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9
搜狐
全球私募西湖峰會幹貨分享:全球最大公募剖析資管行業最大挑戰
6月24日,“第三屆(2017)全球私募基金西湖峰會”在杭州舉行,本屆峰會圍繞“私募基金的責任”這一主題,會場上幹貨滿滿,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做了精彩發言,多家國內外大型資管機構分享智慧,其中,全球最大公募基金——美國Vanguard集團剖析了資管行業五大挑戰,令人印象深刻。
洪磊: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要更多投資於可持續發展價值的標的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在會上強調,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作為資本市場日益重要的買方力量,必須克服短視和投機,在秉持專業主義的基礎上,更多地承擔起對投資者、對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責任,主動把握行業的未來和發展方向。
就此他提出了三點要求:
首先,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要對投資人負起信托責任;
其次,要對資本市場負起價值回歸責任;
第三,要對實體經濟負起可持續發展責任。
談到第三點,洪磊分析指出,實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贏得未來的基礎,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必須承擔起實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責任。
在微觀層麵上體現為兩個方麵,一是資產組合要更多地投資於有可持續發展價值的投資標的,讓更多資本流向實體經濟有價值的地方;二是投資策略要基於投資標的的可持續發展價值,推動投資標的實現合理定價。
“投資標的可持續發展價值有不同衡量維度和相應的指標,例如戰略-管理-績效維度,以及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維度,核心要體現綠色發展、價值分享和穩健成長。綠色發展是價值創造的前提,也是社會民生的基礎,在投資中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既是對投資人的普遍回報,也是獲取長期絕對收益的必要條件。價值分享是價值創造的目的,當前市場環境下,首要體現為價值創造者對投資者的利益分享,也就是分紅機製。分紅多少與公司成長性有關,高速成長時有強烈的再投資需求,可以少分紅甚至不分紅,但是在成熟時期邊際投資收益下降時必須限製盲目投資,擴大分紅,始終保護對投資人的回報率。投資基金就是要更多地投資於有價值創造能力且有合理分紅回報機製的公司,從而對基金持有人負起社會責任。”洪磊說。
據介紹,截至2017年6月11日,在協會登記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6875家,已備案私募證券投資基金25957隻,實繳規模1.68萬億元。與備案之初的2014年底相比,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數量、備案基金數量和實繳規模分別增長了378%、589%和263%。
除了唿籲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承擔更多責任,洪磊還強調,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作為《基金法》授權的法定自律組織,將按照現代行業協會的要求,堅持“法定授權必須為,章程授權積極為”的精神,厘清行政許可和行業自律的邊界,積極推動行業以信用立身,實現信用自治。
最後,洪磊透露,近期協會正在積極研究私募證券類會員機構經營的穩定性、專業性、合規性、信披度等4類12項指標,探索私募會員機構積累個體信用的標準,全麵落實信用檔案與信用管理。
資管行業麵臨五大挑戰,低回報將持續存在
來自國內外的多家大型資管機構探討分享了對行業發展的看法,其中,全球最大公募基金——美國Vanguard集團剖析的資管行業五大挑戰,令人最為印象深刻。
美國Vanguard集團是全球最大公募基金公司與第二大ETF提供商,截至今年4月底,全球管理13000億美元資產。今年5月份剛剛開設上海辦公室作為其在中國的總部。在過去兩年間,該公司在中國市場一共投資超過50億元人民幣,持股超過1954家公司。
Vanguard集團中國區總裁林曉東分析了當前大資管行業麵臨的五大挑戰。
首當其衝的是“持續存在的低回報”。
“我們相信在未來全球經濟裏麵會持續有一個結構性的減速,最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是我們的全球化進程;第二是我們不斷增長的老齡化;第三我們的高科技改變了傳統我們的行業模式。未來我們的資本市場會麵臨四低的情況,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跟低回報。” 林曉東稱。
Vanguard集團對整個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在未來10年表現做了模擬組合,可以如果持有80%的股票和20%的債券,你在未來10年年化回報的中位數在4.9%。低回報的市場環境,對公募業者和私募業者都提出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在低回報環境之下,為投資者提供良好的回報,並且合理控製我們的風險,更合理控製投資者預期是很好的做法。
第二個挑戰是,所有基金公司的內生增長都非常的困難。林曉東介紹說,如果你是美國前十大的基金公司,如果沒有大規模的被動投資策略和投資基金,在過去一年甚至一季度大多麵臨基金淨流出的狀態。而這其中兩個重要的原因是,人口老齡化、退休金是淨支出的情況。
第三是管理費的普遍下降。林曉東表示,2007年美國公募基金資產加權的平均收費0.75%,現在美國行業平均水平由0.75%降到0.62%。
有四個原因造成了管理費下降,第一投資指數的崛起、第二更多成本的競爭、第三運營成本的下降、最後一個監管部門對於資金收費的要求。
“這裏對我們提出第三大挑戰,如何在管理費普通下降的情況下,提高運營有效性,給我們的投資人一個更合理的回報,並且保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林曉東稱。
第四個挑戰是主動基金業務慘淡,這一點讓人感覺非常意外。為了說明,林曉東秀出了下麵這兩張圖表。
“我們先從右邊那一幅圖看起,我們舉了四個美國最主要的資產類別,美國的大盤股、美國小盤股、高收益股票,以及全球的新興市場股票指數,從2005年開始這四個主要資產類別沒有超過30%的主動管理者可以跑贏業績基準。再看左邊這一幅圖,我們看到投資人所支付給美國主動管理型基金相比支付給被動管理型基金要多付了4370億美金,但得到的回報是比業績基準還差5750億美元。”林曉東說。
第五個挑戰則與監管要求有關。
除了上述挑戰,他還談到了對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看法。林曉東認為,被動投資呈現一個爆炸式的發展,指數基金的發展背後驅動力有兩大驅動力:
一方麵是美國固定繳費製下,養老資產整個資產配置的轉變,2015年被動投資跟所有的目標基金所占的比例在美國養老金市場裏麵提升到了40%,美國養老金市場的發展跟目標基金發展是對美國被動型基金投資起到重大的推進作用;
另一方麵原因是因子投資的崛起,最主要的推動力是股息策略,從長期來看可以跑贏傳統主動管理型的基金。
最後更新:2017-06-25 17: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