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72 返回首頁    go 搜狐


債券潛在增量規模或達7萬億

7月3日債券通“北向通”正式啟動,激活了眾多基金香港子公司的熱情,工銀瑞信、博時基金招商基金等基金子公司積極參與首批交易。

據悉,7月3日,工銀瑞信基金旗下香港子公司工銀瑞信(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與中國工商銀行在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達成某筆債券的現券交易,成為首批參與債券通交易的境外投資機構。

同樣,博時基金(國際)成功通過債券通完成首筆交易,該筆交易投資於國內銀行間市場,選擇的投資標的是到期期限較短的貼現國債。

而招商基金全資離岸子公司招商資管(香港)經由Tradeweb與招行完成首筆債券通交易,分別完成買入存款證與人民幣債券兩筆交易,成為首批北向債券通的投資者。

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在債券通出台之前,不少基金海外子公司積極認真研究分析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發布的各項公告與管理辦法,並根據兩地監管和托管機構安排,提前完成托管賬戶開立、係統安裝、開戶備案、交易測試、資金結算等各項工作,為第一時間參與債券通業務做好準備。後續還有不少基金香港子公司將參與其中。

對於債券通的正式啟動,博時基金固定收益總部國際組投資總監何凱認為,債券通的推出,為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債券市場提供了一個新的便利通道,是境內資本市場進一步開放的體現,也為今後人民幣債券納入主要國際債券指數奠定了基礎。隨著中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不斷強化,相信市場將會出現更多健康和積極的變化。

而招商基金國際業務部總監、招商資管(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白海峰表示,人民幣國際化未來最重要的驅動力,在於突破目前經常項目下貿易計價機製,過渡到金融投資項限下計價機製。舉個簡單的例子,目前人民幣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SDR中的占比為10.92%,而人民幣金融產品,包括目前所有通過QFII、RQFII進入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投資在內,總占比不超過2%。在現有項目基礎上,債券通將為全球機構投資者全麵打開境內67.6萬億人民幣固定收益市場,屆時中國債券市場將順理成章地納入到各個全球債券指數,按照10.9%的“標準配置”,那麼將帶來的潛在增量規模會達到7萬億人民幣,這個規模是用現有QFII、RQFII思維模式很難想象的。這部分來自於境外機構債券投資的資金,一定會對中國債券市場的定價方式和資源配置的效率提升起到顯著影響,因而也會出現很多“價值發現”的機會。

(原標題:債券潛在增量規模或達7萬億)

最後更新:2017-07-04 09:21:03

  上一篇:go 互聯互通再邁一步 債市開放穩紮穩打
  下一篇:go 市場降溫已現 下半年樓市調控或以穩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