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08 返回首頁    go 搜狐


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會長:香港需加大創新助力“一帶一路”融資

日前,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會長、交銀國際董事長譚嶽衡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指出,“一帶一路”為香港資本市場發展提供了新空間,接下來香港需考慮如何以創新手段,擴充香港融資市場國際化內容,這應該是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任務。

譚嶽衡告訴記者,在“一帶一路”建設框架內,融資始終是一個重要課題。

“一帶一路”項目大多是基礎設施項目,資金需求量大,投入周期長,但目前很多項目主要靠傳統的政策性銀行貸款,缺乏國際融資渠道。據了解,“一帶一路”除了前期的基建投入,後期運營開發也有大量資金需求,“一帶一路”項目迫切需要更多的融資渠道和選擇。作為“一帶一路”項目的參與者和建設者,不少企業對香港融資市場有很大期待。

譚嶽衡就此指出,“一帶一路”給香港融資市場的國際化發展提供了新空間。可考慮“一帶一路”項目在香港設立公司並開展融資。香港可推出以“一帶一路”項目公司為主體成分的“一帶一路”國際板,保持公司注冊在外、運營在港,為布局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的項目提供專項融資。“一帶一路”國際板既能引導資金投入“一帶一路”建設,又能擴充香港融資市場國際化內容,為香港金融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增長點。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具有“一國兩製”的雙重優勢,支持“一帶一路”建設融資的具體措施如何落地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譚嶽衡表示,“一帶一路”國際板落地的基本邏輯是:圍繞港交所融資市場建設“一帶一路”國際板。

他同時強調,港交所是個商業機構,它為市場發展負責,也為自身股東負責;既要考慮港交所的雙重性,又要跳出港交所來看香港資本市場的大平台。

他認為,香港可通過股本融資、債券融資、基金融資三管齊下形成廣義“一帶一路”國際板;先債券和基金,後股本,漸進發展“一帶一路”國際板;先做成熟項目,後做較成熟項目,形成“一帶一路”國際板示範效應;改變政府開發性機構的投入方式,開發性機構的投資主要用來承擔市場投資者的保證利息和保證回報以及虧損兜底。

具體來講,譚嶽衡認為,股本融資層麵,要選擇在“一帶一路”沿線相對發達國家的相對成熟項目在港交所進行股權融資,組織大型中資企業和在港機構做基石投資者,成熟一單試行一單。

債券融資層麵,加快發展香港債券發行市場,引入“一帶一路”國家政府作為發行主體,國家主體相對信用較高,比如交銀國際今年曾為馬爾代夫發行2億美元主權債。選擇“一帶一路”沿線建設周期長、預期收益較為確定的項目在港發行中長期債券,由亞投行和絲路基金等開發性機構提供產生效益前的保證利息。

基金融資層麵,按照項目成立分級投資基金,優先級由市場募集資金,劣後級由外匯儲備或者開發性機構提供,項目前期虧損由劣後承擔;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港成立引導基金,招聘市場人士實行市場化運作。

最後更新:2017-09-29 17:03:17

  上一篇:go 機構報告:我國自主汽車品牌與國際差距連續七年縮小
  下一篇:go 韓俊:發展燃料乙醇不能“與糧爭地”“與人爭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