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88 返回首頁    go 搜狐


基本麵重於折扣率 減持新規後機構定增投資邏輯生變

根據5月27日減持新規,原本鎖定一年後即可完成對參與定增股份的減持,如今完全減持至少要在定增完成後兩年。這對參與定增的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滬上一家基金公司投行部人士表示,以往逢定增必參與的火熱市場逐漸變得理性,基本麵的判斷已超過折扣率。

定增市場趨於理性

財通基金相關人士表示,“5·27”減持新政以來,定增市場逐步回歸理性,一些以投機為目的的短期熱錢退場。隨著產業資本、地方金控平台等專業機構的理性資金湧入,定增市場趨於價值回歸。據他介紹,“減持新政以來,財通基金中標的定增項目平均折扣85折左右”。

上述滬上基金公司投行部人士也坦言,原先機構在參與定增時隻要有一定的折價率、公司基本麵過得去,都會選擇參與,有的甚至會以市價以上的價格參與。現在則謹慎多了,即使公司質地非常好,也不會出現超過市價的報價,相對比較優質的公司折價率在9折到95折之間,大多數折扣率可能會在7折~8折。

據中國基金報記者了解,現在不少資金已從定增市場撤出,特別是一些在2016年才進入定增市場的資金,包括一些基金公司、私募的一對多產品、銀行委外資金等,這些資金對定增的熱情降低了許多,不少甚至暫停參與。

滬上一公募定增產品基金經理透露,目前市場還在做定增的可能就是2011年、2012年開始一直在做的機構和資金,主要是做主動管理、精選個股,“畢竟現在還沒有到定增項目發不出去的現象,大部分項目還是比較容易發滿的”。不過,從項目本身來看,數量是在不斷減少。按照新規,很多公司的項目可能都沒法過會,轉而配股或者其他的融資方式,這些公司也會考慮是否用其他融資的方式會更好。

上述滬上基金公司投行部人士坦言,現在一些實力較強的上市公司會選擇以現金的方式去做收購和配股,由於配股對公司基本麵要求較高,上市公司融資業務就出現了較大的分化,“好的公司依然可以通過定增再融資,市場也比較認可,但是基本麵比較差的公司或者以市值管理為主的公司可能就放棄定增融資了,簡單來說,現在二級市場比較認可的還是內生性增長較好的公司,如果是靠外延、靠收購的故事型公司,至少在現在這個時點,大家是不認可的,這個趨勢是很明確的。”

據其透露,在往年一些規模在30億元左右的創業板公司的定增項目很容易得到市場積極報價,但最近越來越多的小創業板公司已經無法再得到機構認可,“基本麵並不算太好,估值在100倍以上,折扣率又沒有吸引力,大家對公司的前景還是比較擔心的”。

基本麵價值回歸

也有基金經理指出,現在反而是通過基金參與定增的好時機,“定增市場會回歸到一個更加理性的狀態,這個市場是不會消失的,好公司還是有融資需求,如果深入研究基本麵,看好一個公司長期持有,賺錢的概率還是比較大的。”

該基金經理指出,未來定增產品將不會再出現巨大的超額收益,“定增回歸本源,即鼓勵投資者長期持有,雖然現在好的項目不多,但也正是考驗機構對公司的研究能力的時候,並不是簡單的折扣率能夠決定的。”

財通基金相關人士也表示,定增的收益來源有三個:折價率、市場波動收益(β收益)及個股成長性收益(α收益),因此在市場相對低位參與定增獲得正收益的概率會更高。在新規適應期內,定增折價空間有望有效擴大,優質的定增標的可能出現階段性的低估,具有期限優勢的長期資金進入黃金布局期。“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定增市場會自動淘汰一批純講故事的、沒有業績支撐的上市公司定增項目,而大浪淘沙下,真正優質的價值股顯現配置價值。”

上述滬上基金公司投行部人士表示,“我們會選擇股價本身處在相對底部、市場預期也沒有那麼熱、基本麵有明確好轉、估值比較合理的企業的定增項目。在這當中,折扣可能就沒有那麼重要了,現在大家可能對基本麵更注重一些,基本麵好的,折扣稍微小一點,也願意參與;基本麵不好的,即使折扣很高,也會跌回去。”

(原標題:基本麵重於折扣率 減持新規後機構定增投資邏輯生變)

最後更新:2017-07-10 05:53:34

  上一篇:go 7月10日國內四大證券報紙頭版頭條內容精華摘要
  下一篇:go 銀行存管成各地網貸備案登記最大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