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
搜狐
劉洪玉:我國住房需求總體上已得到了滿足
在博鼇·21世紀房地產論壇第17屆年會上,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生所長、清華校友房地產協會執行會長劉洪玉對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中長期趨勢與政策選擇進行了梳理。劉洪玉指出,目前要加快建立一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短期和長期相結合的長效機製,防止大起大落。
自1987年9月8日深圳首次以拍賣的形式出讓了我國第一塊住宅用地使用權,至今已走過30年。“2014年至今,整個一線城市和熱點二線城市的房價漲了一倍,有的甚至還要更多,經濟工作會議中對房地產行業的判斷也不斷改變。我們現在強調房子要回到居住屬性,房地產市場發展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劉洪玉認為, 經過20年住房的建設,需求與結構發生了改變,新建住房的供應占比在整個供應當中的占比位置會下降,政府更多的會變成間接供給的角色,重點去支持一些危舊房改造、社區的重建。
“我們的住房的套數和家庭的戶數相比,整體上超越了1:1的關係,總的來說,基本的住房需求總體上得到了滿足”劉洪玉指出,未來的住房需求更多的將是來自改善性的需求、更新的需求和人口遷移導致的需求。
根據國際發展規律,在城鎮化發展的過程當中,住房投資最高水平的階段,投資規模應占GDP的7-9%,而經曆了20多年的發展,近幾年時間已超過了10%,甚至接近13%。“未來的住房相關的投資,可能和社區的再造住房的維護維修,比如鍾偉提到的住宅的改造、抗震、加固等等投資變得越來越重要。”劉洪玉認為,更新改造維修領域將成為新的投資增長點。
會上,劉洪玉強調,隨著提高居住環境的質量,房地產行業在整個宏觀經濟當中的定位將會發生調整。
劉洪玉認為,實現的途徑有三。首先從政策的發展角度,需建立一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短期和長期相結合的長效機製,抑製泡沫,防止大起大落。同時土地供應也非常重要,應著眼於市場需求來穩定供應,優化供應的結構、降低供應的成本、增強土地供應的彈性。
此外,還需建立和完善政策性的住房金融體係,從買賣、持有環節征收資本利得稅,不僅可以作為政府重要的稅收來源,更有利於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和市場體係的完善。
最後更新:2017-07-24 09: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