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09 返回首頁    go 搜狐


券商PB業務現場檢查進行中 監管層通報四大問題

近日,深圳某券商營業部在洽談一單PB業務(主經紀商業務),不過,由於該私募客戶涉及的投顧模式不符合目前的監管要求,未通過內部合規部門審核。

證券時報記者獲悉,監管層對部分券商的專業化交易係統服務開展現場檢查,目前仍在進行中。其中,有兩項功能存在隱患,一是投顧下單功能,二是自行分配角色功能,兩項實際清理難度都不小。

四大問題重點關注

券商PB業務(Prime Broker),即主經紀商業務,是指證券公司向專業機構投資者和高淨值客戶等提供托管清算、產品備案、交易係統、估值核算等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

近期,證監會和北京、上海、深圳證監局對部分券商為客戶提供專業化交易係統(如 PB係統)服務開展現場檢查,目前仍在進行中。

據了解,監管層在上個月的《機構監管情況通報》中通報了個別券商存在的合規問題以及風險隱患,主要有四大問題:

一是事前調查不足,個別證券公司引入的客戶涉嫌參與違規活動。比如個別券商未采取必要的驗證手段檢驗客戶身份;還有某券商僅根據信托公司提供的信息,就將5個實質為結構化信托的產品按普通產品進行申報並開通運作。

二是事中監測不完善。部分券商的監測模型過於簡單、原始,仍然停留在底線要求水平,監測效果不佳,也未采用客戶交易終端定位信息(包括 IP、MAC地址)等信息技術手段。

三是事後處置工作流於形式。券商事後審計及異常處理工作大多流於形式,部分券商對監控模型篩查出的異常賬戶未開展必要的現場確認。

四是專業化交易係統的組合功能存在隱患,主要是投顧下單和自行分配角色這兩項功能。

目前,監管層對各券商的現場檢查仍在進行中。

一家深圳的券商營業部告訴記者,近日該營業部正在洽談的一單PB業務(主經紀商業務)就因涉及“投顧下單功能”問題,未通過合規部門審核,業務無疾而終。

隱患清理難度大

據了解,監管層認為券商組合使用專業化交易係統的兩項功能存在隱患,但記者發現,私募客戶與券商的這種合作模式非常普遍,監管層強製清理難度會很大。

這兩項存在隱患的功能是指:一是投顧下單功能,即管理人事先設定自動風控指標,投資顧問通過專業化交易係統客戶端發送電子投資建議,經係統自動校驗後,由管理人(證券公司客戶)自動確認下單,投資顧問表麵擁有“建議權”,實際擁有“下單權”。

二是自行分配角色功能,如果券商將專業化交易係統的部分賬戶管理權限授予客戶,客戶在現有經紀賬戶下可自行開立交易、風控、查詢、投資顧問等“角色”賬戶。

因此,券商都在進行自查,尤其是對使用PB交易係統的以下幾類客戶實施MAC地址(介質訪問控製)白名單報備管理:單一市場多資產單元的;申請PB交易係統投顧權限的;觸及公司監控閾值的以及個性化係統用戶。

但據一家PB業務規模排名領先的券商透露:“目前市麵上發行備案的私募產品,基本都自動選擇投資顧問模式。新增產品尚可控製,但已存在的此類產品規模太大,如果強行清理難度很大。”

(原標題:券商PB業務現場檢查進行中 監管層通報四大問題)

最後更新:2017-07-14 08:54:34

  上一篇:go COMEX 8月黃金期貨收跌1.80美元
  下一篇:go 互聯網支付牌照炒出近10億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