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8
搜狐
醫藥股有望結束三年“跑輸之旅” 機構追逐“強者恒強”標的
由於受到政策與基本麵的雙重利好推動,近期醫藥板塊一改前期的滯漲狀態,9月以來表現持續強於大市。對於這波“吃藥”行情,機構普遍認為,醫藥板塊有望結束此前長達3年的“跑輸之旅”,業績複蘇和政策扶持都將推動醫藥板塊行情。而且目前機構對醫藥板塊配置比例較低,資金加配醫藥的意願依然強烈。在標的選擇上,機構較為看好其中“強者恒強”的龍頭品種。
基本麵與政策合力推動行情
數據顯示,9月份以來,醫藥板塊表現突出。截至11月8日,申萬醫藥生物指數實現了9.93%的漲幅,而同期滬深300指數漲幅為6.07%。
對於這波“吃藥”行情,機構人士分析是多方麵合力所致。從基本麵上看,廣發新經濟基金經理邱璟旻表示,醫藥全行業的景氣度正觸底回升。經曆了2013年的高點之後,2014年-2016年基本處於增速下調的狀態,增速從20%-30%下調到去年底的8%-10%,現在又反彈到12%-15%,行業已經出現反轉現象。
相對於行業平均水平,上市公司的增速更高。根據興業證券統計,醫藥板塊所有上市公司(扣除了同口徑非經常損益波動較大的個股,此外對於部分非醫藥主業和醫藥主業變更的重組個股也進行了調整)2017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3.7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20.43%,扣非淨利潤同比增長21.76%。
興業證券研究員分析表示,從中長期來看,雖然醫藥行業整體增速較前幾年明顯放緩,後續政策的不確定性也會對中期行業的生態造成影響,但整體來看,行業增速已經逐步企穩,尤其自2017年以來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已呈現加速態勢,即便在大消費板塊中橫向對比,比走勢更好的家電和食品飲料板塊也並不差(2017前三季度醫藥板塊的業績增速基本與家電和食品飲料持平),同時在盈利增長的確定性和可持續性方麵,醫藥板塊也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
政策方麵,今年10月8日發布的《關於深化審評審批製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被業內公認為是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對此,諾德基金投研人士分析表示,樂觀預計未來5-10年,中國醫藥研發實力將發生根本性轉變,一些研發領域會從現階段的“跟跑”變成“並跑”,然後再到“領跑”,這將是中國藥企研發水平提高的一個必然過程。相伴而生的就是大批重磅專利藥物的問世,以及相關企業業績的騰飛,其中孕育著非常多的投資機會。
中歐醫療健康基金經理葛蘭亦表示,從目前時點來看,行業處於一年庫存底、三年政策底,此外創新周期以及藥品質量提升周期將會貫穿未來中長期的行業發展,醫藥行業或將迎來2-3年的景氣期,因此未來2-3年有著較大的配置價值。
龍頭品種更受青睞
在新的藥品審評審批製度、兩票製、招標價格聯動等政策催化之下,將更加利好趨勢向上的龍頭企業,目前龍頭企業增速>上市公司>行業平均的趨勢已十分明顯,強者恒強態勢凸顯。在此背景下,對於投資標的選擇,機構更傾向於龍頭品種。
興業證券指出,可以考慮從兩個層麵進行布局:第一,布局估值切換,掙業績的錢。篩選出眾多2018年估值在20-25倍、有穩健增長(25%或更高)的品種,對於穩健而追求確定性收益的投資者而言,這些PEG<>恒瑞醫藥、複星醫藥、麗珠集團為代表的“big pharma”和以康弘藥業、貝達藥業為代表的“biotech”組合;在消費升級領域,不僅關注傳統的品牌中藥消費品和OTC標的,也關注更廣義上的高端醫療服務和由於患者意識覺醒所帶來的非醫保處方藥升級換代。
鵬華基金醫藥衛生指數基金基金經理崔俊傑分析認為,近期醫藥行情的驅動因素主要是“創新+估值切換”,“創新”是此輪“醫藥消費升級”最大的主線。隨著醫藥行業逐步從醫保紅利整體驅動轉向創新品種市場驅動,“創新”已成醫藥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詞。在板塊龍頭持續創新高的背景下,部分基本麵良好、增長邏輯通順的二線醫藥股也可能逐漸成為機構加倉的重點標的。
具體到標的選擇,邱璟旻表示,四季度看好醫藥行業中細分行業領先的龍頭企業,標的的選擇以估值與業績增速匹配為主,對於部分增速較高的企業而言,可以容忍相對較高的估值。
也有一些基金經理提示需要注意短期的回調風險。國海富蘭克林基金權益投資總監趙曉東認為,部分上市公司的創新藥品獲得政策強有力的支持,醫藥行業長期具有機會,但要注意部分個股短期估值已經偏高,需謹慎對待。
(原標題:醫藥股有望結束三年“跑輸之旅” 機構追逐“強者恒強”標的)
最後更新:2017-11-09 03: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