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38 返回首頁    go 搜狐


旅遊市場“臥底打假”不是變相的“釣魚執法”嗎

旅遊市場“臥底打假”不是變相的“釣魚執法”嗎

清哲木

旅遊不看風景,隻收集旅行社違規證據,事後向旅遊部門投訴拿賠償……近期,沈陽出現了一批“打假遊人”。有旅行社認為,“打假遊人”以獲利為目的,涉嫌敲詐。而一些遊客則點讚,認為“打假遊人”不僅幫吃了苦頭的遊客出頭,還能對旅行社形成有效的監督。沈陽市多家旅行社已將33名“打假遊人”納入接待“黑名單”。(8月25日《北京晨報》

職業打假人早已為國人熟知,他們知假買假,活躍於社會的各個消費領域。但職業打假人進入旅遊市場,衍生出“打假遊人”,這倒是一個新現象。鑒於旅遊市場亂象由來已久,比如非法經營、欺客宰客、強迫消費、欺行霸市等,嗅覺靈敏的職業打假人進入旅遊市場參與打假,並不令人覺得驚奇。

但是,這種打假,其目的性和打假的社會效應已經完全走樣,如期說是打假,不如說是“釣魚”,嚴格意義上來說是變相的“釣魚執法”采取守株待兔的方式行敲詐勒索,如果打假都成為目的性和功利性,那麼這比本身旅遊市場存在的問題更加嚴重。

“打假遊人”成為職業化,對宰客的旅遊市場來說,無疑是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但是,如果這個群體成為旅遊市場的“啄木鳥”那麼,相關地方的旅遊局和有關部門豈不成為擺設?要讓旅遊市場健康發展,最重要的是監管部門能加強監管,能夠規範運作,當然,對於目前的旅遊市場亂象來說,“打假遊人”出現並不是壞事,反而能夠取得直觀的監督作用。

不過,據報道,有的“打假遊人”在每次參加完旅遊、搜集到證據之後,都私下“威脅”旅行社要錢,比如要求退團費和支付賠償金,不然就要把舉報材料投訴給相關部門,最終旅行社為息事寧人隻得花錢了事。這種靜悄悄的打假隻維了自己的權,並沒起到真正的監督作用,更不要說推進市場淨化和製度建設。說難聽一點,就是通過打假,獲得蠅頭小利,為自己一己之私搞得“假打”,實則“釣魚”。

當今社會是法製社會,當某些遊客為了私利而專門“鑽營”旅遊市場黑幕,做“違法”生意時,社會的信任危機也自然會加重,互助友愛的美德將在“釣魚”打假中失去生存的土壤,“打假遊人”能夠成為專業化,恐怕是“打假經濟”在作怪。一些人把旅遊當成創收,專肆經營,成職業旅遊市場“啄木鳥”這就值得注意了。

最後更新:2017-08-30 14:25:07

  上一篇:go 野釣時遇到的靈異事件,順便聊聊怎麼避免切線
  下一篇:go 釣魚老叟釣得大魚,開嘴竟竄出大蛇,老叟竟跑出年輕時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