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70 返回首頁    go 搜狐


帶動一億中國人參加!馬雲這次要用互聯網力量改變的是“公益”

在傳統觀念中,公益是無私的而企業是獲利的,兩者在本質上是相對立的。然而,在互聯網時代,在生態模式崛起之後,在平台模式崛起之後,雙方關係是否會有所變化呢?企業能否在經營自身、服務社會、參與公益之間找到一個更偏向於後者的平衡點呢,期待阿裏的進一步探索。

加持完黑豹,阿裏又賦能公益

上周末,通過一張照片,一個保溫杯,一把枸杞,在阿裏大文娛的集體(主要是大麥網和授權寶)推動下,使原本90後很不了解的黑豹演唱會數日之內爆火。反映出在阿裏這類互聯網新力量的推動下,在技術、平台和商業模式的賦能下,中國娛樂業的運作方式已經發生變化,當時就有網友問:既然阿裏們的力量這麼大,為什麼不去做公益?然後在三天之內,一條阿裏在公益方麵的大消息就放了出來。

“公益不是看捐了多少錢,而是看喚醒了多少愛心,觸發了多少人行動。”9月5日,阿裏巴巴集團向社會發出“人人3小時,公益億起來”的倡議,並攜手多家國內知名公益機構、知名企業共同開啟首屆“95公益周”。

阿裏宣稱,通過公益周,要帶動一億中國人參與“公益3小時”!

如果能達成的話,或將成為“史上最大規模”的公益周。而這個“史上最大”應並不誇張,因為根據以往資料,能夠發動上億國人參加的定期公益活動,似乎隻有每年三月的學雷鋒活動月,可這是在全社會力量的推動下,而阿裏卻隻是一家民營企業,它要怎麼做到?

阿裏的一億人公益目標如果放在互聯網時代之前,對於一家企業來說很可能是癡人說夢。但以目前的技術、商業模式和平台影響力,對於阿裏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來說,難度卻並不高。阿裏平台當前擁有5億多消費者,上千萬商家與數十萬服務商,通過阿裏生態的各種超級APP平台入口,再輔以適當的公益模式創新,使公益活動在短時間內影響到1億人參與,阿裏是有這個能力的。不但阿裏有,其他中國互聯網巨頭也有,關鍵是看舍不舍得拿出這樣的資源去做公益。

事實上,從9月1日開始,手機淘寶和支付寶就上線了“3小時公益”項目,而隨後,包括各種阿裏安全、阿裏健康、菜鳥、螞蟻金服、UC等阿裏體係內等能驅動公益發展的相關業務線都將參與到這場活動中來。而且,不止是阿裏自身資源,阿裏還利用自身影響力驅動社會資源參與其中,包括超百個品牌、10家國內知名公益機構、10家知名企業以及政府力量,也包括吳京、趙薇、何炅、汪涵、張一山等明星......截至9月5日零時,已有超過7000萬人次參與“3小時公益”行動,公眾參與公益行動的熱情都超出預期。估計1億人參與的門檻很容易就會被踏破。

窮人富人做公益同一個“標準”:馬雲捐了幾百億做公益,隻能申報0.5個公益時

站在互聯網業的製高點上,互聯網公司具有了超出一般公司的影響力,繼而又把這種影響力傳遞出去做公益,這正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一種最新詮釋,也是互聯網公司對社會責任的一種擔當。希望在未來,互聯網公司引領社會公益能夠變成一種潮流,使技術進步能夠在最大程度上讓人人受益。而同時,阿裏做公益的方式,也值得行業借鑒。

這種借鑒主要分為兩個層麵,其一是前麵已經提到的帶動和影響,比如提供免費的平台資源,對接普通公眾和公益項目等;其二則是創新公益模式,對普通人進行公益賦能,實現人人公益的互聯網新模式。

與傳統公益模式相比,後者尤其值得重視,其核心就是提高普通人參與公益的興趣與熱情,降低大眾參與公益的成本與門檻。

通過這次9.5公益周可以看出,阿裏並沒有把公益活動限定在捐錢捐物,而是把公益分享、環保扶貧、支教助學、誌願服務等多種多樣的公益行動都囊括在內,提出了一個“公益時”的概念。無論男女老幼、胖瘦貧富,時間對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也是門檻最低的,再貧窮的人沒有錢也有時間,再富有的人真心參與公益也要擠時間。

所以大家都看到了,馬雲今年5個月時間內共申報了報45.5個公益時,按馬雲自己定的規定,“無論次數、金額,捐贈行為一律隻算半個公益時”,其今年對鄉村教師和鄉村教育發展方麵兩筆數以億計的捐贈行為,隻與在西湖撿半小時垃圾“效力”相當,都隻算半個公益時。

在做公益方麵,通過“公益時”概念把普通人和首富拉到同一個起跑線,這對作為公益群體主力的廣大普通人群實際上是一種激勵。

“公益時”是服務於這次公益周所提倡的“人人參與,才是公益”的理念,而這一理念則來自於馬雲,如馬雲提出“公益時”時所說,“我們每個人未必有能力去捐錢,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可以去做公益,去參與公益” ;“無論我們做不做公益,世界都會發生變化。但你做了,改變的是你自己。”

從零門檻賦能說起:公益方麵的中國式創新

在規則和模式上消除普通人參與公益門檻之後,阿裏同時在做的是在技術和產品上消除公益門檻。

這種門檻低到什麼程度?塗鴉、玩遊戲、點讚、攢能量、捐步數……都可以成為參與公益的基礎方式。

這不止是因為這種模式簡單有趣、互動感強,關鍵是這在傳統的公益模式中是根本不可能的,比如你能去紅十字會捐步數嗎?你能給壹基金捐讚數麼?

即使紅十字會收下你的步數,它也起不到公益的作用,因為這些東西隻有在互聯網生態中才有效用。

基於“3小時公益平台”,阿裏未來還會依托其上逐步為每個人建立公益賬戶。如阿裏巴巴集團總裁、阿裏巴巴公益基金會理事長金建杭所說,“未來每個人都應該擁有4個賬戶:資金賬戶、碳賬戶、信用賬戶和公益賬戶。”

阿裏巴巴平台的連接屬性強,可以將線上平台將用戶規模充分激活。無論是用戶還是賣家,都能在阿裏巴巴和螞蟻金服平台上找到合適的公益活動。阿裏雲、淘寶、菜鳥、農村淘寶及關聯業務螞蟻金服等都將本身業務與公益進行結合,先後在業務中湧現團圓計劃等23個公益產品。

這也可以說一種公益賦能。

在這種零門檻模式下,阿裏平台上的“剁手黨”,很多已經成為“公益人”。阿裏巴巴集團2017財年數據顯示,超過3億用戶、178萬賣家通過阿裏巴巴和螞蟻金服平台參與公益行動。這意味著,每四個中國人中,就有一人通過阿裏巴巴和螞蟻金服平台參與公益行動。此外,2017財年阿裏巴巴平台和螞蟻金服平台共推動社會公眾47億人次參與公益。

以平台模式連接個人、公益組織和公益項目,用新技術和新理念和讓公益更簡單,賦能更多中國人參與公益--這是阿裏巴巴95公益周的初衷,而事實上,阿裏通過自身的各種平台入口,讓公益活動有效地觸及線下各種商戶、實體機構與海量用戶。通過平台影響力和商業模式,利用技術創新,整合社會資源,確實也能夠喚起更多的人來參與公益。

如果未來互聯網公司都能夠參與進來,將形成一股公益新潮流,同時也是公益方麵的又一中國式創新。

馬雲正在有意識的使“公益”成為阿裏的基因

馬雲一直熱心於公益,這眾所周知。近幾年為公益捐款幾百億,同時也花費了大量時間在公益活動上。對於公益之熱情,從馬雲的微博認證可以看出,在微博上,其標簽從來不是在阿裏的職務,而是大自然保護協會董事、鄉村教師代言人這樣的頭銜。

對此,外界一直認為這是馬雲事業上功成名就後繼續提升精神追求的一種表現。但從這次“95公益周”所披露出的阿裏和公益的深度結合程度來看,馬雲不但在自我“修身”方麵重視公益,似乎還在有意識的將公益的基因融入阿裏巴巴。

(此處插播一個段子,最早被媒體關注到的馬雲公益始於1995年,杭州電視台做測試,找五六個大漢在馬路上撬窨井蓋,看看是否有人出來製止。結果當晚隻有一個瘦小的、頂著一頭亂發的青年騎著自行車來回繞圈,最後鼓足勇氣指著幾個大漢:“給我抬回去!”這個青年人就是馬雲。)

“95公益周”實際上不是橫空出世的,而是在阿裏巴巴“內測”成功之後,才推向全社會的。而在阿裏巴巴,則是始於馬雲兩年前的一封內部郵件,當時馬雲在信中倡議“每個阿裏人每年完成3小時的公益誌願服務,用自己的時間參與公益、支持公益”。“我們一直堅信互聯網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技術創新、經濟發展、消費升級、新的全球化……還有利他、透明、公正、注重他人體驗、承擔責任的社會文明。”馬雲在郵件中寫道:“一個物質高度發展但是人情冷漠的世界絕不是我們向往的世界。”

為了更好的推動全員參與公益,馬雲又製定了“公益時”的規則。這項被稱為“公益3小時”的計劃成為阿裏人工作以外的“KPI”。兩年裏,阿裏人“每人每年3小時”公益計劃,已經累積達到17萬多人次參與,申報的公益時超過28萬小時,其中就有馬雲自己申報的45.5小時。

在阿裏巴巴,員工可以發起各種各樣的公益項目,並且申請集團的資金支持和專業技術指導。

此外,馬雲當CEO期間阿裏巴巴就已經承諾每年將年收入的0.3%作為公益基金,主要用於自然災害救助、扶貧助殘、環境保護等。

在阿裏巴巴,甚至設立了一個叫“公益合夥人”的職務。2015年,阿裏巴巴3萬多名員工通過民主選舉,選出10位普通員工擔任“公益合夥人”,在3年任期裏,他們有權決定和支配阿裏巴巴每年數億的公益基金。

從這些舉動可以看出,馬雲應該是有意識的、製度化的在推進公益元素在阿裏巴巴基因中的占比。

企業參與公益活動以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大眾對此已經不陌生,但在傳統觀念上,以獲利為目標的企業,在本質上是與公益相對立的。

然而,在互聯網時代,在生態模式崛起之後,在平台模式崛起之後,兩者的關係是否會有所變化呢?企業能否在經營自身、服務社會、參與公益之間找到一個更偏向於後者的平衡點呢,期待阿裏的進一步探索。

最後更新:2017-09-10 22:19:29

  上一篇:go 阿裏18周年年會,馬雲向5.4萬員工講了互聯網之於世界的終極思考
  下一篇:go 阿裏十八周年,馬雲為何以“家國情懷”和“公益”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