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6
搜狐
20多家公司股東買殼浮虧成接盤俠 殼費首付分期付款無人問津
去年以來,多家杠杆買殼的買家陷入大麵積被套之中。
實際上2016年以來實施大股東變更的50多家公司中(剔除國有股無償劃轉),新任大股東出現賬麵浮虧的占半數,有超過10多家公司接盤方浮虧幅度超30%,此外由於監管趨嚴,杠杆買殼易主後實施重組的公司寥寥無幾。
火山君在投行並購圈也發現,目前的賣殼信息中,賣殼條件越來越低,而且殼費也是一降再降,甚至還可以采取首付分期,但還是無人問津。
A股買殼接盤方大麵積深套
由於監管趨嚴,大股東變更後實施重組的公司寥寥無幾,而近期出台的減持新規,則使大股東股權的流動性趨於下降,同時2016年以來實施大股東變更的50多家公司中,新任大股東出現賬麵浮虧的占半數,有超過10多家公司接盤方浮虧幅度超30%,其中潯興股份新任控股股東匯澤豐去年11月豪擲25億元入主,收購成本27.93元/股,公司最新股價僅為14.09元/股,浮虧約50%。
實際上浮虧較嚴重的主要原因是收購人給予了超高溢價,就是業內所謂的“殼費”,日海通訊、深圳惠程等公司的收購溢價超100%,棟梁新材溢價則超過200%。而奧維通信在5月31日宣告易主並複牌,6月9日最新股價為11.77元,這宗16.77億元的股權轉讓交易,折算單價約16.81元/股,比停牌前股價溢價68%,目前接盤方的賬麵浮虧約30%。
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9月以來,重組新規實施,“類借殼”遭嚴管,從去年四季度開始,監管機構加大了對杠杆收購的監管力度,而今年以來,四川金頂、鑫科材料等公司陸續易主,溢價幅度都在10%以內。此外共達電聲控股股東濰坊高科擬將濰坊高科100%股權作價5億元轉讓給於榮強,同時承繼2.91億元的債務,折算股價為14.39元/股,幾乎和當時市場價格相當,而公司目前的價格僅為9.19元,今年以來下跌34.45%;
對此寧波喬戈理資本牛曉濤告訴火山君,近半年中小創被持續殺估值,ST相關個股曾經的“殼價值”逐漸被扼殺,而IPO擴容又持續進行,加上價值股的崛起,投資邏輯已經徹底改變,“烏鴉變鳳凰”的神話已經越來越難在A股上演。伴隨著越來越多的新股上市,一些ST殼股可能會慢慢成為“仙股”,這也倒逼殼股加快並購重組步伐,尤其是最近IPO發行數量減少,並購重組審核有放寬趨勢,為殼股迎來了一些機會。
中介:殼股信息拋出久久無人問津
在IPO提速及重組新規抑製“炒殼”熱情的背景下,“殼資源”股的地位大不如前,回顧A股“炒殼”曆程,從早期的押注垃圾股重組,到反向收購“殼”公司曲線上市,再就是產業資本跨界並購及目前各路資本井噴式“囤殼”運動,“殼”生意已經成為A股市場參與主體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尤其是近幾年,資本掮客是賺的盆滿缽滿。近期有私募在朋友圈表示,此前布局的一隻“殼”股因為簽署股權轉讓協議,但是在複牌後大跌,使得旗下產品淨值出現大幅回撤。
同時火山君在一個投行並購重組群也發現,有投行人士發布“賣殼”信息來看,中小板,大股東25%的股份賣18億,2017年利潤超2億,而且還可以分期,這個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一位資深投行人士告訴火山君,隨著殼股熱度降溫,收購溢價也開始下降,不少殼股在轉讓後,複牌股價不漲反跌,此外殼交易的成交數量明顯較少了,殼費也在下降,買方更多選擇了觀望,在前幾個月發布了幾條賣殼信息,至今無人問津。火山君也發現,部分殼公司的報價甚至比高峰時減了一半,目前和市場價格差不多,而且條件也不再那麼苛刻。
而一位資深投行人士也告訴火山君,他們之前做了很多成功的案例,當時可以提供配資、高管過度、以及市值管理,在運作之後都是市場的大牛股,但是現在由於殼股價格降得厲害,手裏有幾個殼公司到現在都無人問津;以前“殼費”在行情好的時候都是按億計算,而現在“賣殼”的條件一再降低,還是無人問津;此外火山君也從近期市場幾起大股東轉讓股權案例來看,基本上都沒有什麼溢價了,而市場對此基本沒有反應。
不過廣東辰陽投資告訴火山君,殼公司估值隨著IPO進度快慢,再融資難易和限售鬆緊等政策變化而波動,核心在於上市公司地位帶來的再融資能力。我們認為當下是監管收緊,疊加行情低迷下的悲觀預期,而非市場所預期的原約束條件被顛覆,後期隨著監管態度進一步明朗,市場情緒得到進一步修複後,殼公司價值有望得到修正。
(原標題:買殼!20多家公司股東浮虧成接盤俠,殼費首付分期付款,也沒人理!)
最後更新:2017-06-18 0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