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6
搜狐
雄安新區或需一萬億元綠色投資 民間頂級金融智庫給出解決方案
綠色發展是規劃建設雄安新區的基本要求之一。有機構測算,雄安新區未來五年內所需的綠色投資總額或高達一萬億元。這巨量的資金從哪裏來?在官方表態雄安新區發展規劃編製工作正加緊推進,相關配套政策正同步研究之際。今日(8月19日)下午,民間智庫組織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將發布一份研究報告,對雄安新區發展綠色金融提出了設想。
CF40將發布的這份《雄安新區綠色金融規劃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由CF40成員、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綠金委”)主任馬駿,及綠金委副秘書長、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牽頭完成,課題組成員分別來自央行研究局、中央財大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工商銀行城市研究所、興業銀行、綠金委及中節能谘詢有限公司等機構。
據本報初步獲悉,《報告》在分析雄安新區綠色金融發展背景、機遇及挑戰基礎上,對雄安綠色智慧城市和新區建設的投資需求和融資渠道進行了研究。
《報告》指出,雄安新區的綠色投資需求主要源於三大方麵,包括汙染治理、生態修複及保護性開發;綠色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綠色建築;清潔能源及資源節約利用。雄安新區可選擇的融資渠道主要有政策性貸款和商業貸款、債券、信托、融資租賃、股權融資(包括基金投資、IPO等)等。
《報告》還提出了雄安新區發展綠色金融的“一中心、一示範、一體係”設想——建立綠色技術創新投資中心、建立綠色基礎設施與綠色建築投融資示範區、構建有地方特色的綠色金融體係。
所謂“建立綠色技術創新投資中心”,《報告》認為在雄安建立以綠色技術為核心的創新資源平台,吸引一批世界領先綠色技術企業、研發中心落戶雄安新區,形成世界頂級的綠色技術研發、展示與應用的平台,並吸引一批綠色技術領域的天使、VC和PE投資基金落戶,輔之以科技銀行和資本市場的資源,將雄安新區打造為全國乃至國際的綠色技術創新投資中心。
世界銀行的專家估計,全球70%的碳排放來自基礎設施和建築物,因此綠色金融未來支持的重點應該是低排放、低能耗的綠色基礎設施和綠色建築。
因此,《報告》提出“建立綠色基礎設施與綠色建築投融資示範區”的設想。《報告》認為雄安作為新區,未來幾年的主要投資將集中於新的城市基礎設施和建築項目,金融支持該領域的節能減排將大有作為。建議在雄安創新綠色金融支持模式,保證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產業發展基金等渠道提供的資金,重點用於支持綠色基礎設施和綠色建築。具體來說,要通過綠色金融創新,推出一套支持汙水和固廢處理、清潔能源、地鐵、輕軌、城市管廊、分布式光伏、綠色建築等項目的融資模式,將雄安打造成為綠色基礎設施和綠色建築投融資示範區。
對於“構建有地方特色的綠色金融體係”,《報告》指出,為支持綠色金融發展,雄安新區應在《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係的指導意見》基礎上,構建有地方特色的綠色金融體係,主動集聚全國和全球的綠色金融資源,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具體內容可包括構建綠色擔保和貼息機製、吸引和組建各類綠色基金、通過生態補償機製鼓勵綠色項目、發展環境權益抵質押融資、創新包括外資在內的綠色PPP模式等。
最後更新:2017-08-19 10:4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