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搜狐
中美“漂亮50”有何不同?
最近,中國版“漂亮50”氣勢如虹,再聯想到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漂亮50”的輝煌,我認為有必要把兩者放在一起做個比較。
首先,兩個“漂亮50”的走勢都屬於“政策驅動”。美國是以1964年約翰遜政府實施的《1964年稅收法案》開始,到70年代初尼克鬆“新經濟政策”的推行。中國是供給側改革、“一帶一路”和國企改革等。
其次,美國“漂亮50”中,有30隻(60%)都是消費股,走的是“人口結構轉變,收入升級帶動消費升級”的路子。我國走的是“投資推動經濟發展”的路子。
第三,美國“漂亮50”中醫療保健股有11隻,而a股中這個數量明顯不足。a股很多具有成長潛力的醫藥股,本輪並沒有什麼亮眼的表現。
第四,美國“漂亮50”誕生了許多耳熟能詳的偉大企業,比如可口可樂、ibm、施樂公司等。a股中非國有的知名企業成長幾率較低,而國企又往往因為效率低下,成長力欠缺。
最後,美國“漂亮50”的成長,除政策的有力支持之外,都靠企業的內涵式成長引領行情。而我們的“漂亮50”多是地產、銀行、證券、保險之類的國有控股,產品提價或壟斷經營而引發的行情。
美股“漂亮50”的構成為:日常消費13隻、醫療保健11隻、非日常生活消費品6隻、電腦信息技術5隻等。上證50的成分股構成為:地產3隻、建築施工4隻、保險4隻、證券10隻、銀行12隻、石油2隻等。從成分構成不難發現,a股和美股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同。一個是融資以解決企業的實際困難,一個是融資以謀求企業的發展,前者某種程度上維係了僵屍企業,後者則在推動經濟增長。
至此,讀者對於本輪“漂亮50”的上漲應該能得出自己的結論。我認為未來半年內,“一帶一路”和國企改革還是會得到市場重新認可的。
(原標題:中美“漂亮50”有何不同?)
最後更新:2017-07-23 22: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