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574 返回首页    go 搜狐


王健林“不值钱的冰箱”和张瑞敏“值钱的大锤”

作者:陆斌冰

网友在微博上晒出了一个王健林在万达学院开学典礼上演讲的视频。王首富提到用沈阳太原街万达广场建设砸350个商铺赔10亿多的故事,来对比海尔几个“不值钱”的冰箱。

王健林说:“我在当年总结会上讲过,我们这个事例,比海尔砸冰箱那个事例伟大多了,砸20几台冰箱才几个钱啊?我们砸了350几个商铺啊(观众席下:笑声)对不对?砸了6亿多,这个而且赔的不是6亿多,赔的是10亿多。而且在2008年初开始退赔。金融危机非常困难……”

首富一来想表达万达诚信的价值观,二来无非是说房子比冰箱“值钱”,企业内部价值观教育没什么不对的,也不必讨论铁和棉花到底哪个重。然而对于社会和个人来说,人们恰恰需要的不是“值钱”而是“不值钱”。

海尔官方微博回复如下所示,最后一句话亮了。

“我还真没有好好算过在车间工人三年工资还买不来一台冰箱的1985年,张瑞敏砸的76台冰箱对当初几乎发不出工资的海尔意味着什么。但我知道现在身为官博君的我为什么买不起房了。”

从海尔官微的神回复开始,引起各大企业官微吐槽集体狂欢:

“我一个卖**的,我买不起房。”

“我一年卖那么多**,我买不起房。”

官微们前半句多是讲企业自豪的成绩或认同的价值观,后半句却是冷冰冰“我买不起房”的现实。表达做了那么多事还是价值不对等的无奈——人们用这种黑色幽默的形式,展现了时代的无奈。

作为一个企业文化人,我们不谈房价,咱来谈谈海尔砸冰箱,王健林口中“不值钱的冰箱”和张瑞敏那个“值钱的大锤”。

一,“不值钱”的冰箱

海尔作为全球白电的领导品牌,说起白电,不能不提日本的松下公司及其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自来水哲学(水道哲学)。所谓“自来水哲学”这是松下幸之助对企业使命的比喻。对于这一使命,最简单的表述就是消除世界贫困,使人类走向繁荣和富裕。自来水哲学,就是说企业把大众需要的东西,变得像自来水一样便宜:松下的企业文化从来不是创新,而是为全社会提供廉价且优质的电子消费品,创新不是目标只是手段罢了(别把手段当目的——王吉鹏语)。

水道哲学(すいどうてつがく)は、松下幸之助の语録に基づく経営哲学である。

当王首富说几台冰箱值几个钱时,恰恰击中了人民群众的痛处。据文献查阅,砸冰箱前一年的1984年,国家规定基准价格:100升、110升、150升冰箱的价格分别是605元、635元、786元。而当时一名普通工人的月工资在十几元左右,一台冰箱需要三年不吃不喝存下的钱才能勉强购买,还需要凭票购买,冰箱是奢侈品。而现在,正常劳动者只要一个月的工资就能买一台相对高档的冰箱。这难道不是所谓的“自来水哲学”么?——通过生产活动给所有人类带来富足丰裕的生活。以优良的品质,用消费者能购买的价格,把商品像自来水一样源源不断地为顾客提供出来。——这恰恰是海尔、长虹、吉利等民族企业伟大的地方。海尔让人民用得起电冰箱,长虹让彩电走进千家万户,现在的小米让所有人能用得到性能优越的智能手机,这些都是企业价值和社会责任的体现。正如医生的天职是让病人越来越少,教师的天职是减少愚昧,企业的使命是让商品越来越不值钱!

大锤砸掉的76台冰箱,是海尔“以用户为是,以自己为非”是非观的体现。1988年:海尔荣获冰箱行业第一枚质量金牌,它代表着海尔冰箱质量绝对可靠。正是海尔让冰箱越来越“不值钱”,人们才能像自来水一样使用冰箱。

1988年海尔质量金牌奖牌(海尔文化展厅藏)郑俊磊摄

“值钱”的海尔大锤

一个大锤值几个钱?截止2016/11/03约610亿。对海尔人来说,砸冰箱是一个神话;对于海尔集团,张瑞敏是英雄,这个大锤也是英雄,人们亲切地称呼它作:海尔质量之锤。 回到1985 年,海尔从德国引进了世界一流的冰箱生产线,之后一位用户向海尔反映:工厂生产的电冰箱有质量问题。张瑞敏带人突击检查,在仓库发现了76台不合格冰箱。怎么办?有人提议作为福利发给员工,张瑞敏却做出了一个违背常理的决定:开一个全体员工的现场会,由生产工人当众砸掉这些冰箱。很多工人都流泪了,毕竟在那个次品都要凭票购买的年代,工资都发不出别说砸冰箱了。

对于海尔人,这把大锤背后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支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海尔人。上文我提到过84年冰箱价格——76台冰箱在5万人民币左右,可以简单换算成3000个工人的月工资。当时的车间工人工资一个月就十几块,就像海尔小编说的,3年工资满打满算、不吃不喝也才700块出头,还真买不来一个冰箱。对于连工资都发不起亏空147万元的街道小厂来说,张瑞敏当时硬是顶着压力把这些冰箱全给砸了。为什么海尔人每每传颂这个故事?后话说来就是砸的对,但在当时的情境下,要知道这些冰箱不但不是滞销货,更是抢手货,就是四五万块钱,这个决定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出的。正如德鲁克所说的:学会有条理、有目的地放弃。

海尔质量之锤(海尔文化展厅藏)

就像组织文化理论之父埃德加沙因教授把危机处理作为企业文化培育根植的最主要手段一,大锤子砸出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试想,如果当初把76台次品冰箱发给员工,产品质量不但不会上去,甚至可能会出现“制造福利”的现象,造出760台,7600台福利冰箱,自然不会有现在的海尔。这一“砸”,不仅使海尔在1991年成为中国家电行业唯一入选“中国十大驰名商标”的品牌;更重要的是,将“零缺陷”的质量意识,砸进了海尔成长的基因中。 砸冰箱,更多表现的是态度,就像千金买骨的故事一样,不用去谈马骨本身值多少钱,背后的态度(或说价值观),才是宝贵财富——这就是企业文化。海尔的大锤,砸出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海尔的大锤,砸出了海尔的优质冰箱。1999 年 9 月 28 日 ,张瑞敏在上海《财富》论坛上说:“这把大锤对海尔今天走向世界,是立了大功的!”可以说,这个举动在中国的企业改革中,等同于福特汽车流水线的改革。这把大锤和千金买骨典故中的马骨一样,张瑞敏是英雄,大锤也是英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海尔金锤奖获奖者展示墙郑俊磊摄

至今,海尔的大锤不但被保存在海尔文化展厅,同时海尔有金锤奖,激励着、凝聚着一代一代的海尔人。大锤精神被传承者、称颂着。它见证着社会的进步,见证着民族企业的崛起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然而,小编码了这么多字,依然买不起房。

文章信息作者: 陆斌冰

来源: 海融文化原创 文化与管理(hairong010)

最后更新:2017-10-08 08:40:20

  上一篇:go 王俊凯大学舍友曝光,称不想和王俊凯住一起!
  下一篇:go 王俊凯低调入学报道,却被老师怒骂“滚出北电”骂战升级,竟是因为粉丝做了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