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77 返回首頁    go 搜狐


歐元多頭將迎來火熱的夏天 周期性上漲在所難免?

  在過去的兩年半中,歐元兌美元總體處在1.05至1.15的區間波動,而最近歐元兌美元輕鬆突破1.15,2017年年初至今歐元兌美元也已經上漲超過了10%,或許意味著未來將會出現更為強勁的上行趨勢,迎來更為火熱的“夏天行情”。

  歐元將回歸周期性上漲?

  如果回溯到過去數十年的超長期曆史波動,就會發現歐元(或者是歐元的等價物)兌美元每隔數年就會出現一次下跌再收複的周期。匯通網小編提示,由於歐元是從1999年誕生的,因此為了分析方便,下文中提到的在此之前的歐元均是用歐元的等價物來代指的。

  第一次周期幾乎橫跨整個80年代。上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出現了嚴重的通脹,時任的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Chairman Paul)大力收緊貨幣,使得美國通脹率暴跌,美元也大漲。因而在80年至84年左右,歐元(等價物)兌美元直線下跌。

歐元多頭將迎來火熱的夏天,周期性上漲在所難免?

  (歐元兌美元曆史走勢圖,其中1999年之前的歐元用歐元的等價物來替代)

  而在1985年,美國為了轉變財政赤字劇增,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長的狀況,通過簽訂《廣場協議》導致美元大幅貶值,歐元趁機上漲了一波,並在1990年至1991年出現波動,最終在1.40水平左右築頂,結束第一個周期。

  第二個周期出現在1996年至2007年左右。此後在1996年左右,科技發展大幅提振了美國的生產力發展,所以盡管歐洲加息,但依舊擋不住美元長勢洶洶。這一形勢持續到了2001年。

  在2001年“9·11事件”後,美國大幅增加軍備預算,並且此後在2007年金融危機前夕美聯儲大幅削減利率,這些都促使美元貶值,歐元開始反攻,歐元的漲勢持續到了金融危機前。

  在第一和第二個周期期間,有長達十年左右的橫向區間震動,而在第二個周期結束後直到去年的近十年,同樣是橫向區間震動。在09年金融危機結束後,美國經濟快速回複,同時歐洲經濟卻接連遭遇打擊,先是希臘遭遇債務危機,緊接著英國又鬧起了脫歐。這些都讓歐元持續下行。

  而如果按照圖中所顯示的趨勢,目前或許我們已經走到了第三波周期的底部,或許此後歐元將迎來一波大漲勢。

  三大鐵證支撐歐元上漲勢頭

  當然,上文中所提到的周期性走勢,是橫貫近十年的行情規律。如果這樣的超長周期規律無法說服你,匯通網小編還列出了一下三大基本麵因素。他們都將是支撐歐元上漲的強有力證據。

  第一,經濟表現的對比。

  此前歐元的頹勢是因為歐洲經濟相較美國的頹勢。然而目前,歐洲已經一改頹相,經濟可謂多點開花。經濟學家普遍預測,歐洲未來數年的潛在經濟增長率將超過美國。過去兩年,歐元區已經進入經濟恢複周期,通脹情況、就業狀況、商業環境和消費者情緒都一片向好。

  而反觀美國,不少經濟學家普遍預測其經濟將出現拐點,開始下行,特別是貿易保護主義者特朗普擔任總統後,悲觀情緒更是進一步蔓延。

  兩者經濟的預期差或將促使歐元進一步上漲。

  第二,貨幣政策的對比。

  和經濟發展類似,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同樣慢美聯儲一步。在美聯儲率先收緊貨幣政策後,目前分析師普遍預測歐洲央行會在未來幾年開始大幅收緊政策,而與此同時,美聯儲或許已經到了收緊政策的末端。

  在美聯儲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的空間可能有限,而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具有追趕美聯儲的架勢之際,或意味著未來歐元上漲的力度會相較美元更大。

  第三,貿易立場的對比。

  在歐洲大力和日本、中國等經濟體加強貿易的同時,美國卻走向了貿易保護主義的道路。特朗普一方麵叫囂著提高關稅,另一方麵將“公平貿易”誤解為“等量貿易”,甚至是不願接受“自由貿易”。

  特朗普這樣努力想要扭轉美國貿易逆差的做法,和上世紀《廣場協議》的初衷也正是異曲同工。可以想見,特朗普說不定也會采取類似《廣場協議》的做法,打壓美元幣值,從而促進美國產品的出口——而這自然也是利好歐元的。

  不過以上觀點,由於周期性太長,對於短線交易參考意義有限。實際情況仍需以行情具體走勢為準。最後,祝大家交易愉快!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08-05 00:50:36

  上一篇:go 美元下跌帶來市場狂歡 新興市場得到減壓空間
  下一篇:go 點評7月非農就業報告:最全的機構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