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58 返回首頁    go 搜狐


國內被叫停的ICO要去海外發展了?

  隨著以央行為首的七部委聯合認定“ICO本質上是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行為,要立即叫停和清退。”的消息公布以來,國內包括ICOINFO、ICOAGE等不少於10家的ICO項目平台暫停相關業務,更有如“萊特中國”者索性直接跑路了。不過在監管的縫隙下,也有不少ICO項目和投資者正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場。

  “國內做不了,我們就去國外做。”ICO整頓令下,已有不少ICO投資者及項目發起人發出類似的感慨。

  “整頓ICO並非意味著這種業務就會消失,它本身就是個舶來品,所以一國的單邊宣判非法並不影響整體行業趨勢的發展。”一位在某央企工作的ICO前投資者坦言。

  “國外資本市場製度成熟,行為監管效率較高,而國內的分業監管還存在較大差距,這也是國內的ICO監管必須‘一刀切’的原因,”一位接近監管層的交易平台人士稱,“一方麵因為現階段的清理難度不大;另一方麵確實調查發現大部分項目都存在涉嫌欺詐、底層資產不明確的風險情況。”

  “美國、日本一些海外市場並沒有一刀切,我們對當地法律和監管政策也在進行更深入的了解,”一家曾參與ICO投資的創投機構負責人坦言,“作為新生事物,ICO還會繼續發展,同樣也會麵臨許多問題,並非所有項目都沒價值。”

  出海,既是期望也是救命稻草。但海外的ICO就好做了嗎?

  事實上,近期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對ICO及數字資產啟動了相應的強監管動作。

  3月21日,日本內閣會通過《關於虛擬貨幣交換業者的內閣府令》,規定從事數字資產交易業務,需在政府進行申請並提交相應的信息報備。

  7月份,美國SEC也通過發布調查報告稱,將數字資產的發行和銷售納入聯邦證券法,並要求其進行注冊,否則將視為非法。

  9月3日,韓國當局的金融服務委員會(FSC)牽頭九部委公布了對數字資產的監管施行方案,表示將加強監管,並對洗錢、非法融資及非法交易活動進行調查;當地監管機構表示,對試圖以ICO名義進行股權融資籌集資金的企業將“加大懲罰力度”。韓國方麵法律人士稱,這一表態也意味著韓國將對以ICO為名的非法股權融資活動采取整頓措施,而相應的監管升級窗口期或將在今年12月出現,不過韓國的ICO監管或亦將帶有一定的“新老劃斷”色彩。

  而且從ICO自身來說,海外項目質地比國內高出很多,其ICO發展也並未如國內一般野蠻生長;直到國內監管暴風已經來襲的近期,澳大利亞剛完成首個名為HCASH的ICO項目,目前已有多個落地支付應用,韓國國內則才啟動第一個名為ENT的ICO項目,其背景亦為當地上市公司所發起,並有諸多知名人士參與,才得以順利發行。

  外匯交易員表示,許多人認為‘出海’做ICO就能逃避監管,這想得太簡單了,海外市場的監管並不比國內更寬鬆,由於金融業務負外部性較強,對於非法集資的打擊是全球共識。因為海外市場投資渠道更通暢,並不是你隨便發一個項目都有人接,另外並不是任何人都能作為ICO的合格投資者,項目本身也會選擇自己適合的投資方。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09-07 15:27:42

  上一篇:go 10大投行前瞻歐洲央行9月利率決議
  下一篇:go 央行行長們的困惑 通脹與經濟增長關係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