,搜狗的今天是搜狐與搜狗共同的昨天。

看客們總喜歡在蛛絲馬跡中尋找矛盾,卻刻意忽略搜狐與搜狗之間的撫育之恩與惺惺相惜。創新是最為艱難的,搜狗最開始做搜索時,百度、穀歌已經如日中天;而試圖做瀏覽器“曲線救國”搜索時,微軟的bing搜索即便坐擁市占率極高的IE瀏覽器,依舊顯得疲軟不堪——而搜狐和搜狗堅持下來了。從“根兒上”相同的價值觀,讓兩家公司在最艱難的時刻選擇了彼此信任。

2011年起,處境略顯艱難的搜狗在搜狐的支持下,連續拒絕了其他公司控股或收購的請求;

2011年9月,搜狗宣布使用率超過穀歌中國,成為國內第二大搜索引擎;

2012年11月26日,發布智能語音搜索引擎“搜狗語音助手”,為日後的人工智能技術打下基礎;

2013年09月,搜狗終於得到注資4.48億美元,除了得到微信搜索獨家資源,也將騰訊搜搜業務及相關資產收入囊中;

2014年5月,搜狗搜索創立十年,獨立運營四年,收入增長二十倍,搜狗搜索無線端app上線,正式進軍移動搜索的同時,也成為國內增長最快的互聯網公司;

2017年7月,搜狗單季度收入達到2.11億美元,較上一季度增長30%,盈利能力已經顯現,宣布啟動赴美上市,並直接拉動母公司股價增長13%。

在決定命運的時刻,母公司搜狐選擇了信任與等待,而子公司搜狗則幫助搜狐穩住了對搜狗的控製權,並最終為母公司帶來超額的回報。搜狗與搜狐的故事隨著搜狗宣布上市,絕對可以成為互聯網公司管理運營的正麵典型。

4.  上市後搜狗的新三級火箭模式是啥?

上市隻是另一個起點,對搜狗也並不例外。上市並不能抹去外界的質疑,反而因為市場反應敏感,更加要求企業給出“完美的故事”。

作為搜狗最核心的產品,也是搜狐產品開發團隊集體創作的成果,搜狗輸入法讓用戶真正看到了搜狗在產品上和抓住用戶喜好方麵的實力,也實實在在通過搜索引擎技術,將互聯網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活”詞庫。根據艾瑞谘詢數據,截止今年6月底,搜狗輸入法用戶基數較一年前增長70%以上,穩居國內以DAU計的第三大手機應用,市場份額絕對領先。與此同時,憑借搜狗輸入法龐大的用戶規模,搜狗整體的搜索流量比一年前增長24%,特別是移動端流量增長50%以上,占比已接近80%。可以說,搜狗輸入法因其在PC端以及移動端的雙重適用性成功完成了自己為搜索導流的作用。

但相對來說,受到移動互聯網衝擊的瀏覽器卻因為自身的屬性限製(天然適用於PC而非手機)很難在移動互聯時代完成一個優良途徑的使命,這不僅是搜狗一個人的苦惱,也是包括百度、360在內所有瀏覽器玩家的苦惱。

在搜狗原有的“輸入法-瀏覽器-搜索”三級火箭模式中,輸入法和瀏覽器都是到達“搜索”這一目的地的途徑——途徑的形態是會隨著技術進步而轉變的,傳統瀏覽器顯然已經難以堪此重任。

如果我們認可“搜索”是連接與分發人日常各類生活服務的入口,那麼在移動端,霸占搜索入口的公司尚未出現。究其原因,我們還沒找到通往這個入口的最佳途徑。

7月宣布啟動上市時,王小川發了一封內部信,其間他強調了搜狗對於人工智能的重視,他說:“這(語言處理)是人工智能裏最難突破,也最有價值的部分。未來,我們將繼續以語言的核心,改進人機交互界麵。” 同時也表示,語音方麵搜狗手機輸入法的語音輸入日頻次已達2.6億次,比一年前增長80%以上。以語言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經通過問答、語音和翻譯等形態應用於搜索和輸入法等產品中。

曾幾何時,搜狗輸入法飽受有流量、無入口、無盈利的困擾。然而當搜狗逐漸亮出自己的獠牙,這個中國最早基於統計而非規則的大數據應用,突然成為搜狗在人工智能方麵最好的火箭助推器,幫助搜狗在自然語言搜索、地圖規劃(投黑馬>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台)、語音圖像等多媒體識別方麵都能順利進行基於統計的機器學習,也為搜狗和騰訊進一步合作打下堅實基礎,騰訊能夠為搜狗提供海量圖片、聊天、網絡社交行為等數據,而搜狗又能夠基於這些數據對其搜索服務進行完善。

顯而易見,“輸入法-AI-搜索”已經成為搜狗的新的核心故事。

(文章來源於:虎嗅網摘編)

最後更新:2017-10-16 20:46:16

  上一篇:go 傳媒周周評:搜狗擬在美上市,募集6億美元;廣州日報社社長終於到任
  下一篇:go 搜狗正式赴美提交招股書,董事會、股東等細節逐漸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