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
搜狐
投資中概股麵臨三重風險 房地產、銀行股將迎來價值重估
隨著美國科技股今年的大幅攀升,它們的中國同行的股票也在大幅上漲,並且漲幅並不低於美股5大科技龍頭股。這首先得益於中國經濟的推動,投資者的目光正在被吸引到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身上。而隨著阿裏巴巴和百度等中國科技巨頭變得更加國際化,中概股的增長機遇也在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所關注。事實上,由於市值比美國同行要小,中國科技股可能走得更遠。不過,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中概股也不能例外。
惠理基金經理徐福宏認為,目前投資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主要有三大風險,“下半年,這些公司盈利超過預期的機會正在下降;今年從年初到現在,投資者湧入港股美國上市預托證券(ADR),從而形成擁擠交易(crowded trade),這意味著他們獲利了結的機會也會很高;第三,這些科技龍頭公司可能會麵臨一定的監管風險。”
今年以來,港股連續七個月節節攀升,迄今為止恒生指數的漲幅達到25%。
“內地經濟增長企穩,經濟改革成效有所體現,外圍不確定性亦有所減退,整體而言,市場對今年的盈利預估也是比較樂觀,由於去年年底的估值很低,目前的漲幅反映了一定的估值修複。”香港中環資產基金經理楊延德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
同時,從技術層麵而言,香港今年以來不斷有增量資金流入。“由於美股維持了八年的牛市,估值已經較高,而且美元的漲勢告一段落,因此海外資金回流到新興市場,也有內地資金南下,這兩方麵疊加在一起,所以港股今年漲幅一直領先。”楊延德指出。
瑞銀的統計數據顯示,海外上市中國(內地)股票7月上漲8.4%,繼續跑贏地區股市,即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今年以來MSCI 中國指數每個月都漲勢喜人,總回報率已達35%,創下自2009 年以來同期的最佳表現。
“雖然今年上半年海外上市的中國(內地)股票表現搶眼,但市場的漲幅主要集中在一些香港上市的大盤藍籌股,這些股票受到內地機構投資者的追捧,我們仍然看好一些擁有良好業績、估值合理的行業龍頭股。”瑞銀資產管理中國股票主管、董事總經理施斌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然而,由於近期朝鮮半島局勢,美聯儲縮表不斷臨近等因素,全球資金流向有望大幅波動,從而帶動股市調整。進入8月以來,恒生指數由27854點的高位下挫逾3%,而“股王”騰訊(00700.HK)則於8月11日盤中一度大幅跳水近4%。
香港訊匯證券行政總裁沈振盈認為,目前港股已經累計不少升幅,繼續上升的動力不明顯,“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將於9月正式縮表,市場難以避免出現一些套現行為提前部署,下半年市場將受到縮表和去杠杆的困擾。”
同時,惠理基金經理徐福宏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在這一到兩個月都是比較保守的,就是我們之前一直買的一些科技股、一些消費類的股份,其實都是減了很多,希望提前鎖定利潤,從而保留一些現金在每次市場調整時趁機買入。”
他認為,目前投資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主要有三大風險,“下半年,這些公司盈利超過預期的機會正在下降;今年從年初到現在,投資者湧入港股美國上市預托證券(ADR),從而形成擁擠交易(crowded trade),這意味著他們獲利了結的機會也會很高;第三,這些科技龍頭公司可能會麵臨一定的監管風險。”
房地產、銀行意見仍分歧
南方東英的統計數據顯示,自MSCI於六月底宣布納入A股以來,南方富時中國A50 ETF(2822.HK)的交投便十分活躍。最近連續四個交易日,更錄得了超過10億人民幣的申購。
自6月中以來,人民幣匯率穩中走強,美元偏弱,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興趣變濃。在岸人民幣兌美元8月25日一度升破6.7關卡至十個月高位,離岸人民幣也處在去年10月以來最強的位置,使得外資對人民幣資產的興趣提升。
“這個是跟企業的本質有關,比如科技板塊明顯都是一兩家寡頭壟斷,使得南下的資金大多是投一些很有基本麵的企業。比如今年汽車板塊表現最好的吉利,明顯就是南下資金炒起來的。但是,它交出來的業績也是很不錯。”楊延德表示。
他坦言,市場熱烈追捧大盤藍籌股與全球投資者風格改變相關,“現在全球市場的主流是被動投資、ETF等,投資者把錢放在這些指數基金,而這些指數基金通常都會去買一些市值比較大的股份,導致這類股票升幅最明顯,從而進入一個正麵循環。同時,比如騰訊、阿裏巴巴,股價高了可以去利用資本市場,去買一些競爭對手回來,還會花更多的錢在研發方麵,其競爭優勢越來越強。”
同時,他指出,目前海外資金與南下資金在兩大板塊意見有所分歧,分別是房地產和銀行板塊。“南下資金比較喜歡那些杠杆比較高的、比較激進的一些企業,因為這些企業在過去幾年周期比較低迷的時候很激進,借了很多錢,貸了很多款去買地。海外投資者卻覺得這是很危險的動作。”
國泰君安(香港)近日發表報告指出,雖然內地房屋銷售下滑,首7月商品房銷售同比增速較首6月下降,但基本麵依然健康。政策和貨幣環境的收緊已使得房地產市場降溫,但房屋銷售額的絕對值依然很高,且地產行業龍頭將會在行業集中度提高時期通過市場份額增加而獲得持續增長。而香港上市的房地產龍頭較A股上市的房地產龍頭,展現了更好的基本麵。南下資金的流入,港股市場和A股市場房地產公司估值的差異將會縮小,因而港股市場地產行業估值仍有上升潛力。
2.9億元狂掃內銀股
以銀行板塊為例,楊延德認為“雖然市場正在慢慢改觀,過去大家擔憂不良資產、息差的問題,今年A股銀行板塊明顯表現不錯,以前同一家銀行H股的價格與A股的價差隻有2%、3%,但是現在差距已經拉大到15%甚至20%。”
他認為,中資銀行業不良資產、息差已經見底,銀行收入不斷增加,“過去的估值很低,PE可能是5倍,市賬率不到1倍。如果能夠維持盈利增長,坦白說,一兩年之內銀行板塊漲三四成,是絕對有可能的。”
事實上,近日銀行股已成為投資者大舉“掃貨”的重點目標。港股通(滬)24日錄得近2.9億元的資金流入三隻內銀股,分別為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招商銀行。截至8月24日,招商銀行(03968.HK)大漲5.7%,收報28港元/股;工商銀行(01398.HK)及建設銀行(00939.HK)均創下2015年7月以來的新高,分別上漲2.5%、1.8%。
同時,徐福宏亦認為:“舊經濟的公司在過往一年,很多都是從虧錢變成一個賺錢的情況,對於銀行來說,這是很正麵的一個情況,因為銀行股在過往幾年其實都是有一個很大的壓力。”同時,他看好一些消費板塊,比如白酒、家電等,“以家電板塊為例,去年我們進入的時候,市盈率大概是在7到8倍,現在已經是13倍的水平,今明兩年的盈利持續雙位數的增長,現在還是可以接受的水平。”
今年采取啞鈴策略
對於市場熱捧的周期和科技股,楊延德認為:“周期性股份現在漲了那麼多,我們比較擔心估值是否可以持續,因此趁機減持了一部分周期性股票。從科技板塊而言,每一次回調對於長線投資者而言都是比較好的買入機會。”
“今年采取的是barbell(啞鈴)策略,一端是金融銀行板塊加一點周期性股份,另一端則是科技板塊。如果全球經濟增長提速的話,銀行、周期性股份受惠,但如果全球經濟溫和增長的話,資金還是持續流入科技板塊。”他表示。
以騰訊為例,今年以來股價的累計升幅高達76%。8月9日,騰訊控股股價在盤中一度觸及333港元大關,市值突破4000億美元。對於很多投資者而言,騰訊讓他們又愛又恨。到底目前的股價是否仍值得繼續追漲買入?
“作為中國互聯網行業的龍頭,騰訊已經形成了多個頗具影響力的線上平台,匯聚了大批的忠實用戶。我們認為其成熟的商業模式,包括網上遊戲收入、支付業務的快速增長,QQ以及微信業務會進一步帶動盈利增長。”施斌指出。
騰訊控股披露的數據顯示,2016年財報中,騰訊控股全年營收人民幣1519.38億元同比增48%,淨利潤人民幣414.47億元同比增42%。而在2017年第一季度中,騰訊控股總收入為人民幣495.5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5%。而淨利潤為人民幣145.4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7%。
事實上,大批散戶已經趁著近日騰訊股價調整而湧入衍生品市場,其中騰訊法興認購證(28486.HK)於8月10日錄得10億港元的成交金額,創新近年來的新高,而窩輪成交榜第2至6位亦均為騰訊認購證,成交額分別約6-7億港元。
(原標題:投資中概股麵臨三重風險 房地產、銀行股將迎來價值重估)
最後更新:2017-08-26 06:4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