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
搜狐
中國銀協:2016年銀行理財餘額29.05萬億
中國銀協今日在2017兩岸暨港澳銀行業財富管理論壇上發布《2016年中國銀行業理財業務發展報告》披露,截至2016年末,大資管行業規模已達116.18萬億,其中銀行理財規模29.05萬億元,占比為25.00%,在各類機構中占比最高,報告預計,2017年對於理財業務轉型將是重要的一年,淨值型理財產品將成為各商業銀行爭奪的焦點。
不過由於淨值型產品相對複雜的設計使得投資者教育需繼續深化,報告預期短期內預期收益型產品仍然會是市場的主流。同時,銀行理財也將尋求資產證券化、PPP等領域新的投資機會,委外投資模式將會進一步發展和成熟。
據報告披露,截至2016年末,銀行理財發行機構已增加至523家,銀行理財產品餘額29.05萬億元,同比增長23.63%,規模增速有所減緩,報告認為,銀行理財已從高速發展期,逐步進入低速增長的“新常態”,並且銀行理財的業務結構也在持續優化。
其中,2016年末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餘額為23.11萬億元,占比79.55%,較2015年底上升5.38個百分點。外幣型理財產品餘額2.26萬億元,較2015年底增長1241億元,增長幅度為5.81%。淨值型理財產品市場占比9.37%的增速,高於2016年全市場銀行理財發行數量7.27%的增速。
從資金來源來看,2016年,個人投資者仍是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主體,全年總募集資金接近80萬億元,占比接近50%,私人銀行客戶占比仍然保持較低水平;同時機構投資者全年總募集資金額為接近70萬億元;銀行理財產品中低評級為主的特點與我國銀行理財投資者的結構相匹配;股份製銀行以42.17%理財規模占比繼續領跑銀行業。
從資金運用情況來看,銀行理財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近七成理財資金通過配置非標資產和債券等資產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有效推動企業融資成本不斷下降。2016年,銀行業理財業務收入占中間業務收入的比重超過16%,已成為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銀行理財規模保持增長的同時,理財資金對於服務社會各階層的力度也愈加深化。據報告披露,2016年,銀行理財踐行普惠金融,為投資者實現投資收益9772.7億元,同比增加了1121.7億元,增幅12.97%。
(原標題:中國銀協:2016年銀行理財餘額29.05萬億 淨值型理財產品將成銀行爭奪焦點)
最後更新:2017-07-14 10:5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