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78 返回首页    go 搜狐


蜀国兵力最少,只有10万兵马,诸葛亮为什么还要一直北伐?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魏蜀吴三分天下,其中曹魏独占天下三分之二,东吴次之,蜀国的实力最弱,先不说蜀国的地盘只有益州一地和汉中地区,根据史料记载,蜀汉的户口只有20万户,人口也就90万左右,其中带甲将士只有10万人左右。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为什么还要一直北伐呢?

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的大咖,提出了“隆中对”战略,成为刘备执行的准则,迅速的占据荆州和益州,真所谓“只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可惜关羽兵败荆州,导致被杀,荆州丢失,一方面蜀国实力大减,另外一方面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无法实现了。所以,诸葛亮为什么还要一直北伐?其实原因很简单。

第一方面:蜀国出兵伐魏的正统性和必要性

蜀国,又称季汉,是对东汉王朝的继承,视曹魏乃国贼。俗话说“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就表示蜀国集团北伐曹魏具备正统性,在匡扶汉室的统一目标下,才能凝聚蜀汉全国力量。而“益州疲弊”,也反应了蜀国必须出兵的必要性了,蜀国的地盘最小,长期发展不起来,随着时间的推荐,蜀国实力只会越来越弱,根本就不是曹魏和东吴的对手。

第二方面:蜀国内部矛盾尖锐,北伐是方便转移内部矛盾。

从刘备拿下益州之后,蜀国整个内部政治局面可以是鱼龙混杂,刘备麾下的势力快速的膨胀,也形成不同派系的政治力量,比如荆州系,益州系,原从系,东州系。尤其是刘备带着荆州系,入住益州,荆州丢失的情况下,荆州系长期把持朝政,对本地益州系的打压,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北伐曹魏,无疑是希望打破这个局面,扩大蜀国的地盘,寻找荆州和益州代表的利益突破点,从实现平衡。

第三方面:北伐目标直指陇右,掠夺资源为主

根据《文献通考》记载:蜀国成立之初,章武元年,有户20万,男女90万;蜀亡时(263年),户28万,口94万,带甲将士102000,吏4万。由此可见,蜀汉的人口非常小,而且养着10万常备军。所以诸葛亮北伐的目标,并非一举攻入长安,灭亡曹魏,实质上五次北伐基本目标直指陇右,掠夺资源为主,无论是失败或成功,无疑是希望能够占据陇右的人口资源以及战略物资资源,比如骏马。这样有效增加蜀汉的国力。侧面意图消耗曹魏的国力,引起潜在的社会动乱,从而减缓北方经济恢复的速度。一旦出现机会的话,进入关中,逐鹿中原。如果没有机会的话,以保存国力、兵力,巩固对蜀汉的控制。

第四方面:蜀中经济发展能够支持诸葛亮北伐

刘备在征战的时候,诸葛亮镇守成都,足食足兵。刘禅继位,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做主。诸葛亮对蜀汉的经济的发展,可以说“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在每次出征之前,都致力于务农殖谷,令军民衣食足而后用之。 诸葛亮不仅大兴军屯田,而且对汉中进行移民,发展经济。袁准称赞蜀汉“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即可说明蜀汉社会经济当然主要是农业经济呈现出的一派繁荣景象。诸葛亮能够长期一直坚持北伐,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蜀汉的经济,能够支持其北伐。

最后更新:2017-10-09 05:57:52

  上一篇:go 诸葛亮一生用计无数,计谋最高一生只使用过一次
  下一篇:go 王俊凯晒军训照片却遭喷王刘信达怒怼:好好军训别再发自拍照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