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1
人物
政策未緊券商先收 小額股票質押融資業務門檻走高
近日,國泰君安公布上調股票質押“微融資”單筆合約最低門檻,將最低融資金額提高至10萬。
證券時報記者獲悉,自去年10月監管層召集十多家券商討論有關股票質押式回購的意見起,至今已有9個月時間,尚未有關於證券公司參與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指引的文件下發。但目前,除了國泰君安上調微融資最低融資金額外,中信證券、國信證券等券商早已主動暫停旗下小額股票質押業務。
國泰君安上調微融資
7月26日,國泰君安在內部發布《關於上調微融資單筆合約最低融資金額的通知》,上調小額股票質押的融資門檻。
該通知稱,自7月28日收市後起,將上調微融資單筆合約最低融資金額至10萬元(含)。屆時,單隻擔保物對應的融資金額需不低於10萬元,否則融資失敗。非交易時間的融資申請以最終報送交易係統的結果為準,存續合約不受此次調整影響。
原本,小額股票質押區別於傳統的股票質押式回購,國泰君安等券商在2014年將其作為互聯網金融的嚐試,從原來的櫃台辦理轉移到移動手機端,並降低融資門檻。最低融資金額有的券商低至1000元。
而傳統的股票質押式回購最低融資金融為50萬元,甚至有的要求100萬元,且利率基本不低於8.6%,但我國證券賬戶中擁有10萬元以下市值的投資者所占比例最高。
過去幾年,大多數券商都紛紛推出小額股票質押業務,如廣發證券、浙商證券要求質押者賬戶內資產不低於5萬元,國信證券、財富證券要求2萬元作為起點。海通證券、中信證券等大型券商將小額股票質押的門檻降到了5000元,東方財富證券等小券商甚至將起點設為1000元。
兩券商主動暫停
一家深圳上市券商的信用交易部總經理表示,去年10月,監管層曾召集多家券商召開了關於股票質押式回購的會議,為起草《證券公司參與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指引》向券商征求意見,當時就有關“停止小額股票質押業務,提高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起點”的說法。
不過時至今日,9個月過去了,多家券商表示尚未有相關文件下發。但可以確定的是,當時參會的一些大券商早已主動暫停了相關業務。
記者獲悉,國信證券早在去年底就主動暫停其小額股票質押產品“小微通”。國信證券的官網介紹,“小微通”單筆融資金額範圍為2萬—300萬元,資金最快次日到賬,不限用途。
無獨有偶。中信證券主要針對融資需求在5000元至1000萬元客戶的“快e融”、“快易融”也早已暫停,也就是說中信證券再也沒有小額股票質押業務,而傳統的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需要到營業部臨櫃辦理。
目前,股票質押式回購的相關規定,仍沿用中證協於2015年3月16日發布的《證券公司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標的包括了“上交所上市交易的A股股票或其他經上交所和中國結算認可的證券”。
上述指引並沒有規定股票質押式回購的最低融資金額,但去年10月監管層的討論意見提及:將停止小額股票質押業務,股票質押回購業務的起點提升至500萬元;大幅削減股票質押式回購標的,提高資金用途、借通道的要求;將股票質押標的證券限定為股票,債券、ETF基金等不再作為質押標的;質押比例超過50%的股票也被排除在外等。不過這都隻是當時的口頭討論意見,至今尚未有定論,但券商的小額股票質押業務已不同程度作出調整。
(原標題:政策未緊券商先收 小額股票質押融資業務門檻走高)
最後更新:2017-08-01 08: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