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
搜狐
千餘外資項目“嫁”入常州 助力小製造升級大智造
“近五年來,全市共吸引外資127億美元,簽約項目1409個,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427億美元。截至目前,常州共有世界500強企業65家,投資項目105個,省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7家、功能性機構5家。”9月27日下午,2017中國常州科技經貿洽談會舉行新聞發布會,常州市副市長梁一波曬出常州五年來外商投資成績。
在全國經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長三角地區,常州被譽為中國近代民族工商業發祥地之一的明星城市。先進的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已是常州的鮮明特色,連續12年舉行科技經貿洽談會已成了常州和海內外客商進行經貿交流的重要橋梁。據梁一波介紹,在28日舉行的科技經貿洽談會開幕式上,常州將迎來25個重大項目的集中簽約,其中外資項目13個、內資項目12個,涉及軌道交通、汽車零部件、新材料、生物醫藥、通訊科技、文化產業等領域。
常州由“小製造”升級“大智造”的轉型秘訣,由其招商引資的“成績單”可見其路徑。“12年來,我們共簽約重大項目235個,累計推進1200個項目實現投產達效。”梁一波介紹,截至去年,常州實有外商投資企業3800多家,涉及107個國家和地區,主要分布在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裝備製造、新材料、機器人、電子、電氣、機械、紡織服裝、輕工等領域,擁有蒂森克虜伯、西門子、朗盛、愛科、安川、納博特斯克等一批重大外資項目,外資對全市工業投入和規上工業產值、利稅的貢獻達到1/3,出口約占1/2,創造就業崗位近30萬個。在大規模“引進來”的同時,瑞聲科技、天合光能、華利達、金昇集團等一批優勢企業相繼“走出去”,並購境外優質資產,設立境外研發中心,打造境外產業園區,建立境外生產基地,形成了常州企業海外軍團。中以常州創新園、中德創新園區成為國家間合作項目,蘇澳合作園區正式落戶,常州機場實現一類口岸開放,開放合作的道路越走越寬。
常州市商務局局長潘冬鈴向記者表示,近年來常州一直扭住項目建設的“牛鼻子”不放手,使其成為推動建設“智造名城”的主引擎。常州已累計推進省重大項目111個,年均20多個,投資總額從2012年的1043億元,提高到2017年的1991億元,增長了90.9%。站在“重大項目提升年”的十字路口,潘冬鈴指出:“今年,我市共有29個項目列入江蘇省重大項目,其中,15個產業項目年度計劃投資183億元,投資額在全省各市中排名第一。”在眾泰汽車、瑞聲手機3D玻璃、時代新能源動力及儲能鋰電池、北汽集團常州產業基地、中興能源雲計算華東基地等51個重大項目中,超100億元或10億美元的項目有10個,超50億元或5億美元的項目有22個。
“借力常州重大項目的‘主引擎’,常州的產業發展也邁上了更高的台階。”潘冬鈴進一步指出,常州圍繞深入推進工業經濟“三位一體”轉型升級戰略,累計投入財政資金12.98億元,聚力打造“工業明星城市”升級版。截至目前,常州裝備製造業產值占比超過40%,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44.5%,石墨烯產業集聚規模和企業數量位居全國第一。電力裝備、軌道交通裝備、太陽能光伏、農機裝備、基礎零部件和機器人、生物醫藥等產業,已成為具有區域標誌性的優勢特色產業,湧現出中簡科技、瑞聲科技、五洋紡機等200多個行業單打冠軍,培育了50家上市公司,126家“新三板”掛牌企業,總數位於江蘇省前列,特別是今年以來已有7家企業上市,6家企業過會,創造了常州企業上市年度曆史新高。
此外,為更精準地給“十大產業鏈2.0版”注入新鮮“血液”,常州還借著此次科技經貿洽談會的契機,立足外資企業對常州經濟的促進作用發布《常州市外商投資年度發展報告(2016年)》,報告以外商投資企業為主體,展現常州外商投資企業2016年度的發展情況,潘冬鈴對此表示:“通過這樣的報告,不僅可以讓招來的企業更高端,更使招來的投資更精準。”
最後更新:2017-09-28 1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