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
搜狐
股价一时爽,阿里巴巴莫要忽视3个盛世危局的问题
股价一时爽,之后“火葬场”。这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盛世危局,总是如影随形。
这两天阿里巴巴发布了2017-2018财年的一季度业绩,财报显示,当季阿里巴巴营收为人民币501.84亿元,同比增长56%。而来自核心的电子商务营收为人民币430.27亿元,同比增长58%。阿里股价应声而涨,市值站上4000亿美金。
这都没什么不好的,甚至我还关心阿里未来的健康发展。如果仔细分析财报和目前阿里的业务,我认为马云一定要谨慎在阿里盛世下可能会导致危局出现的3个问题。
核心电商业务掺杂了线下实体零售“杂质”,实物商品“财报大考”勉强过关,虚拟商品很不明朗
现在很难说清阿里巴巴到底是什么,它早就不说自己是一家电商公司了。这次电商业务就表现就2大迹象。一个是电商作为阿里起家发展和现在核心的业务,居然也不那么纯粹了。银泰商业和盒马鲜生这两个线下实体明显更重的零售业务,被纳入到财报中来。这就好像掺杂了许多“杂质”。
这次财报虽然很难得的公布了单季天猫的GMV,但仅仅是说天猫实物商品的交易额,同比增长了49%。阿里全平台的GMV仍然没有在季度财报里体现,但推算的话,2016-2017财年阿里零售平台GMV是3.767万亿元,同比增长22%。照这个口径计算,即便这个季度总体GMV有所上升,但肯定阿里全平台无法突破49%这样的数字。有增就有降,天猫49%增长,可能就是:要么淘宝GMV出现了大幅下跌,要么天猫的虚拟商品交易GMV增速下跌。
虚拟商品业务很不明朗。而更奇怪的是阿里只公布增速,却故意隐瞒GMV总额。虽然难以从财报里看出端倪,但从增速上几乎可以判断阿里的某些平台零售业务出现了较大问题。
四大业务有三个亏损,其中新兴业务不具规模还要持续烧钱
阿里的四大业务中有三大业务亏损,而且数额庞大,总计55亿元人民币。其中云计算亏损为人民币5.32亿元,媒体和娱乐业务的运营亏损为人民币33.88亿元,新项目及其他投资业务的运营亏损为人民币16.12亿元,只有零售业务盈利。
包括盒马鲜生、无人超市等在内的新兴业务,应该最让马云头疼了。为了给华尔街“画饼”,为了给广大股民制造想象空间,阿里巴巴不惜把养了3年仍然在亏损烧钱的盒马鲜生装进上市体系。
同时,阿里抛出无人零售概念,在杭州、北京等地做了几个“样板工程”。需要清醒的看到,无人超市、无人口红贩卖机和汽车自动贩卖机,在具体应用场景里还有一些漏洞和障碍。比如,我无人超市里买了东西,但马上后悔了要退货怎么办。网传还有利用时间差和扫描、监控的漏洞,逃单现象会滋生。理性来看,新兴业务都不具规模,而且还要砸很多钱。
一个被掩盖的最残酷事实:阿里用户几近停滞增长,全网流量已经被瓜分殆尽
这次阿里财报,仔细分析,我发现了一个被掩盖的事实,阿里的用户几乎逼近到停滞增长边缘了!公开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阿里中国零售平台上的年活跃用户数量为4.66亿,同比仅增长7%,环比增长3%。也就是说,从2016年一季度的4.23亿到现在的4.66亿,一年多的时间阿里用户仅增长了4300万用户。
更可怕的是,阿里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主要的竞争对手京东。京东前几天发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其活跃用户已达到2.583亿,同比增长了37%,双方在用户数上的差距正迅速缩小。
简单到只说本质,阿里还是一个倒卖流量的平台。可是,现在全网流量已经被瓜分殆尽了——
1 、腾讯是京东的大股东,京腾计划进一步把微信、手Q的流量开放给了京东。
2 、作为阿里的最有力竞争对手,京东这两年相继推出京条计划、东联计划,给予品牌商涵盖京东App、PC、微信、手Q、腾讯五大平台的资源置换及资源位的精准投放等。
3 、2017年8月,通过“京度计划”,百度的流量又被京东拿下,将为京东提供优势流量入口和产品合作,并在AI助力下从内容、商业政策和数据等多个层面展开全方位合作。
4 、反观阿里,尽管在优酷土豆、阿里影业下功夫,还利用淘宝做内容生态,甚至也不断投资把控微博、封面新闻等社交媒体平台的流量,但是全网已经没有更多流量可以吃进了。
最让人担忧的,还是阿里用户增长乏力,实际上想象空间越来越小。如果马云不重视盛世危局的这3大问题,恐怕一年来股价涨了一倍的阿里还会在股市里受挫。境外做空机构死盯阿里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除了假货,现在阿里必须要重新面对业务形式的严峻挑战。
最后更新:2017-08-20 01: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