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43 返回首頁    go 搜狐


進一步促進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

央行9月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末,M2餘額同比增長8.9%,增速比上月末低0.3個百分點,再創曆史新低;人民幣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3.2%,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2個百分點。M2增速較低而貸款增長較快的狀況已經持續了好幾個月。根據之前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的分析,這種狀況表明金融去杠杆取得成效,脫實向虛的形勢得到扭轉,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加強。

在9月14日至15日舉行的“2017年金融街論壇”上,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也指出,經過采取一係列治理措施,銀行資金脫實向虛的現象得到了初步的遏製。銀行業的委托貸款、理財產品、同業資產和負債餘額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時銀行業投向實體經濟的貸款明顯增多。表內業務表外化、貸款業務投資化、同業業務套利化的現象有所減少。這得到了社會融資規模數據的佐證,8月,委托貸款減少82億元,同比多減1514億元。

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一行三會支持的“2017年金融街論壇”,主題之一就是進一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央行行長助理劉國強、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證監會主席助理張慎峰、保監會副主席黃洪都圍繞這個主題做了論述。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著力振興實體經濟。今年以來,一行三會等相關部門就圍繞這些任務采取了很多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7月中旬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明確指出,金融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麵提升服務效率和水平。他強調,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範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從“2017年金融街論壇”的發言看,一行三會領會了這些原則和要求,並形成了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和效率的思路。

首先,降低杠杆率是進一步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關鍵舉措。這就需要適度遏製融資規模的快速增長。表麵來看,要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就要擴大融資規模,這樣才能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但擴大融資規模、提高杠杆率往往會適得其反。劉國強指出,在高杠杆的情況下,資產價格必然膨脹,這就導致,一方麵會把資產從實體經濟中吸引過去,另一方麵會提高實體經濟的經營成本。吸引資金和推高成本這兩方麵相互作用,經濟就必然脫實向虛。因此,必須堅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使杠杆率有序降下來,這樣金融才會有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意願。

今年以來,金融去杠杆力度頗大,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融資規模的增長仍然較快。8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3.1%,比年初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預期目標12%高1.1個百分點。這是部分城市房價仍然上漲、一些地方政府仍然違規舉債的重要原因。下一階段,應該繼續推動金融去杠杆,並進一步使經濟整體的杠杆率降下來。

其次,在降低杠杆率的基礎上,再推動資金有序進退,進入有利於國計民生的領域,退出積累金融風險、形成資產泡沫的領域。劉國強認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既要善於做加法,更要勇於做減法,對僵屍企業必須減下來,對隱性的地方政府債務必須減下來,對房地產炒作必須減下來。王兆星強調,既要穩妥有序地退出僵屍企業,也要杜絕一刀切地抽貸斷貸;既要支持居民自住和進城人員對於住房貸款的需要,也要抑製部分地區的房地產泡沫。張慎峰指出,資本市場要在支持創新創業等方麵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黃洪認為,保險業應從農業、大病、健康等領域著手,切實履行好服務實體經濟這一天職。

第三,推動資金有序進退要靠加強監管。藉此,改變一些金融機構過於追求短期利益的現象,約束部分市場主體以創新為名進行高杠杆融資。

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重點在於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這又有賴於金融業自身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降低杠杆率的同時提升供給效率,在有序進退、加強監管的基礎上提升供給質量。金融業要在深化改革中增強服務實體經濟、有效防範化解風險的能力。

(原標題:進一步促進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

最後更新:2017-09-16 15:49:34

  上一篇:go 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好 產業鏈值得重點關注
  下一篇:go 萬億非上市國資擬議劃撥社保 養老金精算亟待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