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51 返回首頁    go 搜狐


詢盤回複之報價技巧 - 常見問題

價格永遠是外貿談判中的核心問題,也經常成為外貿人感覺最難跨越的障礙。電子商務平台有別於展會或轉介紹,沒有麵對麵的交流,沒有交情的鋪墊,隻有冷冰冰的文字表達,如何在電子商務平台上更加有效的報價,希望今天整理的內容能帶給你一些思路。


報,還是不報?

 報價是回盤必定要做的事,但未必是首先要做的,也未必是買家要求了你就必須馬上要做的。
價格是你手中份量最重的砝碼,所以你必須充分利用好它,切勿在不合適的時機就用掉。在買家沒有得到你的報價之前,他對你的好奇心,會令你的各種介紹和看法,都或多或少的影響他對你的判斷;而一旦他得到了你的價格,他就已基本明確了你的合作可能性,那時你想再影響他作決定,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所以,雖然價格是遲早要報的,但你需要選擇好報價的時機。大多數情況下,電子商務平台上得到的詢盤,第一次回複不會是最佳的報價時機,因為你對他一無所知,而他會得到非常多的價格可以比較,相信你一定不想從一開始就加入到單純比較價格的隊伍中去。

 

所以建議你在報價之前,先找到下麵四個問題的答案:
1.買家是否真實? 以此確保你的價格不透露給不是真打算做生意的人那裏去。
2.買家對這個產品專業嗎? 以此明確自己的身份是介紹者還是引導者。
3.買家的購買力如何?  以此調整報價的高低以及相對應的產品介紹說辭。
4.買家的采購計劃近還是遠? 以此把握報價的可執行度以及長期培養的必要性。

往高裏報,還是往低裏報?

當你明確了買家是真實的,你會希望價格盡可能吸引他,同時又盡可能的高些,但這兩點是對立矛盾的,所以會需要你分不同情況來處理報價的高低。

以下幾種情況,你可以嚐試把利潤加高:
1.你的產品可替代性小,比如質量、認證、設計、專利、渠道等有自己的優勢。
2.買家的采購數量較小,導致運輸和操作成本占比相對較高。
3.買家要求的采購時限很近,對供貨和操作能力要求高。
4.買家的購買力較強,比如是行業內的大公司。
5.買家身處小而偏的市場,比如東歐、中美、西非等。

但電子商務的特性決定了,這些情況會越來越少,所以高利潤的生意也越來越難產生。假如你無法找到能拉高價格的因素,那麼吸引買家就會比多加利潤更為現實可行,還是希望你更仔細的核算成本,報出一個合理而穩妥的價格,當買家初步認可你的價格在他可考慮的範圍內之後,其實你還會有很多機會可以提升利潤空間的,比如采購量的改變、運輸方式的調整、額外質量要求等。


簡單的報,還是詳細的報?

簡單的報價可能令買家覺得不專業,給的信息他不夠用;而詳細的報價會耗費自己更多時間、精力、以及期望值,並且你自己的詳細信息,總是會希望隻傳達給重要關鍵的對象。那麼如何區分對待呢,還是得從買家的實力情況來考慮。

當買家的能力比較一般,下遊市場還有很多變數時,你會發現一份詳盡的報價單往往會石沉大海,因為買家不一定能搞定他的買家,而由於他已經拿到了全麵完整的信息,所以就沒有了太多再與你溝通的空間,而你也會在無形中喪失了根據買家情況作適時引導和調整的機會。
所以建議對於你已經了解到實力不強變數很多的買家時,將報價單拆分為若幹區塊,逐步的釋放給買家,並在每次提供出自己的信息時,嚐試也了解買家更多一些的信息,這樣在給出下一點信息時,可以有針對性的作調整和引導。

而對於買家實力出色,或者采購已迫在眉睫的詢盤,你的一小點失誤可能就會讓你的對手勝出,而下一次能讓你扭轉局麵的機會,不是那麼容易出現和被抓住的。所以希望你能整理好自己的所有信息,一次到位明確的展示給買家,同時表現出自己的專業和幹練,讓買家收到之後不會有模棱兩可,不會對你有懷疑和不安,能盡快進入最後的確認階段。


報的謙恭,還是報的強硬?

報價時的態度也經常會影響買家的印象和決定,我們經常想讓自己的報價利潤不要一次次的被砍下去,但又不希望買家感覺價格高了就放棄談判,你的語氣和態度通常會從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1.假如對自己的報價信心不足,知道僅能作為買家參考之用,那麼你的報價目標應該主要放在維係關係以備後續合作上,所以不建議用過硬過於決斷的語氣,不然可能會讓買家感覺你不僅價格不好,而且可談性也很低,於是可能因為你這一次價格的不合適而徹底放棄今後與你的合作。

2.假如對自己的報價沒有完全的把握,但覺得還是有希望的,那麼你的報價目的可能是盡量爭取更多的實質談判機會,建議讓買家感覺到你報價的認真和嚴肅,但通過補充性的語句傳達出可以協商的態度,比如告知數量的變化、付款方式的變化、或者質量的不同,都可能影響最終價格。這樣即使買家覺得你的價格高了一些,還是會保留確定采購細節時再向你要價格作比較的機會。

3.假如對同行、買家和市場足夠了解,對自己的報價有很強的信心,那麼你的報價目的毫無疑問就是爭取訂單的臨門一腳,建議你可以嚐試較為強硬的姿態,展示出報價足夠的嚴密和精確,以及其他信息的充分和明確,讓買家感受到你的專業度和行業經驗,加強他作決定的信心,同時降低他砍價的意願。


總結
我們想要報出去的價格產生效果,一定不要寄希望於事後的追問和催促,而要力爭把工作做在前麵:分析自身產品特點、判斷買家情況、了解買家當地市場,隻有當自己心中有底時,我們才不會為如何報價所困擾,我們的報價也才更有可能影響買家。

最後更新:2016-12-28 06:49:01

  上一篇:go 不同類型的買家回複跟蹤策略 - 常見問題
  下一篇:go TRADE MANAGER如何設置文件儲存的地方? - 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