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6
搜狐
“黑五”能挽救美國的零售業嗎?
“黑五”能挽救美國的零售業嗎?
布利克街(Bleecker Street)曾是曼哈頓最繁華的購物中心之一,如今這裏卻遍布空蕩蕩的商店——商家因無力支付高昂的租金紛紛搬離。
圖片來源:Winick
低迷:不再驕傲的巨頭
雖然距離2017年結束還有一個多月時間,但今年美國零售業宣布關閉的門店數量已超過以往任何一年,僅J.C.Penney在2017年就關閉了140家門店。根據零售業智庫Fung Global Retail&Technology的數據,自1月1日以來,美國零售業總計已宣布關店逾6700家,超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創下的6163家的紀錄。
線上零售的衝擊下,曾經獨占鼇頭的老牌百貨已深陷泥潭。
近期,美國百貨業迎來財報季,數據依然一路唱衰。
國是直通車許桂寶製圖
客流量被搶奪、利潤率被侵蝕的同時,門店租金也讓線下零售業不堪重負。日前,奢侈品百貨公司Lord&Taylor宣布出售其紐約旗艦店給共享辦公空間WeWork,繼而轉戰沃爾瑪網店。Lord & Taylor是美國曆史最悠久的奢侈品百貨公司,其位於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38街和39街之間的旗艦店從1914年起開始營業,是紐約著名的地標建築之一。
消息一出,各大百貨公司股價隨之大跌。
盡管比起上半年的慘淡,第三季度的數據已有所回暖,但更多人將其歸功於年末的節日效應。繼標普之後,10月底,花旗也將Macy(梅西)和J.C.Penney(傑西潘尼)的評級雙雙下調至“賣出”。據統計,美國近五分之一的零售商目前信用評級為“垃圾”。這進一步加劇了人們對該行業的擔憂。
掙紮:水深火熱中生存
Thomson Reuters(湯森路透)的一份假日銷售報告顯示,美國百貨公司的業績相當依賴“黑五”。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各大百貨公司不惜“斷臂自救”。
金融公司WalletHub從全美最大的35家零售商今年發布的廣告中收集了近1萬個商品折扣信息,數據顯示,2017年“黑五”的線下平均折扣率是37%。
國是直通車許桂寶製圖
但同時,瘋狂的折扣也將進一步損害利潤。
除了價格戰之外,零售業大佬們還有更多讓步:
喜達屋旗下的Fairlane Town Center購物廣場將近30%的閑置空間,租給了福特汽車當辦公室,商場已經變成了“寫字樓”,2000名福特員工也成了潛在客戶;
J.C.Penney宣布將在旗下所有連鎖百貨店內推出玩具店,業界認為這是減少對服裝依賴的信號,過去服裝銷售約占其銷售總額的60%;
Nordstrom推出了新的商店形式和服務,為客戶提供更多的購物選擇的同時,在假日期間試行24小時營業的路邊小貨車;
為了吸引消費者進店,以Macy為首百貨公司放出大招,將從不打折的高端美妝商品列入到了折扣範圍內……
中新社發李勝利攝
然而,線下商超百貨公司還是難以招架電商的增長和消費行為的快速變遷,加之全球政治與經濟環境不確定因素上升,對於美國零售業而言,更壞的日子可能還在後頭。
衝擊:神秘的東方力量
比起花樣百出而又收效甚微的“創新”,還有一股“神秘的東方力量”讓持續低迷的美國零售業更顯疲乏——中國電商。
瑪麗·米克爾發布的《2017年互聯網趨勢報告》顯示,中國電商在全球各大市場中滲透率增長最快,占全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15%,美國僅占10%;而在增長速度上,中國電商增速高達24%,美國僅為15%。
雖然,美國完善的信用體係影響了移動支付的落地生根,物流配送也和國內市場大為不同,但市場還是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收購電子商務公司Auctiva,參投體育用品的電商Fanatics,投資電商物流公司ShopRunner,投資高端奢侈品網站1stdibs,投資母嬰電商Zulily,入股團購網站Groupon……“神秘的東方力量”逐漸嶄露頭角。
中新社發寧運喜攝
現在,美國零售業不得不重新思考中國的“新零售”。谘詢公司OC&C的聯合創始人Pascal Martin認為:“中國完全有能力超越其他市場,其線上線下結合的零售方式,為消費者提供了無縫購物體驗的同時,也模煳了線上線下的界限,這是一個值得參考的模式。”
“黑五”不是救世主。“及時布局電商,兼顧線下體驗”這也許是美國零售業值得參考的方案。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11-26 21: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