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
搜狐
ATM機時代的中國互聯網:是誰在驅動ofo一年估值翻200倍?
AT夾縫下的“M機”們
中國互聯網已進入ATM機的時代,A代表阿裏,T代表騰訊,但很多朋友對於這個“M”到底是誰,爭議頗大,它可以是螞蟻金服、小米、美團、美圖,甚至摩拜等等不一而足。也有很多人說不把網易、滴滴這種大塊頭納入進來是不對的,這些說辭都有道理,但這不也恰恰證明了,在AT麵前,“M機”實在弱小,根本沒有一戰之力。
自百度掉隊後,中國互聯網已經真正進入了“三國殺”的時代,阿裏和騰訊分別占據了北部和南部最廣袤肥沃的土地,而其他互聯網公司——“M機”則不得不偏居一隅,在夾縫中謀生存。
三國角力,兩強對峙,卻總是弱者受傷。
公元219年,關羽被曹、孫夾擊,敗走麥城,並且丟掉了荊州這個四通八達之地,從此決定了魏、吳強而蜀弱的局麵。
後一年,一代梟雄曹操在洛陽去世,曹丕篡漢,改立魏。自此,三國版圖大抵確立,天下十四州,魏、吳加起來占了十三個,剩下一個益州留給劉備折騰。
這不正是中國互聯網的寫照?
在阿裏、騰訊(AT)陰影下的“M機”們,正像三國時期的劉備,僥幸獲得荊州之地,誌得意滿之時,卻因為疏於防備,又一不小心把它丟掉,何也?
這恐怕是因為阿裏和騰訊經過PC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拚命收購、投資,擴充自己的版圖,讓自家的護城河越來越深,導致其他互聯網公司建立一方立足之地尚且艱難,更不用說發展壯大,就算上天眷顧足夠幸運,擁有了自己的領土,也要時時擔心被AT蠶食的風險,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騰訊vs阿裏版圖擴張:
AT的角力之道:是誰在驅動ofo一年估值翻200倍?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六出祁山還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就先去世了,不免令人歎惋,那麼,為何諸葛亮才智超群,六出祁山卻均以失敗告終呢?
撇開諸葛亮遇到同樣足智多謀的敵手司馬懿不說,就國力而言:
其一,當時曹魏有統一的中原大地,早已具備安定的後方,不僅廣闊而且關中地區易守難攻,西蜀北伐,戰線太長,千裏運糧,補給困難,國力、民力很快耗盡,一旦斷糧,不戰自退;
其二,就將才來說,諸葛亮本人當然才智超群,無話可說,但是到了後期,由於長期征戰,西蜀因為地狹人少,人才匱乏,最後竟然出現了“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艱難局麵。反觀曹魏,地廣人眾,才人濟濟,才智之士不斷湧出,能征慣戰的將才承前啟後,源源不斷。
因此,就算諸葛亮神鬼莫測,但憑借著魏國極為充足的人力、物力、財力,西蜀哪裏是對手?
如今的中國互聯網創業生態,又何嚐不是如此?
AT兵多將廣,其他創業者很少有一戰之力,縱然個別人天賦異稟,實力超群,能在外圍打幾場漂亮的殲滅戰,但最後免不了被AT收編,這些人到頭來有幾個不是給阿裏和騰訊打工?這點他們早已看到,因此,他們所愁的不過是怎麼賣個好價錢,從這個角度看,滴滴和ofo都是極好的榜樣。
為什麼說他們是好榜樣呢?
合並後的滴滴雖然月活持續下滑,但並不妨礙其估值持續上升,最新估值竟達到可怕的500億美金,而ofo呢?更加可怕,7月6日完成最新一輪7億美元融資,由阿裏巴巴、弘毅投資和中信產業基金聯合領投,滴滴出行和DST持續跟投,據說投後估值30億美元,由此,ofo創下共享單車行業單筆最高融資,融資總額行業第一,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共享單車平台。而3月份該公司D輪融資估值才10億美元。再往前推,2016年4月份這家公司的估值僅僅1億人民幣。
一年時間,ofo估值從1億到30億美元,翻了200倍?這合理嗎?
不可否認,共享單車的出現解決了“出行最後一公裏”的問題;
不可否認,相比摩拜,ofo在各項出行數據上已經領先。
在今年5月ofo的月度活躍用戶為6272萬,環比增速達到了53%,摩拜的月度活躍用戶則增長至5838萬,環比增速僅為8.2%,ofo小黃車的環比增速達到了摩拜的6.5倍,其活躍用戶數也幾乎是排在其後的摩拜與小藍單車的總和。在整個5月的總使用次數為134760.19萬次,率先突破13億,遠超摩拜4億次。
不可否認,共享單車以後在廣告、騎行數據上還有很大的開發價值。
可是,這樣就能解釋ofo一年200倍飆漲的身價麼?
一家企業,做什麼,能夠讓自己一年時間估值翻200倍?
是風投瘋了麼?也許吧,可最後他們總能找到接盤俠。
那麼,最後到底誰接盤呢?
其實,我們看看ofo、摩拜打架,背後較勁的是誰就知道了。
前有馬化騰、朱嘯虎的互懟:
後有阿裏入局ofo,ofo宣布完成7億美元的E輪融資,剛好比摩拜多一億美金,馬雲此時入場是赤裸裸地擺明了要推ofo一把,共享單車之戰,火藥味濃鬱。
顯然,馬化騰、馬雲親自出馬,已經告訴大家,ofo和摩拜之爭,其實是A、T之爭,這樣的劇本並不新鮮,美團、大眾點評以及滴滴、快的的故事也沒過去很長時間。
那麼,現在的問題是:AT之間打架歸打架,為什麼要接盤這些明顯估值過高的創業企業呢?
相信不少人還忘不了15年的O2O大戰,滴滴和快的,美團和大眾點評的補貼大戰,伴隨著補貼大戰的是滴滴和美團不斷飆升的估值,這樣的大戰,對AT來說,最後成就了什麼?
答案是:移動支付。
移動支付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巨頭們的兵家必爭之地,就像古時對於戰略城池的爭奪一樣,攻城一方不惜投入3、4、5甚至10倍的兵力攻取城池,摩拜和ofo對於AT而言,幾十億的估值算不了什麼,幾億的補貼算不了什麼,然而這背後的海量用戶數據以及計入AT生態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才是他們無論如何必須爭取的戰略要地。
支付不僅是入口,也是交易閉環中最重要一個環節,更重要的是其背後的大金融領域,更是一個能夠開發的巨大的寶庫。在這方麵,阿裏已經落後。
支付寶的市場份額由2014年的82%到2017Q1的54%,而財付通的市場份額則從10%漲至40%。
不難理解,在經曆過與美團決裂,和與滴滴不快的阿裏,是多麼想要把共享單車這個入口抓在手裏。
以致有人說到摩拜和ofo合並的問題時,阿裏嚴肅回應:“你完全搞錯了,我們認為滴滴合並快的,對阿裏來說是一個失敗的例子,我們不會讓這種錯誤再次發生。”不管二者最後能不能合並,阿裏著急的態度可見一斑。
所以,AT之間的角力到頭來是生態之間、入口之間、支付之間的角力,在這個過程中,將有無數的創業風口被他們不惜代價的收入囊中。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錢糧兵力,對於曹魏、孫吳而言,從來就不是大問題,但對於蜀漢,卻是其失敗的根源。
“M機”為什麼一定要突圍?——一場非生即死的旅行
AT已是互聯網的兩極。
他們幾乎壟斷了中國移動互聯網的流量;
他們擁有最低廉以及粘性最高的用戶流量,以及流量背後的用戶數據;
他們有最強勁的現金流和資金儲備,可以隨時做大量收購布局。
而今,“M機”們處於AT的重重包圍圈,可是,他們還是得突圍,因為要麼做大自己,要麼向AT投降,而投降等於滅國,這注定是一場非生即死的旅行。
建興五年至建興十三年,諸葛亮六出祁山,六次失敗,很多人不理解,蜀漢弱小,為何諸葛丞相一意孤行,堅持北伐,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其實,諸葛亮北伐,不僅是為了除曹賊、光複漢室,從戰略眼光看,乃是“以攻為守”。的確,倘若不北伐,憑蜀國山川之險,可保安享太平二、三十年,可是之後呢?蜀漢地狹人稀,魏、吳則地廣人多,經濟富庶,會越來越強大,最後蜀國還是逃不了被滅國的命運,而通過軍事上的打擊,說不定能有一絲成功的機會。
所以,困居一隅,一定要突圍。放眼天下,“M機”們,誰有這個資質?
網易、京東、小米、美圖、螞蟻金服、美團、摩拜、滴滴等,這其中,螞蟻金服、摩拜、滴滴、美團這幾位,AT的影子太重,就不予考量,剩下的幾位呢?
網易,精耕細作需求為先,遊戲、門戶、音樂、電商等細分領域各自作戰,垂直突破,低調卻有為,風格務實;
京東除了購物和金融,其他領域的優勢不明顯,業務擴展仍會受製於阿裏;
美圖目前產品線太窄,但用戶量龐大,單用戶變現價值空間大,且技術能力不錯,未來看工具向社交的轉型;
小米的估值,在去年經曆斷崖式的跳水,據說從400億美元直接跌落至40億,但有觸底之勢,第二季度手機出貨量2316萬台,環比增長70%,創下小米創辦7年以來的單季出貨量曆史。
網易、京東、小米、美圖都是有潛力的突圍者,隻希望不會再上演“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悲劇了。
前路艱難,需要小心馳騁;但前路坎坷,更要放手一搏。
(原標題:ATM機時代的中國互聯網:是誰在驅動ofo一年估值翻200倍?)
最後更新:2017-07-16 02:4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