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59 返回首頁    go 搜狐


資金南下熱情高漲 港股投資格局生變

港股行情持續火熱,7月10日至14日恒生指數上漲4.14%,7月17日收盤再創近兩年新高。相比內地A股及美歐股市,呈現出獨立行情。在“賺錢”效應影響下,資金南下熱情水漲船高,內地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積極關注香港市場投資機會,不斷有新基金把港股通納入研究及投資範圍。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新發行的5000多隻私募產品中,近60%可以投資港股。不過,也有私募人士指出,通過港股投資獲利不容易。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內地資金不斷南下,港股投資生態也在變化,內地資金將扮演越來越重要角色,由本地和海外機構資金主導的港股定價權格局開始鬆動。

港股賺錢效應明顯

“今年港股行情這麼好,大家肯定都想分一杯羹,不少私募都開始發行涉及港股的產品。”華南一位私募基金經理透露,他旗下目前就管理著一隻可投資港股的產品,該產品今年以來的收益明顯高於A股產品。

港股投資逐漸成為內地機構關注的熱點,今年新成立的證券類私募產品,可投港股占比達60%,同比增長20個百分點以上。港股市場顯著的“賺錢效應”,吸引越來越多的私募南下布局。格上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6月23日,今年新成立的5306隻私募證券類基金產品,投資範圍包含港股的有3150隻,占比59.37%,去年同期占比僅為37.08%。

對此,深圳一位私募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其所在公司也瞄準了港股行情,在今年4月份發行了第一隻可投資港股產品。“剛開始做港股,還處於試水階段,相關的投研力量也剛剛開始組建。”

與越來越多資金南下布局相對應的是,今年以來港股行情屢創新高,指數和個股均有良好的賺錢效應。恒生指數今年以來漲幅已超過20%,相關龍頭個股如騰訊控股今年以來的漲幅更是超過50%。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目前416隻港股通標的中,有316隻個股今年以來實現上漲,占比達75.96%。同時,上漲超過100%的有14隻,上漲超過50%的有37隻,如中國恒大漲幅達227.52%、比亞迪電子漲幅達196.43%。

數據顯示,借助於港股和美股的出色表現,投資美股、港股及新興市場的QDII基金表現也極其搶眼。據數據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底,成立滿6個月、進行淨值披露的10隻海外私募基金產品,近6月平均收益率達到9.64%,領跑內地私募基金。

事實上,在港股行情屢創新高的背後,內地資金南下功不可沒。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港股通絕大部分時間均呈現出“南熱北冷”的局麵,近一個月南向資金淨流入316.09億元,而北向資金淨流入僅154.55億元,而近半年來南向資金淨流入更是達到1637.01億元。

清和泉資本方麵表示,上周港股市場不斷創下新高,主要推動力在於美聯儲主席耶倫在其講話中明顯表現偏向鴿派,美國年內加息概率明顯下降,雖明確表示美聯儲將在年內啟動縮表,但具體時間仍未給出。另外,市場預期已較充分,整體市場流動性壓力有所緩解,市場情緒向好。同時,美股表現受益於財報季來臨表現較好,也帶動港股市場上行。

估值差催熱“A+H”股

南下資金“細水長流”助推港股長牛,在中港兩地“互聯互通”的大背景下,中港兩地股市其實已經逐漸成為一個整體。因此,在A股當前的市場形勢下,南下資金會自動填平港股“估值窪地”。

在這一過程中,中資股尤其是“A+H股”受到內地資金熱捧。前述深圳私募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其公司在投資港股時受限於相應投研力量的薄弱,進軍港股市場時最先考慮的就是“A+H股”。“投資‘A+H股’可以直接利用內地的研究力量,不需要再花費太多時間去研究新公司,有對比之後更容易進行判斷,需要考慮更多就隻是估值問題;其次,對中資股投資也更適合我們的邏輯和實際。”

香港是相對於內地比較成熟的資本市場,短期內可能受到全球股市和資金的影響,但是可以看到,目前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有50%以上的都是內地公司。因此,香港市場也會受到內地經濟影響。但從世界各國的股市來看,香港市場的整體估值,依然處於低估狀態。因此,香港市場將呈現逐步上升的過程。

“A+H股”正在受到熱捧。數據顯示,在目前95隻“A+H股”中,今年上半年有73隻實現了上漲,漲幅最高的是海信科龍達107%,而漲幅超過10%的更是達到51隻。分析人士指出,從資金麵看來,目前南下資金對香港市場整體而言有推動作用,有些公司同時在內地和香港上市,香港的公司股價明顯低於A股市場。就同行業內的公司而言,香港上市公司的估值也明顯低於在A股上市的公司估值。因此,隨著深港通和滬港通的推出,南下資金持續買入這些低估值的香港上市公司,為香港市場帶來了新增資金。

從估值角度來看,即使目前港股漲幅較高,但仍處於估值窪地,這或成為繼續推高港股的重要因素。一方麵,人民幣貶值預期推升了內地資金海外配置的需求;另一方麵,險資等獲準滬港通的投資權限,這將使內地南下資金處於持續流入低估值港股的狀態。

“由於港股市場中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的占比非常高,因此我們對於港股市場的投資板塊與內地A股市場基本一致。在投資標的的選擇上,若標的是AH股,在上市公司基本麵相同的情況下,選擇存在折價的一方會更有優勢。”清和泉方麵表示。

平安證券指出,展望下半年,隨著國內庫存周期見頂,低估值的港股將更受青睞,南下資金進行“估值套利”的行為將加速。由於港股相對A股折價較高,未來將驅動港股長期走牛。

內地資金話語權提升

“從最近一年多以來的情況來看,影響港股市場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資金,尤其是南下資金長期而持續性地輸入,其影響力遠超過利率、基本麵改善等其它因素。”一位私募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據其了解,在目前港股通南下資金的構成上,主要還是以機構資金為主,而且這一資金流入過程將是一個非常長期且緩慢的過程。

而據平安證券方麵預計,目前內地投資者現在的交易額占港股總交易額的比重已經上升到20%左右。這一數據也意味著,港股市場上內地資金的話語權正在顯著提升,港股市場完全由海外機構投資者主導的格局正在發生變化。

事實上,此前不少中資股都對港股市場的低估值表現非常無奈。但隨著內地資金力量在港股市場的崛起,這一現象或許將開始改變,中資股的市場價值將得到港股市場的認可。不過,在平安證券看來,雖然港股通成交額占港股總成交額的比重在2017年有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本地和海外機構投資者仍然是港股市場上的交易主力,貢獻了港股60%以上的交易額,港股的定價權仍然維持在香港本地和海外機構投資者的手裏。

值得關注的是,在今年第一季度,一些內地遊資曾經嚐試“試水”港股,將A股的操作手法複製到港股,但顯然這一做法難以適應機構投資者居多的港股市場,更多隻能是去逐步適應港股的市場規則。同時,不少機構也表現出對港股投資的“煩惱”,比如不熟悉港股的規則、沒有相應的投研力量、對做空力量的恐懼等。雖然也想嚐試港股這杯羹,但真正實施起來卻並不容易。

(原標題:資金南下熱情高漲 港股投資格局生變)

最後更新:2017-07-18 07:15:17

  上一篇:go 納指連漲8天 投資者關注企業財報
  下一篇:go 地方國企改革線路明朗 與央企改革步調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