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5
搜狐
這家公司靠在農村刷牆年入千萬、估值10億,成為土牆上的“阿裏巴巴”
撰稿 | 錢多多
三株口服液最鼎盛的時候,據說把廣告都刷到了農村的豬圈上。近年電商向下滲透,阿裏、京東、蘇寧紛紛出手,農村刷牆廣告一家比一家厲害……
給這些空降兵式的企業刷標語的,是一家神秘的企業,村村樂。這家企業發軔於農村交友論壇,靠刷牆起家,與多家互聯網企業和廠商合作,一步步將農村渠道打通拓寬,成為中國最大的農村網站,覆蓋全國64萬個村莊,緊接著布局自己的電商渠道,年收入數千萬,估值高達10億,被譽為“農村版阿裏巴巴”。
農村這塊蛋糕,不是想啃就能啃。各大企業喊著“渠道下沉”卻無法施展拳腳,為什麼唯獨這家“起點很low”的企業做成了?
“
刷牆刷出的農村版Facebook
“我一直想做些有意義的事。我考上大學的時候,村裏很多人幫著湊錢,沒錢的端來一盤餃子。我覺得應該為農村人做些什麼。”
村村樂的創始人胡偉,來自河南駐馬店史莊村。2010年,已賺到人生第一桶金的胡偉仿照美國社交網站Facebook創建了針對農村地區的社交平台“村村樂”,以村為單位創建主頁,供網友交友、曬照片、寫日誌、發布供求信息。
最初農村論壇版的村村樂就這樣誕生了。那時智能手機尚未大規模普及,農村互聯網論壇更是鳳毛麟角,村民對互聯網陌生而抗拒,村村樂的數據很長一段時間增長緩慢。
胡偉不得不改變策略,他對網站進行關鍵詞優化,有計劃地拉攏學生、外出務工人員等從農村出去的第一批成熟網民熟悉論壇,再通過他們口口相傳,吸納更多農村會員。
慢慢的,人越來越多,大家一起分享豬怎麼養、荔枝怎麼種,還有交友的、婚戀的、尋人的。
2013年,一名90多歲台灣老兵曾通過“村村樂”尋找他在大陸的弟弟,一個多月後竟然找到了。
為了將這群人緊緊凝聚起來,胡偉想到了類似“版主”的網絡村官的管理模式:每個村的活躍會員都可以申請成為當地的網絡村官。
一開始,村村樂並沒有盈利模式。一個家電企業突然找到胡偉,問他可否幫忙在農村做廣告。在中國農村,廣告通常是刷在牆上的。這時,胡偉想到,他有鄉村裏當地生活的“村官”,於是,他提出,可以讓他們接單刷牆。
“一般是刷在小賣店對麵的牆上。”胡偉說。“農村幾百萬個小賣店是農村信息的集散地。”
為此,胡偉和他的團隊還開發了一款應用,接了活的村民要定期拍照反饋,看廣告還在不在,如果不在了就補上。
“
能做起來,是因為“咱在村裏有人!”
村村樂真正的轉折發生在2014年初,電商巨頭阿裏巴巴上市,馬雲高喊“未來的行業爆發點在農村”。幾乎與此同時,阿裏、京東、蘇寧都親赴農村開始了浩浩蕩蕩的刷牆大戰。
京東率先發招,“發家致富靠勞動,勤儉持家靠京東”,意欲將村民拉攏;阿裏接著參戰,“生活要想好,趕緊上淘寶”,希望借淘寶扳回一局;而蘇寧則直接將戰火點燃,“當心花錢淘假貨,正品省錢來蘇寧”。“刷牆”大戰愈演愈烈。
這場戰爭給在農村市場玩了多年“潛伏”的村村樂帶來了機會。原因很簡單,傳統電商刷牆的方式是外包,幾輛車到不同的村莊刷完就走,第二天廣告被覆蓋了也沒有人知道。甚至,一些外包公司刷了一麵牆,各個角度拍完照稱刷了10麵牆的也不在少數。
此外,外包刷牆很容易遭到村民阻攔,定期維護的成本也是巨大的。
胡偉認為,村村樂的優勢在於積澱了很久的網絡村官資源。“我們在村兒裏有人。”
“我們直接向企業提供詳細的鄉村名單,再將客戶選擇的意向區域發布到網站,並通知該區域的網絡村官。”胡偉說。外包公司刷牆村民可能不配合,但農村是熟人經濟,十裏八鄉的人都認識,網絡村官又是當地活躍的人,幾十塊錢甚至兩包煙就能說服村民刷牆。
同時,村村樂要求,網絡村官每刷完一麵牆要在APP上傳包含時間地點信息的照片,一個月之後還要再拍一張照片,確認廣告沒有被覆蓋。廣告主可以在線上看到詳細的執行結果。
2015年,村村樂一共刷了近千萬平方米的農村牆體廣告,其中排行前三的是電商、汽車和家電,共占80%。“以前是國家政策、農資等傳統內容刷牆,現在手機、耐用消費品、金融產品、電商等新興品類越來越豐富。”
“
崛起:全國最大的農村渠道商
一直幫各大公司在農村刷牆做宣傳的村村樂,已經不滿足於隻做一個媒介公司了,而是結合自身的優勢,讓自己升級成為一個渠道商,以互聯網的形式,變革農村傳統渠道。
在率領村村樂和多家廠商達成合作後,胡偉開始轉變運營策略:投資2億元在1萬個村莊做試點,整合1萬個農村小賣部,運營規範後在全國60多萬個農村進行放大。
與不少農村電商項目通過鄉村小賣部、商超等方式賣貨不同,村村樂與小賣部的合作形式是多維的:為小賣部提供免費WiFi、提供管理係統讓村民與互聯網連接;小賣部使用村村樂品牌,幫忙發張宣傳頁、門口放場電影、聯合上遊廠商做一些免費試用品;門口豎廣告牌等等。
更重要的是,村村樂利用這個小小的服務中心,收集到農村居民對於電商需求的各種真實數據,當大量村民對某種產品產生興趣時,數據分析可以敏銳地偵測到這種趨勢。比如村民們最常用的電商平台是哪個?最喜歡買的電視品牌是什麼?事實上,這些有效數據才是村村樂最具含金量的“產品”——互聯網時代,能否掌握大數據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產品決策。
村村樂一方麵能夠為企業下沉農村市場提供更多渠道;另一方麵也整合起鄉村閑散勞動力,為村民提供了切實的創富來源。
胡偉堅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了幫農民解決農產品銷售難題,胡偉推出了“一村一品”計劃,以每個村打造一個農產品品牌為目標,由“網絡村官”帶領村民尋找當地的特色農產品,再由村村樂提供輔導資料,教農民進行包裝,並設計相應的品牌標識,最終以電商的方式發布到網上銷售,帶動農民致富。
與此同時,村村樂也開始招募農村合夥人,農村合夥人一般是在農村做了多年生意,有投資能力的一群人,他們更有商業價值。村村樂會給這些人對接有優越銷售政策和價格競爭力的產品、項目,並結合當地的情況為其提供業務培訓、金融、技術等方麵的支持。
胡偉表示,村村樂現在每年約有上千萬的營收,業務能覆蓋64萬個村莊。近幾年,村村樂一度受到資本的追捧,甚至被VC估值10億元。
“農村的事情不是說了就能做到,做了就能做好的。廠商號稱刷了多少牆,數據我們很清楚。做農村這個事,沒有情懷、沒有商業支撐、沒有市場化的強效機製很難做長久。”
胡偉每天睡前最後一件事,就是找幾位村友聊一聊,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
做農村事業,要腳底常沾泥土,與群眾“同坐一條板凳”。而在胡偉看來,服務農村,要整個身子伏在泥土裏,才能真正深入農村。
這也形成了村村樂長久以來接地氣的風格,隻有紮根農村,才能明白老百姓真正需要什麼,才能把握農村互聯網的發展方向在哪裏。
來源:地氣財經
最後更新:2017-08-22 18:5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