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
搜狐
海洋工程裝備發展五年行動計劃印發 提升智能化程度
1月4日從工信部獲悉,工信部等八部門近日聯合印發《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持續健康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國際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明顯提升,產業體係進一步完善,專用化、係列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斷加強,產品結構邁向中高端,力爭步入海洋工程裝備總裝製造先進國家行列。
發展目標包括:海上油氣生產平台等高端產品國際競爭力明顯提高;海上風電裝備、海洋漁業裝備、海底礦產資源開發裝備、海洋電子信息裝備等新興海洋工程裝備研製和應用取得重大進展;海洋工程裝備領域建成一批競爭力強的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研發設計水平大幅提高。基本掌握深海油氣資源開發裝備的建造技術,裝備經濟性、安全可靠性、環保性、智能化水平全麵提高,在部分優勢領域形成若幹世界知名品牌;突破海洋礦產資源、天然氣水合物等開采裝備,萬米載人/無人潛水器等譜係化係列探測裝備,島礁/錨泊浮台信息係統、海上綜合實驗船等感傳一體化海上綜合信息基礎裝備,波浪能/潮汐能、溫差能等海洋可再生資源開發裝備,海水淡化和海水提鋰等海洋化學資源開發裝備的部分關鍵核心技術,極地海洋工程裝備研發能力和技術儲備明顯增強。
關鍵係統和設備研製能力明顯增強。在甲板機械、鑽井包、平台升降係統、油氣生產模塊、液化天然氣(LNG)裝卸係統等領域形成若幹品牌;在深海錨泊係統、動力定位係統、深海鋪管係統、水下作業係統、臍帶纜和撓性立管、LNG轉運及再氣化係統、海洋觀測/監測設備、水下運載器、海上通信組網裝備等領域實現設計建造和應用,實現500米以內水下生產係統示範應用。
優強企業實力顯著提升。初步形成2-3家海洋工程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和總承包商,形成4-5家世界級海洋工程裝備總裝建造企業和若幹專業分包商。
行動計劃還提出重點任務,包括加快新型和前瞻性產品研製應用。著眼於海洋資源開發的長遠需求,加強天然氣水合物、多金屬結核以及多金屬硫化物等海底能源和礦產資源開發裝備,深遠海大型養殖裝備,南極磷蝦高效捕撈與船載加工裝備,海上風能、波浪能、潮汐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裝備,海上浮式空海港等大型和超大型浮式結構物以及極地特種裝備等研製,實現工程化和產業化應用。加大調整重組力度。強化行業監管,提高行業規範條件要求,利用市場倒逼機製,引導社會資源向符合《海洋工程裝備(平台類)行業規範條件》企業等優勢骨幹企業集聚,加快促進落後企業轉產轉業和退出。鼓勵和推動海洋工程裝備製造企業(集團)強強聯合、實施專業化重組、並購以及內部資源整合,優化資源配置,壓減低端過剩產能,提高骨幹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推進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軍民協同創新,加大軍民資源共享力度,統籌軍民試驗需求和試驗設施建設。加強海洋工程裝備領域軍民兩用技術科研工作,將海洋工程裝備作為重要領域列入軍用技術轉民用推廣目錄和民參軍技術與產品推薦目錄,支持軍民技術雙向轉移轉化。發揮國家軍民融合公共服務平台等信息平台的重要作用,通過開展中國軍民兩用技術創新應用大賽等係列活動,加快推動海洋工程裝備領域軍民技術、產品與投融資信息共享與供需對接,促進相關技術和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
行動計劃還提出,多措並舉去“庫存”。包括創新商業模式促“交付”。鼓勵油氣開發企業、油田服務公司、海洋工程裝備製造企業、金融機構和保險公司等加強合作,積極引入多方資本,創新商業模式,發揮各方優勢,通過開展基金投資、融資租賃、資產重整、裝備運營等業務,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製,推動海洋工程裝備交付運營。強化風險管控保“交船”。海洋工程裝備製造企業要加強和完善項目全過程風險管控,減少企業自身違約風險因素。支持骨幹海洋工程裝備製造企業結合客戶具體需求,加強在建項目協調推進,幫助客戶解決融資和運營租賃等方麵的困難,為裝備交付創造條件。
最後更新:2018-01-04 15: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