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搜狐
持幣或持股留心最後一周走勢

上證指數創出9月調整新低 要注意短線慣性下跌風險
昨天A股市場震蕩回調,兩市股指小幅收跌。隨著國慶中秋長假將至,下周將是節前最後一個交易周。對於廣大投資者而言,持幣還是持股是節前最為糾結的。長假麵臨的不確定性,使得不少投資者想從股市抽身以安心過節,但也有投資者擔心會錯過“紅包行情”。
市場人士認為,長假之後的行情無論漲跌往往在節前都有鋪墊,尤其是上漲行情不存在突發行情,一定會在節前留下一些蛛絲馬跡。節前幾天若大盤平安無事,持股過節勝算更大,如果出現大漲或者大跌,則可順勢而為,擇機拋出或買入,博取節後差價。
昨天早盤三大股指全線低開,指數全天處於下跌狀態。5G、通信設備、次新股、稀土永磁、無人駕駛等板塊漲幅居前,高送轉、化工、鋼鐵等板塊跌幅居前。兩市成交量萎縮,蹺蹺板效應體現市場存量資金博弈現象。最終,滬指下跌0.16%報3352.53點,深成指下跌0.26%報11069.82點,創業板指下跌0.34%報1866.42點。
3330點附近有較強支撐
滬股通淨流出4.14億元,深股通淨流入10.22億元。本周滬港通資金已經出現連續小幅流出,一定程度上呈現了機構節前落袋為安回籠資金的心態。
技術派人士認為,本周最後一個交易日,兩市呈現破位震蕩運行的格局,深市三大股指走出破位的走勢,滬指創出9月份調整新低,在30日均線處獲得支撐,要格外注意短線慣性下跌風險。不過上證指數在3330點附近有較強支撐,操作上可對漲幅巨大個股予以減磅,對漲幅較小個股可繼續持股。
節前趨勢影響節後操作
統計數據顯示,近十年來,在國慶長假前,滬指上漲6次,下跌4次。國慶長假後,滬指上漲的概率更大,10年中,8次上漲,僅2次下跌。
此外本報全媒體記者還發現,曆年A股9月最後一周的走勢基本上對節後首日行情的漲跌(15次走勢中成功了9次)有影響,而10月第一個交易日影響10月首周的漲跌(15次走勢中成功了13次),10月首周走勢影響10月整月的漲跌(15次走勢中成功了11次).
對此,有市場人士表示,長假之後的行情無論漲跌往往在節前都有鋪墊,尤其是上漲行情不存在突發行情,一定會在節前留下一些蛛絲馬跡。雖然說國際市場在國慶黃金周期間不休市,但終究隻是一個外圍因素,隻要不出現重大的利空,一般來說市場是不會輕易改變節前市場走勢的,所以很多時候持股持幣博弈的不是外盤因素,反而是合理地根據市場規律去博弈行情。
對於想要持股過節的投資者來說,節前最後一周的走勢是買股的重要參考;而對於持幣過節的投資者,節後5個交易日走勢決定了節後重新入場買股的時間點。因此投資者有充分的時間根據趨勢來定奪操作。
如果節前股市單邊下跌,在國慶前止跌,那麼節後可能有個短暫的反彈,輕倉投資者可以適當加倉持股。而如果節前一路上漲,那麼需要小心節後可能會出現新調整,倉位過重者適宜逢高派發持幣過節。如果節前市場持續窄幅震蕩,則將獲利大的個股拋出,半倉過節。
而在個股選擇上,這波力度極強的反彈已經讓底部個股紛紛反彈,對於手上漲幅巨大的股票,需要止盈。對於還沒怎麼漲的,有可能超預期的個股,還是可以繼續觀望。
投資建議
看數據選黑馬板塊
中信證券等券商認為,節前投資者不但要根據趨勢決定持股還是持幣,更關鍵的是對於手中的股票要及時調整。
國慶節前後各行業表現追蹤顯示,代表旅遊、酒店、餐飲等的休閑服務行業並沒有在過去十年入圍節前漲幅第一行業,甚至漲幅第二、第三行業中也未見蹤影。漲幅居首行業中,入圍頻率最高的是非銀金融行業,分別於2007年、2008年和2012年位居漲幅榜首。此外,有色金屬、銀行、傳媒等行業在節前一周均曾處於領漲地位。
而過去十年數據顯示,國慶節後首周,銀行、采掘行業分別2次在漲幅榜排名居首,非銀金融、農林牧漁、國防軍工、電氣設備等行業各有一次上榜記錄。
此外,國企改革是今年以來一直潛在的熱點,雖然沒有過板塊整體大爆發,但是有相關國企改革的預期使部分個股出現大幅上行。隨著馬上進入10月份,加之國企改革消息不斷放出,有關概念股有望節後再度受到資金的關注。
(原標題:持幣或持股留心最後一周走勢)
最後更新:2017-09-23 10: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