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842 返回首页    go 搜狐


若是此人计谋得逞,司马懿与曹爽最后谁输谁赢则很难料定

魏明帝曹叡去世后,其八岁的儿子曹芳继位,大将军曹爽与司马懿受魏明帝的遗诏为顾命大臣,共同辅政。

曹爽与司马懿辅政不久,就因为权力之争产生了矛盾,两人之间互相倾轧,明争暗斗,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权力争夺战。

曹爽因为是皇族宗室,又是朝廷首辅大臣,朝政大事必须由他最后决定才算数,因而朝中文武百官攀附他的人比较多,再加上手握掌权,能够随意决定朝臣升迁,就就利用权力之便排除异己,把亲近自己的人都安插在朝廷关键职位上,在与司马懿的权力斗争中占据了绝对优势,逐渐结成了庞大的集团势力。

而司马懿作为异姓外臣,在与曹爽的斗争中明显处于劣势,但司马懿老谋深算,善于审时度势,眼见斗不过曹爽,就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极力隐忍退让,后来又假装生病,瞒哄过了曹爽等人的眼睛,其实是在暗中蓄势,伺机反扑。

在曹爽集团之中,除了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等人之外,还有一个人更不容忽视,这个人叫做桓范。

桓范,字元则,曹魏政权的老臣,以清廉节俭见称,极富智慧,政治斗争经验异常丰富。正始年间被任命为大司农,为曹爽出谋划策,号称"智囊 "。因和曹爽是同乡,所以曹爽对他礼遇有加。

但桓范和与何晏等人不太一样,何晏等人原来与曹爽的私交关系就比较亲密,又生活放荡,奢侈腐化,跟曹爽也算是臭味相投、同流合污,而桓范则为人正派廉洁,与曹爽之间似乎总保持一定的距离,两人的关系并不像何晏等人与曹爽之间那么亲密。

但桓范仍坚决支持曹爽,凭他的政治眼光,也早就看出曹爽与司马懿之间绝不像表面呈现的那么简单,觉察出司马懿明显是在装病,其实是在蓄势待发,静待反扑的机会,因而绝对不可轻视。

桓范见曹爽兄弟几个经常一块出游,就提醒劝谏道:"你们兄弟总揽大权,掌管禁兵,不宜一起出城。万一有人关闭城门,你们谁又能进城呢?"谁知曹爽听了之后却不以为然地说道:"谁敢如此大胆,做出这种事来!"根本就不听桓范的劝告。

结果,桓范忠告最后却被不幸而言中了。

公元249年正月初六,司马懿趁曹爽兄弟率领群臣陪同小皇帝曹芳到距离洛阳城九十里的高平陵(今洛阳东南大石山)去祭拜魏明帝曹叡的陵墓时,突然发动了政变,史称高平陵之变,或高平陵政变。

司马懿和其弟司马孚,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等人假借郭太后的命令,关闭洛阳城门,然后包围皇宫,逼迫郭太后废除曹爽兄弟,并假传郭太后的诏书宣布曹爽等人的罪行,派人到城外占领、接管曹爽兄弟的军营。

司马懿本想假借太后的命令,任命大司农桓范为中领军,去接管曹爽的弟弟曹羲的军队,借机拉拢桓范。但桓范却也同样假传郭太后的命令说司马懿谋反,骗出城门,投奔了曹爽。

当司马懿听说桓范出了城门的消息之后,非常遗憾而又担忧地对自己的亲信、太尉蒋济说:“曹爽的智囊逃了。”但蒋济却毫不在意地说道:“曹爽和桓范两人其实内心距离相隔比较远,曹爽的智商根本比不上桓范。曹爽就像是匹劣马,还会留恋客栈里那点常吃的豌豆,一定不会听桓范的计策。”

情况也确实跟蒋济所预料的一样,桓范找到了曹爽等人之后,劝曹爽立即护送皇帝车驾去许昌,到许昌后召集各地兵马护驾,再以叛逆罪名讨伐司马懿。但曹爽却根本听不进去桓范的建议。

桓范于是就大声吼道:现在你们曹家危急万分,只有死路一条,想要苟且偷生都不可能了!一个普通的人在危急时刻都要挟持人质以求生,你们与皇帝在一起,通过皇帝下令天下,谁敢不响应?

桓范又对曹爽的兄弟曹羲说道:“你曹羲中领军的其他军营都在郊区,洛阳的屯田士兵也在城外,你都能把他们召来,今天去许昌,许昌也有武器库,足以能够把士兵们武装起来。所担忧的是军粮,但是,我提前都已经想到了,我身上带着大司农的印章呢!”

非常可惜的是,曹爽兄弟都被吓破了胆,再加上曹爽智商太低,根本理解不了桓范的计谋,更不屑于听从。

而此时的司马懿心里非常清楚,小皇帝曹芳在曹爽身边,对他是个很不利的因素。一旦曹爽让曹芳向各地发布讨伐诏书,那自己就成了叛逆,到那时场面就不好收拾了,一旦自己成了千夫所指的逆贼,那就千口难辨,下场肯定会落得很惨。

于是司马懿赶忙下令,让曹爽和曹芳进城,并派人劝说曹爽放弃兵权,再三发誓保证他们的安全,绝对不会杀他们,曹爽兄弟是一伙贪生怕死之辈,司马懿承诺不杀他们,就准备放弃抵抗,回到洛阳。

桓范这下可急坏了,他反复告诫曹爽向司马懿低头绝无好下场。但尽管他磨破了嘴皮子,曹爽还是听不进去,最后决定向司马懿投降。

桓范见状,不由得悲愤地哭骂道:“曹真啊曹真,您一向多智,可您竟然生出这样的三个儿子,简直是蠢猪蠢狗!更没曾想到,我桓范全家,今天竟然因为你们这样猪狗不如的东西,而被灭族啊!”

最后的结局果如桓范所预料的那样,等曹爽等人投降后一进城,司马懿很快就翻了脸,那还讲什么诚信,守什么承诺?曹爽等人很快就被诛灭三族,就连桓范也被视为曹爽的同党,一同被处死,并被诛灭了三族。

假如曹爽听从桓范的计策,高平陵之变的最后结局恐怕就会大不相同,曹爽与司马懿之间的生死对决,究竟谁输谁赢恐怕也很难料定。

但历史从来就没有假设,该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小编于此只能说,司马懿太阴,曹爽太蠢,而那位极有智慧谋略的桓范则是投错了主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后更新:2017-10-08 00:45:31

  上一篇:go 靳东教你,如何眼力过人
  下一篇:go 比尔盖茨又捐46亿美元微软股票 占个人财富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