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0
搜狐
“脆弱五國”各有難念經 供給中斷風險仍在推高油價
近期以來,國際油價似乎徘徊在每桶50美元的水平,但這並不意味著市場不會出現嚴重的供應風險。全球五個產油國各自的不同負麵事件狀況,就在影響其出口產能,這是近期國際油價相對保持堅挺的主因。
原油供應中斷隨時都有可能發生,這種情況過去也曾出現。自2014年油價暴跌以來,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基本上已無法影響油價。但在一些關鍵產油國出現波動的情況下,這種緊張局勢正在卷土重來。隨著石油市場緊張,中斷供應的威脅將更加嚴重。
美國花旗銀行表示:“由於庫爾德斯坦地區獨立危機、巴格達和土耳其之間的緊張關係升級,伊拉克北部原油出口呈現風險, 而美國已取銷2015年伊朗核協議,脆弱五國—伊朗、伊拉克、利比亞、尼日利亞和委內瑞拉繼續呈現供應中斷的可能性。”
事實上,五個主要產油國因各種原因飽受挑戰,所有這些都可能在沒有毫無預警的情況下,驚動石油市場。
伊拉克:最有可能在短期造成供應風險的,是伊拉克。日前,伊拉克政府突然控製了該國北部原本在庫爾德人手中基爾庫克油田,擾亂了部分地區的石油運輸。截至10月19日,基爾庫克附近的白哈桑和阿瓦納油田仍處於關閉狀態。有預測稱這兩大油田隻是臨時關閉。上周,一位消息人士向路透社透露,目前他們正在尋找合適的設備來恢複油田的運行。
而伊拉克北部原油出口目的地、土耳其傑伊漢港的一名消息人士告訴彭博社記者,截至10月19日,當地原油進口量降低至19.6萬桶/天,意味著原油供應短缺了約40萬桶/天。因此短期內,伊拉克將是造成全球原油供應短缺最明顯的“元凶”之一。但由於該國大部分原油產量仍來自遠離動亂的南部地區,因此,伊拉克的原油供應緊缺可能隻是暫時的,且當地每日緊缺數量將不超過60萬桶。
伊朗:伊朗在造成全球原油供應緊缺過程中發揮的作用讓人最難琢磨。它當前麵臨的主要威脅,是美國宣布再次對伊朗實施製裁,並且新製裁可能隻是“更強硬政策”的開始。然而,目前我們尚不清楚,美國是否有能力遏製伊朗石油出口。這份新製裁有可能會嚇跑新投資者,不過,連美國國務卿雷克斯·蒂勒森最近也在努力向歐洲官員保證,對美國對伊朗實施製裁不會影響歐洲和伊朗的業務往來。高盛投資預測,美國再次對伊朗實施製裁,最壞的情況是,幾十萬桶原油出口將麵臨風險,該數字低於在伊朗核協議之前,由美國製裁而導致出口中斷100萬桶/日的記錄。雖然中斷可能性的推測有些誇張,但至少在今年,伊朗應該不會讓市場麵臨供應風險。
利比亞:位於非洲北部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利比亞不受歐減產協議限製。過去一年的大部分時間裏,利比亞一直是油價下跌風險的最大源頭。這是由於利比亞的原油輸出量幾乎翻了三倍,從2016年8月的30萬桶/天增長至現在的約85萬桶/天,雖然該數字仍然低於高峰時期的超過100萬桶/天。此外,利比亞部分出口油庫受損或將意味著當地短期內的原油產量將達到125萬桶/天的上限,這也意味著利比亞的原油產出將無法恢複到戰前的160萬桶/天的水平。由於利比亞的原油產出現況已經“穩定”,其產出影響這著球油價的定價,且當地局勢持續不穩定導致原油供應中斷,因此,利比亞也將是造成原油市場存在供應風險的“元凶”之一。
尼日利亞:尼日利亞的情況與利比亞相似。由於當地的暴力衝突和動蕩局勢不斷,導致相當大一部分原油產出中斷,因此,日比利亞也不受OPEC減產協議的限製。但是,就在利比亞恢複原油輸出的同時,尼日爾河三角洲地區的暴力事件也在相應減少。過去一年,停火協議給當地帶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平靜,原油產量也隨之出現了反彈,從去年120萬桶/天的底位重新上升至如今的180萬桶/天。
然而,尼日利亞當地原油輸出進一步增長的可能性有限,尤其是該國已承諾,一旦日產量達到180萬桶的時候將限製生產。與此同時,尼日爾河三角洲地區的和平景象依舊脆弱,且武裝分子對與政府的談判進度表示不滿也引發了尼日利亞將再次麵臨國內暴亂的擔憂。因此,尼日利亞的原油產出持續反彈也無法保證。
委內瑞拉:委內瑞拉正在上演的內部暴亂幾乎可以確保該國石油產量進一步下降,也許還會加速下降。截至9月,委內瑞拉的石油產量僅為189萬桶/日,低於上世紀90年代末的320萬桶/日,也低於2015年的近240萬桶/日。如果沒有資金,該國國有的PDVSA石油攻心就不能投資新產品,甚至不能投資於維護,以防止現有產品產量下滑。
有報道稱,即使是生產出來的委內瑞拉石油,也在遭受質量下降的困擾,因為PDVSA沒有辦法妥善處理其重質原油。更糟糕的是,未來幾周將有巨額債務到期,有可能出現債務違約。所有這些都加劇了該國石油產量的進一步惡化。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10-25 18: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