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搜狐
全球7大央行貨幣政策大梳理 歲月靜好按部就班
2017年已經剩下不足兩個月了,從全球範圍來看,影響匯市的各種不確定性因素都已經漸漸塵埃落定了。不論是貫穿全年的各國大選,還是直接影響匯率走勢的央行貨幣政策,在今年剩下不多的時日間,幾乎可以說是非常明朗的了。
2017年是大選多發年,其中荷蘭大選、法國大選、新西蘭大選和德國大選是屬於在既定日程上的大選,而英國大選和日本大選則屬於臨時亂入之選。從結果來看,新西蘭給市場的驚喜最多,日本是最無趣的大選;法國是最令人緊張的大選。
眼下,隨著各種大選落幕,可以看到,不少國家的主流政黨支持率有所下滑,而一些帶有保守主義、甚至是民粹主義傾向政黨的勢力開始崛起,這不得不讓我們細思其背後的原因。而所有的線索最終似乎都指向了國家經濟與社會福利之間的矛盾。
目前來看,德國組閣或許仍存一定的障礙。雖然總理默克爾對組閣有信心,但是參與談判的高層人士卻在警惕談崩的可能性。而最大的反對黨仍在以重新大選相要挾。
盡管如此,在內年所剩不多的時日中,預計政壇局勢對於市場的整體影響將漸漸弱化。下一場值得關注的大選是明年3月左右的意大利大選。
全球各大央行年內政策或已無變數
當然,除了政壇的人事變動之外,多個國家央行的人事也較大的變動,其中最重要的當屬全球第一大央行——美聯儲。不過還有包括英國央行、日本央行和新西蘭聯儲也均有重要的人事變動。但不管怎麼說,他們的貨幣政策在年內應該已經是非常清晰的了。
★ 美聯儲
據匯通網最新的報道,美國紐約聯儲主席、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二號人物、常任票委杜德利最早或於下周(11月6-12日)當周宣布退休計劃。考慮到美聯儲主席也隻是剛剛被提名,還未經美國參議院確認,加之此前退休的副主席、長期空缺的2個理事職位,至少從投票人數來看,或將使得美聯儲改變現有政策路徑的難度係數加大了。
另外,考慮到美國第四季度有望獲得強勁的經濟增長,美聯儲在年內再加一次息,與此同時設定好2018年的貨幣政策節奏,實現權力的平穩交接,或許是他們在當下最為關心的事情了。

(圖1:美聯儲加息概率圖,目前市場預期下次加息可能為2017年12月)
★ 歐洲央行
歐洲央行在10月利率決議中,一如市場預期的在減少購債規模的同時延長了購債的期限。此後行長德拉基在新聞發布會時強調,他們隻是微調了政策,但是為了支撐歐元區的經濟增長,超級寬鬆的貨幣政策是必須的。
至此我們可以看到,對於歐洲央行來說,繼續保持負利率+QE的政策,至少是其在明年大部分時候的主要基調。如果經濟和通脹仍然保持溫和增長,那就看不到歐洲央行改變現有貨幣政策的動力。

(圖2:歐洲央行加息概率圖,一直到2018年年底前,市場都認為歐洲央行將不會加息)
★ 英國央行
英國央行在11月進行了十年來的首次加息,顯然這是為了英國脫歐公投後英鎊急劇貶值導致通脹大幅上升的常規操作政策。
在本次英國央行的決議中,他們表示在未來3年中最多大概隻會在加息2次。這與市場所體現出的加息路徑預期是相一致的。而且英國央行預計,未來3年中,通脹將會回落至2%的水平。此外,他們還表示除了對脫歐不確定的擔憂。
不過此後行長卡尼注意到了市場似乎過度解讀了央行的政策,他用一些中性的言論緩和了市場的看空情緒。
這就可以從中解讀出,英國央行未來的加息路徑是非常平坦的,而且是非常循序漸進的。

(圖3:英國央行加息概率圖,目前市場預期下次加息可能為2018年8月)
★ 日本央行
日本剛剛舉行完提前大選,安倍晉三穩坐首相寶座。為了刺激經濟增長以及實現其上調消費稅的目標,想比日本央行會繼續保持超寬鬆的貨幣政策相當長一段時間。另外,通脹始終低於央行2%的目標,這就使得日本央行更沒有行動的動力。

(圖4:日本央行加息概率圖,一直到2018年年底前,市場都認為日本央行將不會加息)
★ 新西蘭聯儲
對於新西蘭聯儲的關注點應該聚焦於其改革。新西蘭大選後新的執政聯盟表示將對新西蘭聯儲進行改革,可能會將就業目標加入聯儲職責。這就增加了新西蘭聯儲在製定貨幣政策時的難度。
此外,市場預計新的執政聯盟製定的政策將不利於新西蘭未來的經濟,也在最近一段時間內持續施壓紐元表現。
因此,對於新西蘭聯儲來說,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很難改變其貨幣政策。

(圖5:新西蘭聯儲加息概率圖,目前市場預期下次加息可能為2018年8月)
★ 澳洲聯儲
鑒於澳大利亞經濟繼續保持著世界上少有的增長紀錄,與此同時市場趨於穩定,對於澳洲聯儲來說,並沒有太多改變貨幣政策的動力。但是,我們也需要留意到,第三季度澳洲經濟增速有所放緩,需要觀察的是這種跡象是否具有可持續性。當然另外一個改變澳洲聯儲貨幣政策的變量,或許當屬該國的通脹水平。

(圖6:澳洲聯儲加息概率圖,目前市場預期下次加息可能為2018年10月)
★ 加拿大央行
在今年7月和9月,加拿大央行連續兩次上調了其基準利率。尤其是9月的時候,屬於出乎市場意料的。加拿大央行表示,其未來的貨幣政策製定將視經濟數據來決定。這就和美聯儲有點異曲同工的味道。
因此,在研究加拿大央行的貨幣政策時,去除市場雜音,多關注該國的經濟數據即可。

(圖7:加拿大央行加息概率圖,目前市場預期下次加息可能為2018年3月)
低波動性跡象明顯,但卻格外需要留意
在過去一周中,盡管基本麵有著很多重磅事件,諸如日本央行公布利率決議並發表了最新的經濟展望、美聯儲公布了利率決議、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了新任美聯儲主席提名、甚至是在美國非農就業報告的情況下,匯市卻依然不為所動,我行我素。不僅是匯市,美股在屢次刷新紀錄新高之時,波動性同樣非常低。
波動性低固然會失去很多交易機會,但我們卻要格外保持警惕。因為一旦有事件發生,或者說因為某交易員的“胖手指”操作,市場很容易就會被“炸鍋”。
但時至年尾,包括西方的感恩節、聖誕節和緊接著的全球元旦假期,料年內行情將所剩無幾。
來年關注的焦點——通脹
除了澳洲聯儲之外,其他各大央行年內還隻剩下最後一次議息會議。除了美聯儲大概率會在加一次息之外,其他各大央行大概率會保持按兵不動的狀態。這一貨幣政策的短期背離,或將對美元指數構成利好支撐,而對於其他非美貨幣來說是一種利空。
在此後的央行會議中,我們需要將重點逐步轉向他們對於未來通脹的看法。如果他們上調了通脹預期,那麼就會引發市場對於他們加速收緊貨幣政策的預期。如果有央行表示,通脹隻是溫和回升的話,那就意味著大概率會按兵不動,給了市場一個做空該國貨幣的理由。
以上內容為匯通網隨風對於未來央行政策的個人理解,僅供參考。如有偏頗,還請多多包涵。總體來說,維持在今年夏天提出的觀點不變,從政策收緊的先後順序來看,依舊保持著美聯儲加拿大央行英國央行新西蘭聯儲澳洲聯儲歐洲央行日本央行這樣的順序大致不變。欲知更多內容,請見《美聯儲政策路人皆知,其他7大央行是否會如影隨形?》

(圖8:貨幣政策立場曲線圖)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11-06 18: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