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824 返回首页    go 搜狐


之江实验室来了,阿里巴巴进“无人区”搞科研

9月6日,阿里巴巴宣布参与浙江省之江实验室的建设。这个实验室不一般,看新闻说,它被浙江省视为科技创新补短板的“关键举措”。

具体做的事情,看看下面这段话:

“按照规划,之江实验室将在未来网络计算和系统、泛化人工智能、泛在信息安全、无障感知互联、智能制造技术等五大方向,开展重大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突破。”

一句话概括,奔着搞国家重大基础科研去的。

基础科研的标配是啥?烧钱,耗时,名副其实的“无人区”。一般情况企业都会选择绕道走。因为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企业没有搞基础科研的动力。基础科研是一种典型的具有“正外部性”的公共物品,直白点说,搞成了,让天下所有人都受益,而且免费的。搞不成?那只有自己背锅了。

因此有的人不信,认为企业钻研基础科研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然而事实是,在互联网信息爆炸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科技企业高速发展到今天,已经没有退路了。

就像任正非说的,“信息爆炸像数字洪水一样,想生存下来就得造方舟”。

所以不是赚钱赔钱的问题,是生或者死的问题。也就是说,当技术即将达到极限,前面已经没路了。只有闯入无人区,实现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才能活下来。

无人区意味着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只有重大创新才是无人区的生存法则。

随着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触及基础科学研究设置的边界,甚至走进“无人区”。

今年3月,阿里巴巴公布NASA计划,要面向未来20年,为20亿人的新经济体储备核心科技,要从造手榴弹的“兵工厂”转向“造导弹”。华为在全球设立16个研究所,转向基础研究。

另一方面,当今中国企业已经不是停留在过去照搬学习海外的阶段了,而是坐到圆桌上同“山姆大叔”一起制订行业标准。

在刚结束的2017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IJCAI)上,中国不仅是参会人数最多的国家,提交的学术成果在所有国家中占比最高,比美国与欧洲相加的总和还要多。这一方面得益于中国政府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来自于中国领先企业对于前沿技术的推动和重视。

而在《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杂志刚刚揭晓的2017年全球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榜评选中,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王刚、阿里云首席安全科学家吴翰清入选。自该奖项创立18年以来,这是第一次出现一家中国公司同时有2人入选榜单。

坐冷板凳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创立引导理论的责任的时代已经到来。

马云曾说,要为20年后世界贸易和制造业的变革加入自己的一种色彩。要“代表国家队,在科研上为国争光”。之江实验室,也许就是践行他的目标走出的一小步。

总监制:罗海岩、吴亮

监制:程瑛

责任编辑:王婷、杨萌

向原创作者致敬

任何事宜请后台留言

喜欢的朋友请多多分享

最后更新:2017-09-06 21:20:12

  上一篇:go 阿里巴巴诸神之战全球创客大赛陕西赛区复赛圆满结束,共计20个项目晋级决赛!
  下一篇:go 跟马云干的好处最起码是吃的好!网友惊呼,阿里巴巴的食堂才叫吃饭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