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94 返回首页    go 搜狐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耕作方式的变革: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其中,铁犁牛耕是主要的耕作方式,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小农经济: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冶金业——

  青铜器:商周时代,进入繁荣时期。

  铁器: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步推广;东汉时期,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炼钢:春秋晚期,中国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的灌钢法,使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制瓷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工匠烧制出了原始瓷器。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出白瓷,到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代着名的江西景德镇瓷窑,到元代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明清时期,景德镇是全国的“瓷都”,明代的官窑烧制的瓷器质量最好,尤以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佳。明中后期,又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多种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色彩鲜艳,效果如同油画。

  纺织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至少在五六千年前)。丝绸之路开通后,丝绸外销的数量激增。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是着名的丝织业中心,明清两代都在那里设有官局,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丝织品。

  古代商业的发展:

  西汉“开关梁”后,富商大贾周流天下,每个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市”,官府设有专职官员市令或市长进行管理。

  唐代长安城内有坊、市之分。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唐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那时还出现了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的柜坊(我国最早银行雏形)和类似后世的汇票的飞钱。唐代后期,城市坊和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到宋代,店铺已可随处开设。南宋时,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财富重要来源之一。

  元朝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明清时期,在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南方)和晋商(北方)。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明太祖、雍正帝也都强调该政策。

  重农抑商的含义: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发展。

  重农抑商的影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

  “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影响:

  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②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责任编辑:马黎)

最后更新:2017-01-01 16:50:27

  上一篇:go 高二英语:Art and architecture(Ⅱ)
  下一篇:go 高二物理重点公式:振动和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