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35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諸葛亮第一眼見到此人就說不忠、將來必反,因為此人腦後枕骨突出

骨相學和麵相學中有一術語叫反骨。反骨就是枕骨,又名後山骨。上麵突出的稱為“腦杓”;下麵耳後突起的叫“完骨”。有時候反骨也指額頭特別突出者,叫額前反骨,民間俗稱“锛兒頭”。

據說長有反骨的人,要麼性情叛逆,要麼精神異端,要麼不忠不義、會謀反。不過也有人說反骨是奇骨,五百年出一個,具有反骨的人,日後必成大器,縱然不能登基坐殿,也是一代王侯。叫腦後有反骨,將來能登科。傳說李自成、李世民便生有反骨。

孰是孰非,我們不得而知。那麼,反骨最先從誰開始的?

從《三國演義》中的魏延開始。據說諸葛亮第一眼見到魏延就說他將來必反,因為諸葛亮看到魏延腦後的枕骨突出,也就是長有反骨。

《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中說關羽取長沙時,因黃忠沒有用百步穿楊之箭射殺他,被太守韓玄推下問斬。正在這當緊時刻,帳外閃進一將,手起刀落斬殺韓玄救了老將黃忠。這人是蜀漢名將魏延。

然而,當關羽引魏延歸來時,諸葛亮卻“喝令刀斧手推下斬之”。

劉備不明白就問何故,諸葛亮說:“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故而斬之。”

魏延雖然保住了性命,但再沒有被大用過。直到諸葛亮死後,魏延果然反了,馬岱受軍師遺命於軍前斬之。

那麼,魏延是誰?

魏延,字文長。三國時期蜀漢名將,魏延是劉備生前非常器重和賞識的人。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

接著劉備征漢中,拿下漢中以後要留一個人守漢中。這時候所有人都認為要留的是張飛,沒想到劉備將魏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

之後公元227年,建興五年,諸葛亮為預備北伐,進駐漢中,升魏延為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魏延隨諸葛亮北伐。

諸葛亮揮師北伐期間,魏延多次請諸葛亮給他統領一萬兵,順子午穀直搗長安,諸葛亮則親率大軍走斜穀挺進陳倉,最後與諸葛亮會師於潼關。這就是“子午穀奇謀”。

因為變數太大,遠道襲人,事機難測,所以遭到一生小心謹慎的諸葛亮的拒絕。魏延認為諸葛亮心胸狹隘,故意雪藏自己,以至於心懷不滿。

隨後一生操勞過重的諸葛亮終於病倒了。諸葛亮在死前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薑維等召開秘密會議。諸葛亮叫魏延斷後,如果延不從命,就隨他的便。

諸葛亮歿,秘不發喪,楊儀令費禕前往揣摩魏延意圖。魏延回答道:“丞相雖然身亡,但還有我呢,怎麼能因一個人的死而荒廢天下大事呢?再說,我魏延是何人,怎麼能受楊儀擺布,做斷後的將領呢?”

大軍都隨楊儀徐徐退卻,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趕在楊儀大軍前麵,所走過的地方都燒絕閣道。

楊儀和魏延都互相上表蜀漢後主說對方謀反,蜀漢後主劉禪拿不定主意,到底是誰想造反,他的心腹都擔保楊儀懷疑魏延。

魏延先占據南穀口,率軍出擊楊儀大軍,楊儀命令王平在前抵禦魏延。王平罵魏延的先頭部隊:“諸葛公去世,屍骨未寒,你們這些人怎麼敢如此!”

魏延大軍知道錯在魏延,不聽魏延的命令,都散了。隻有魏延與其子數人逃亡,逃到漢中,楊儀派遣馬岱追上了魏延並且斬了他,將頭顱獻於楊儀。之後魏延被誅滅三族。

這就是魏延謀反的過程。但我們發現有問題,問題就是邏輯不同。

其實,以魏延當時的能力、實力,不足以自立山頭稱王稱帝,他要造反隻有一條出路,那就是投降曹魏。如果他要投降曹魏,完全可以利用斷後之機投降。但現實是魏延沒有,而是一直往成都方向走,而且就算魏延被王平截攔以後,他還是可以隻身投奔曹魏的。

所以,魏延謀反有問題。

事實上,魏延謀反案的真實原因是魏延與長史楊儀不和,兩人矛盾激化,相互爭權,這是內訌,是窩裏鬥,是魏延和楊儀的內部矛盾。

問題是,魏延和楊儀到底是什麼矛盾?

文官集團和軍方勢力的權力鬥爭。楊儀是文官集團的代表,魏延是軍方勢力的代表。諸葛亮死後,文官集團和軍方勢力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

再加上魏延和楊儀都是那種互不相讓的人,二人都認為自己本事大,互相看不起對方,最終矛盾激化,演變為一場你死我活的權力鬥爭。

在這場鬥爭中,楊儀顯然是一個久經官場的老手,擅長宮廷政治和政治權術。而魏延隻是一名軍事豐富的武將,毫無宮廷政治經驗,而且也沒有久經官場建立起的關係網。

所以,魏延隻能身敗名裂。

因此, 魏延謀反案隻是宮廷政治鬥爭並非謀反,至於魏延有沒有反骨,隻有天知道。

最後更新:2017-10-08 03:58:24

  上一篇:go 娜紮穿短裙真好看,景甜劉亦菲超美,鄭爽穿這個真醜嗎?
  下一篇:go 劉詩詩高圓圓同在機場被粉絲圍堵,一個像大媽,一個顯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