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31 返回首頁    go 搜狐


以文取仕的唐朝,李白為什麼當不了大官?

中國古代是如何選拔人才的?很多人的回答是科舉。沒錯,就是誕生於隋唐時期的科舉製度。

那科舉是如何選拔人才的呢?四個字:以文取仕。而提到寫文章,我想沒有人會懷疑詩仙李白的文采,《將進酒》、《蜀道難》、《俠客行》等令後人敬仰的千古佳作,但是,為什麼這位文壇的泰山北鬥李白最高隻做到了翰林(可以理解為皇家的禦用文案寫手),卻沒有做過真正手握大權的高官呢?這是為什麼呢?

比李白晚出生了90年的詩人李賀給出了答案:

南苑十三首·其五

李賀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從詩中可以看出,李賀眼中最低級別的大官也得是個萬戶侯的級別,而想做到這個級別的大官,需要做些什麼呢?又有誰做到過這樣的大官呢?李賀說,想做到這樣的大官需要用自己手中的吳鉤(代指從軍),收複關山五十個州(指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唐中央政府屋裏管轄的區域)才可以。而曾經做到這個級別的大官都有誰呢?我們隻需要走上淩煙閣(看一看閣樓裏開國二十四功臣的畫像)就知道了。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趙國公長孫無忌、河間王李孝恭、萊國公杜如晦、鄭國公魏征、梁國公房玄齡、申國公高士廉、鄂國公尉遲敬德、衛國公李靖、宋國公蕭瑀、褒國公段誌玄、夔(kuí)國公劉宏基、蔣國公屈突通、勳國公殷開山、譙(qiáo)國公柴紹、邳(pī)國公長孫順德、鄖(yún)國公張亮、陳國公侯君集、郯(tán)國公張公瑾、魯國公程咬金、永興公虞世南、邢國公劉政會、莒(jǔ)國公唐儉、英國公李勣(jì)、胡國公秦叔寶。

換言之,李賀詩中所說的當上大官的方法就是:建立軍功!比如,趙國公長孫無忌為唐太宗出謀劃策,取得了唐帝國的統治權;開國功臣英國公李勣,曾率軍深入大漠,擊敗東突厥,幫助唐帝國開拓了大片疆土。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說隻有建立軍功才能當上大官,科舉考試隻能選撥出小官的話,大官和小官的區別是什麼呢?區別就是:

大官=官位+爵位 或 大官=爵位

小官=官位

什麼意思呢?首先,官位很好理解,就是一個人在政府裏所擔任的職務的名稱,比如李白曾擔任的翰林一職,長孫無忌、杜如晦、房玄齡等曾擔任大唐帝國的丞相一職。而爵位指的則是一個人在國家政治集團中所持有的“股份”。“股份”內容包括:私人所擁有的土地和這片土地上的賦稅、管轄人口數量、能夠擁有私人軍隊的數量等等,直白點來講就是,爵位代表了一個人在帝國裏所擁有的特權,爵位越大,特權越多。比如說,一個萬戶侯即擁有管轄一萬戶居民的權利,且擁有這一萬戶居民居住的土地,這一萬戶戶居民需要向萬戶侯交稅(甚至,有時交稅的順序是先交給萬戶侯,再向中央交稅)。換言之,擁有爵位的人才是真正手握帝國權利的人,哪怕他並不在政府機構中擔任任何職務。例如,皇帝的親戚們。

李白(701年-762年)為什麼當不了大官呢?原因很明顯了,除非李白能真正做到《俠客行》中的“十步殺一人,千裏不停留”,或者能出謀劃策讓別人做到,從而幫助大唐帝國收複失地或拓土開疆,而不是在詩文裏說說而已。不過,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外部環境,對於唐玄宗時期的盛唐而言,即使李白有這個能力,較為安定的國內和國際環境,恐怕也給不了李白這樣的機會,畢竟帶兵打仗不同於舞文弄墨,論資排輩,還有很多有資曆、有背景人排在李白的前頭。

最後更新:2017-10-08 01:51:49

  上一篇:go 《爸爸去哪兒》打破禁播令,陳小春和應采兒被兒子的演技折服
  下一篇:go 我把《爸爸去哪兒5》給看了,陳小春的育兒方式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