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531 返回首页    go 搜狐


以文取仕的唐朝,李白为什么当不了大官?

中国古代是如何选拔人才的?很多人的回答是科举。没错,就是诞生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

那科举是如何选拔人才的呢?四个字:以文取仕。而提到写文章,我想没有人会怀疑诗仙李白的文采,《将进酒》、《蜀道难》、《侠客行》等令后人敬仰的千古佳作,但是,为什么这位文坛的泰山北斗李白最高只做到了翰林(可以理解为皇家的御用文案写手),却没有做过真正手握大权的高官呢?这是为什么呢?

比李白晚出生了90年的诗人李贺给出了答案:

南苑十三首·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从诗中可以看出,李贺眼中最低级别的大官也得是个万户侯的级别,而想做到这个级别的大官,需要做些什么呢?又有谁做到过这样的大官呢?李贺说,想做到这样的大官需要用自己手中的吴钩(代指从军),收复关山五十个州(指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唐中央政府屋里管辖的区域)才可以。而曾经做到这个级别的大官都有谁呢?我们只需要走上凌烟阁(看一看阁楼里开国二十四功臣的画像)就知道了。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赵国公长孙无忌、河间王李孝恭、莱国公杜如晦、郑国公魏征、梁国公房玄龄、申国公高士廉、鄂国公尉迟敬德、卫国公李靖、宋国公萧瑀、褒国公段志玄、夔(kuí)国公刘宏基、蒋国公屈突通、勋国公殷开山、谯(qiáo)国公柴绍、邳(pī)国公长孙顺德、郧(yún)国公张亮、陈国公侯君集、郯(tán)国公张公瑾、鲁国公程咬金、永兴公虞世南、邢国公刘政会、莒(jǔ)国公唐俭、英国公李勣(jì)、胡国公秦叔宝。

换言之,李贺诗中所说的当上大官的方法就是:建立军功!比如,赵国公长孙无忌为唐太宗出谋划策,取得了唐帝国的统治权;开国功臣英国公李勣,曾率军深入大漠,击败东突厥,帮助唐帝国开拓了大片疆土。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说只有建立军功才能当上大官,科举考试只能选拨出小官的话,大官和小官的区别是什么呢?区别就是:

大官=官位+爵位 或 大官=爵位

小官=官位

什么意思呢?首先,官位很好理解,就是一个人在政府里所担任的职务的名称,比如李白曾担任的翰林一职,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等曾担任大唐帝国的丞相一职。而爵位指的则是一个人在国家政治集团中所持有的“股份”。“股份”内容包括:私人所拥有的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赋税、管辖人口数量、能够拥有私人军队的数量等等,直白点来讲就是,爵位代表了一个人在帝国里所拥有的特权,爵位越大,特权越多。比如说,一个万户侯即拥有管辖一万户居民的权利,且拥有这一万户居民居住的土地,这一万户户居民需要向万户侯交税(甚至,有时交税的顺序是先交给万户侯,再向中央交税)。换言之,拥有爵位的人才是真正手握帝国权利的人,哪怕他并不在政府机构中担任任何职务。例如,皇帝的亲戚们。

李白(701年-762年)为什么当不了大官呢?原因很明显了,除非李白能真正做到《侠客行》中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停留”,或者能出谋划策让别人做到,从而帮助大唐帝国收复失地或拓土开疆,而不是在诗文里说说而已。不过,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外部环境,对于唐玄宗时期的盛唐而言,即使李白有这个能力,较为安定的国内和国际环境,恐怕也给不了李白这样的机会,毕竟带兵打仗不同于舞文弄墨,论资排辈,还有很多有资历、有背景人排在李白的前头。

最后更新:2017-10-08 01:51:49

  上一篇:go 《爸爸去哪儿》打破禁播令,陈小春和应采儿被儿子的演技折服
  下一篇:go 我把《爸爸去哪儿5》给看了,陈小春的育儿方式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