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4
搜狐
美元多頭“新年不快樂” 歐元成大贏家
美元多頭今年開年沒有感受到“新年快樂”。根據ICE美元指數,美元在2018年開始下跌至三年最低點,並且正在對2014-2015的大漲帶來不小的衝擊(可能抵消很多)。
美元疲軟的確會對央行和市場產生一定影響,但也不一定是一件多麼令人害怕的事。
1月份美元的下跌走勢比較寬泛,在所有匯率中,美元兌歐元,日元,人民幣均下跌。

就2017和2018兩年來看,歐元當屬大贏家,上漲了16.5%,現在1歐元接近1.23美元,創2014年末以來新高。

(綠色為2017,黃色為2018;從上至下第一個是歐元)
即便遭受重創的英鎊也在英國脫歐公投後達到1.38美元的高價。
乍一看,這似乎不符合邏輯啊!美國的減稅方案促進經濟增長,美聯儲在實行加息,投資者持有美國證券比持有其他發達國家證券獲得了更高的回報,這一切都應該利好美元啊!
但是,關鍵點在於全球經濟都在增長。歐元區和新興市場財富狀況的改善推動了對美國以外國家貨幣政策的重新評估:其他央行沒有走美聯儲製定的政策路線。
然而,其他貨幣價格在走高的同時也麵臨挑戰。比如歐元的走高再次打壓了歐洲股市:以當地貨幣計算,歐元區斯托克指數(Euro Stoxx) 上漲3.4%,落後於標準普爾500指數(4.2%)。
歐元從去年初的1.04美元攀升至1.20美元左右,歐洲央行發出警告,聲稱這可能會加劇通貨膨脹,使經濟過熱。
因為歐洲央行退出超寬鬆政策,歐元再度走強,這一點引發擔憂可以理解。但是這些擔憂完全可以“抵消”:首先,美元兌多種貨幣匯率的下跌幅度意味著歐元的貿易加權值(trade-weighted value)並不高;第二,2017年歐元升值似乎對經濟增長並沒有造成什麼不利影響;第三,歐洲央行本身認為歐元區經濟疲軟正在緩解,危機時期的政策似乎已經不再合理。
此外,美元疲軟對新興市場來說是個好消息。新興市場在全球充當的是金融加速器的角色,鼓勵投資在全球流動,這也就促成了全球經濟的增長,歐洲的貿易增長也要歸功於此。但是也正是這個因素才導致美元下跌,這也表明對於投資者和央行來說,美國之外的選擇也會有更明朗的前景。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8-01-16 17:5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