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
搜狐
美聯儲政策路人皆知 其他7大央行是否會如影隨形?
美聯儲7月一如預期維穩利率,且稱將會很快開始實施資產負債表正常化計劃。這意味著隻要沒有太多意外,美聯儲9月開始縮表或已“鐵板釘釘”。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可謂路人皆知,而其他7大央行是否也會如影隨形呢?
★ 時至年中,美聯儲幾乎要把全年政策都說完了
北京時間7月27日(周四)淩晨,美聯儲公布了7月利率決議,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1.00-1.25%的區間不變,幾乎符合市場一致預期。於此同時,美聯儲在公布的政策聲明中,用“很快”一詞向市場暗示了,隻要未來8周的經濟數據大致符合預期,或者說沒有太大偏差的話,那麼美聯儲就將會在9月的會議上宣布開啟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計劃。
匯通網小編曾在7月初的文章中認為,美聯儲對於加息的迫切度其實不如“縮表”。從7月的政策聲明來看,《變數還是確定?美聯儲2017下半年貨幣政策大猜想》一文中提出的第二種政策路徑猜想,目前來看是比較切實的想法,即美聯儲9月開啟“縮表”,然後12月再完成一次加息。(匯通網提醒,美聯儲下次公布利率決議時間為北京時間9月21日02:00,屆時還將公布最新的經濟預期和“點陣圖”,此後在02:30主席耶倫也將召開新聞發布會。)
美聯儲稱,“如果經濟發展基本符合預期,將會很快開始實施資產負債表正常化計劃”。正是這“很快”一詞時,被市場認為就是下次(9月)會議了。
在描述通脹時,美聯儲表示,“整體通脹和剔除能源和食品價格的核心通脹的同比增速均錄得下滑,通脹水平低於2%”。和此前一次政策聲明想比,美聯儲將“近期”這一限定詞刪除了,至少表明了美聯儲對於通脹放緩的擔憂可能不是暫時的。與此同時,將“通脹水平一直略低於2%”改成了“通脹水平低於2%”,也印證了這一點。這一態度的轉變,足以促使美聯儲在9月甚至是11月會議(無新聞發布會)上,對於加息一事保持謹慎。
根據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的概率來看,截至7月28日,交易員們認為美聯儲今年12月加息的概率為46.7%,略低於50%,足以說明目前市場對於美聯儲年內再加一次息的前景並不看好。
當然,除了就業和通脹,美聯儲表示,還會關注“反應金融市場和國際情勢發展的指標”。這或許是和總統特朗普入主白宮半年來風波迭起有關,包括官員辭職、通俄門調查、醫改議案闖關一再失敗、推進增加基建支出和稅改的競選承諾遙遙無期等。但美聯儲終究會是依據經濟數據及數據預期來製定決策的,因此在看到政治不確定性對經濟產生切實的效果前,想必他們不太會理會政府的那些事。
★ 警惕加拿大央行加速加息風險
對於美國的鄰居——加拿大來說,是G10中最先跟著美聯儲加息的國家。
7月28日(周五)公布了加拿大5月GDP數據,結果顯示遠超預期,其中年率增速錄得4.6%,大大超出預期的4.1%和前值3.3%。自2014年夏天油價崩盤後,加拿大就開始謀求經濟轉型,試圖擺脫對油價的重度依賴。目前看來,似乎轉型有所成效。
在7月的利率決議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加拿大央行行長波洛茲展現出了對於加拿大經濟的樂觀看法。他表示,加拿大的經濟狀況已經不需要再靠貨幣刺激政策來支持,而且已經看到薪資通脹有所上升。
從隔夜掉期利率暗含的加息概率來看,市場認為加拿大央行下次加息的時間節點很可能是在10月末,概率高達75.2%,而就在兩個月前,市場對於加拿大利率位於1%的概率幾乎為0%。目前,加拿大利率為0.75%。
倘若加拿大經濟能夠繼續加速複蘇,那麼央行加速收緊貨幣政策或許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對於市場來說,後續隻要盯著該國經濟數據或許就可以找出加拿大央行未來政策的線索。
★ 英國央行,下一個最有可能加息的央行
鑒於美聯儲和加拿大央行都已經加過息了,而下一個準備加息的最有可能就是英國央行了。北京時間8月3日(周四)19:00,是觀察英國央行態度的最佳時機。屆時,英國央行除了會公布8月利率決議和會議紀要外,還將公布季度通脹報告。此後19:30,英國央行行長卡尼還會攜手副行長布羅德本特出席新聞發布會,與市場進行充分溝通。
自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以來,轉眼已經過去了一年多。而英鎊兌美元也從當時的高點1.5018一路暴跌,刷新逾三十年低位1.1841。事實上,英鎊兌美元此輪熊市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年前的2014年7月。在2014年上半年的時候,市場曾一度預期英國央行將會加息,該預期早於美聯儲加息的預期。但是由於當時民調顯示,蘇格蘭獨立公投可能從英國獨立,使得英鎊兌美元“一路向南”,而英國脫歐公投又痛擊了英鎊。
英鎊的暴跌,帶來的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通脹/通脹預期的上升。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消費者物價(CPI)較上年同期上漲2.6%,已經超出了央行2%的目標了。
英國央行今年對於通脹上升速度感到吃驚。該行最新預測通脹率將在2017年稍晚達到2.8%的高峰,多數分析師則預期通脹率將起碼升至3%。該央行目前為止選擇不以加息來應對通脹,稱英國公投脫歐對英鎊的打擊應是暫時的。但一些央行官員近來暗示,英國央行可能即將加息。八名貨幣政策委員中有三人在6月投票讚成加息,不過其中一位之後已卸任。
眼下,8月即將公布的最新的季度通脹報告,或許將為英國央行的下一步行動提供依據。因此需要加以重視。從市場目前的預期來看,英國央行下次加息的時間窗口可能會在明年年中時。但是完全不能排除8月的會議上可能再次出現2位委員投票讚成加息。
★ 新西蘭聯儲的貨幣政策或麵臨拐點
相比於前文的幾個正在加息或者即將處於加息軌道的央行來說,新西蘭聯儲的態度可謂是中性的。一方麵,該聯儲表示較低的匯率水平將有助於平衡該國經濟增長,而對於進一步降低債務壓力,紐元的貶值也是必要的。另一方麵,通脹上升又使得新西蘭聯儲沒有進一步降息的必要。
從市場預期來看,新西蘭聯儲下次加息的時間窗口同英國央行一樣,也是在明年年中時。
不過匯通網小編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9月份新西蘭將舉行大選,而現任主席惠勒也將在9月27日任職到期而卸任。新政府正式任命新任主席可能會等到明年3月份,因此如果從不確定性的角度來考慮,那麼就有理由相信新西蘭聯儲會繼續按兵不動相當長一段時間。
★ 澳洲聯儲或已封死利率下限
澳洲聯儲或許是緊隨新西蘭聯儲的下一個麵臨政策拐點的央行,但相比在轉向加息之前,澳洲聯儲可能會選擇繼續等待一段時間。
澳洲聯儲上一次降息幾乎是一年前的事了,此後一直將利率維持在1.25%的曆史最低水平。眼下,8月1日(周二),澳洲聯儲將公布最新的利率決議。於此同時,在周五(8月4日)還將發布最新的季度貨幣政策報告。這是市場了解澳洲聯儲貨幣政策的一個好的時機。
不論是澳洲聯儲7月的利率決議,還是該聯儲主席洛威7月在就勞動力市場和貨幣政策講話時,都對於澳洲經濟增長進行了充分肯定以及展現出了樂觀的看法。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即將加息,因為澳洲聯儲一再表示匯率升值將使得澳洲經濟調整變得複雜。數十年來最慢的薪資增速也是他們擔心的一個因素。
不過,他們或許也不會進一步降息來刺激經濟增長。雖然降息可以進一步刺激通脹回升、穩固經濟增長,但卻可能會引發其他麻煩,例如為原本已經高企的房價再添一把火,最終這可能會引發金融穩定的風險。
對於澳洲聯儲來說,比較省事的一個做法就是坐等其他國家央行加息。換個角度來看,隻要澳洲聯儲按兵不動,也可以其他拉開與別國利差的效果。這在某種程度上和別國央行按兵不動而澳洲聯儲降息產生的效果類似。那對於澳洲聯儲來說,何樂而不為呢?
從市場預期來看,似乎也體現了這一點。目前市場認為,澳洲聯儲最早加息至少需要等到2018年下半年。
★ 瑞士央行行長又雙叒叕靠“嘴炮”來打壓瑞郎
如果說前文中央行的利率都是正值的話,那接下來所要提到的三個央行都是實行負利率的央行。
瑞士央行是全球5個實行負利率的央行之一。其他4個為瑞典央行、丹麥央行、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
7月25日,瑞士央行行長喬丹再次重申瑞郎被高估,這使得瑞郎遭受重創。而且喬丹還表示,他們不僅會維持負利率,在資產負債表的操作上也存在空間。無疑,他的表態是比較鴿派的。而且在短期內看不到該央行存在加息的可能。
★ 歐洲央行將要結束超寬鬆政策,但離緊縮政策仍十分遙遠
6月末時,歐洲央行暗示其可能開始收緊貨幣政策後。據知情消息人士指出,歐洲央行決策高層認為,10月將會是決定資產購買計劃命運的最可能時機。知情人士還表示,央行內部人員提出的另一可能選擇12月,則被視為時間太晚。
7月份末,歐洲央行管委諾沃特尼表示,他同意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的觀點,是時候緩慢減弱刺激力度。同時,他承認歐洲央行的確已經開始討論收緊政策,雖然認為在一段時間內維持負利率仍是必要的,但失真的問題很危險。諾沃特尼還表示,從2018年1月開始縮減QE規模是合理的。
歐洲央行執委會成員莫爾許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在一次新加坡進行的演講中稱,前瞻性指引、資產購買、負名義利率、旨在刺激銀行放貸的貸款計劃,比如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都是用於對抗當時的挑戰,但隨著情況的正常化,這些政策不太可能仍然有必要。隨著全球經濟和央行政策回歸正常化,自金融危機以來所采取的非傳統貨幣政策工具可能不再必要。
不過,莫爾許的演說內容完全唿應了行長德拉基在7月利率決議後的政策聲明中表述的內容。莫爾許強調,歐元區經濟的持續擴張為歐洲央行帶來了更大的信心,但要提高通脹,仍需在很大程度上實行寬鬆貨幣政策。
但是,歐洲央行管委勞滕施萊格卻發表了不一樣的觀點。她表示,目前並未看到朝向通脹目標回升的趨勢。低利率環境長期而言無疑是一項挑戰,在合適的時間準備好退出寬鬆政策很重要,關鍵是通脹要出現穩固的上升趨勢達到低於接但近2%的目標。她認為,目前尚未到退出寬鬆的時候。
對於歐洲央行來說,在他們進行加息之前,首先要做的或許更應該是縮減量化寬鬆(QE)的規模,就像2014年後美聯儲所做的那樣。而距離歐洲央行結束負利率或將會是更遙遠的事情。無論如何,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會是非常寬鬆的。
★ 日本央行或將是最後一個步入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央行
在G10國家中,日本央行被認為將會是最後一個將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國家。至少從市場對該央行的加息概率來看,可謂是遙遙無期。
日本央行致力於實現2%的通脹目標,但是該央行在7月發布的經濟預期中,再次推遲了實現通脹目標的時間,這是自行長黑田東彥2013年啟動大規模資產購買計劃以來的第6次推遲。或許暗示了,為了實現政策目標,他們根本不會停止超級寬鬆的貨幣政策。
7月末,隨著日本央行兩位強鷹派人物佐藤健裕和木內登英的離任貨幣政策委員的職位,而新上任的兩位委員誓言達成2%的通脹目標,並稱要討論退出大規模貨幣刺激仍為時過早。片岡剛士表示,他希望見到迅速達成物價目標,不過他無法確定何時能夠達成。另一位新任委員鈴木人司在聯合記者會上稱,現在就退出刺激政策進行討論對於市場是危險的。
這意味著,日本央行對於貨幣政策的態度不太可能會比此前更為鷹派。雖然在6月央行會議紀要中,委員們討論了有關退出寬鬆策略的信息披露問題,但是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應該無法看到日本央行結束寬鬆政策的一天。
★ 貨幣政策正常化立場:美聯儲打頭陣,日本央行殿後
綜上所述,如果將上述幾個央行的貨幣政策傾向繪製成一張曲線圖的話,或許就會向下圖顯示的這樣:
① 美聯儲在加息進程上打頭陣,但似乎隨著加息周期的深入,上方的空間將愈發收窄;
② 緊隨其後邁入一輪加息周期的應該是加拿大央行和英國央行;
③ 對於新西蘭聯儲和澳洲聯儲來說,當下正處於選擇的關口,他們似乎更樂於觀望;
④ 而鴿派的瑞士央行想要變得更為鴿派或者加入中性政策隊伍中都是具有操作空間的;
⑤ 而無論怎麼向市場傳遞信號,都會被解讀為鷹派的當屬歐洲央行;至於日本央行,則距離貨幣政策正常化遙遙無期;或許是因為市場早就看穿了他們幾乎已經沒有政策可選項了吧。
最後,匯通網小編想重申此前的一個觀點:2017年下半年,或許需要將視線重新移回到全球各大央行身上了,尤其是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因此,定於8月24-26日在美國傑克遜霍爾鎮舉行的全球央行年會絕對不容錯過。截至發稿前,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基已經明確表示將會參加此次年會,市場認為他可能會在會上釋放重磅預期。
(責任編輯:DF307)
最後更新:2017-07-31 09: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