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搜狐
特斯拉在美產能不足必轉戰中國 在上海獨資建廠敲定或讓新車降三成?
新融街10月24日訊 特斯拉最近由於產能不足的原因而深陷危機之中,新車的交付量已經完全拖累了整個公司的業績,如何提高產能已經是擺在特斯拉高層麵前必須解決的問題。對此,他們已經決定了前往中國,借用中國的龐大勞動力解決這問題。因而也就屢屢傳出了特斯拉要在中國各地建廠的傳聞。
比如在昨日,就有報道稱,特斯拉已經簽署了一份協議在上海的自由貿易區建造一座工廠,工廠建成後特斯拉仍然需要支付25%的進口稅,但是它將擁有公司的完整控股權,而且較低的生產和運輸費用很可能抵消關稅帶來的支出。
針對該傳聞,特斯拉中國10月23日在接受有關媒體采訪時表示,為更好地服務中國市場,特斯拉正與上海市政府探討在該地區建設工廠的可能性。除此之外,特斯拉中國相關人士拒絕發表其他評論,隻是不斷重申公司在6月份公布的消息,公司將在2017年年底之前明確中國境內的製造計劃。如果與上海市政府的協議最終簽署,它將成為特斯拉開啟中國汽車銷售市場的通行證。
盡管特斯拉並未宣布與上海市政府簽約事項,但業內猜測雙方接觸已近簽約。“畢竟距離特斯拉公布在中國生產汽車的消息隻剩下兩個月的時間,與上海市政府探討建廠事宜,預計隻剩下細節問題。”汽車行業評論員淩然說。
事實上,近期,特斯拉在中國建廠的消息不斷傳出。早在2014年1月,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特斯拉長期計劃將在中國建生產廠,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特斯拉的官方聲明也指出,特斯拉一直致力於深耕中國市場。
今年6月,有消息稱,特斯拉將在上海建廠。上海臨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發布澄清公告,否認與特斯拉就其在中國建廠事項有合作意向。不過,特斯拉則表示,正與上海市政府探討建設工廠的可能性。
業內人士認為,在中國建廠讓馬斯克找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一方麵,建廠給特斯拉的生產提供了接近中國供應鏈的機會,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麵,國產後的特斯拉將緊緊抓住中國在電動汽車方麵的增長機會。
目前,外資企業在華投建工廠最大的阻礙在於,中方規定外資企業必須和中方企業聯合投資並且互相分享技術與利潤。不過之前的一道政令讓這事有了轉機。7月19日,中國政府網公布國務院新規,放寬對外資企業在自貿區投資建廠的規定,以此吸引外資進入,這項規定讓外資在自貿區投資建廠成為可能,而這也正是特斯拉最為急迫需求的政策。
根據新版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麵清單)(2017年版)》,其比2015版減少共計27項措施,為製造業和服務業賦能,對於外資新能源車企來說,“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生產的產品須使用自有品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已授權的相關發明專利”這一負麵清單條款被刪去,也為特斯拉入華提供了可行性。因此,根據自貿區外商投資的相關規定,特斯拉有資質在華正式組裝整車。援引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協議是中國政府首次允許汽車製造商在中國建立外商獨資的汽車工廠,此舉將縮減生產成本,但是中國政府會收取25%的進口關稅。
據記者了解,考慮到支持新興汽車產業成長以及適時引入競爭機製,我國政府一直在考慮放寬合資車企外資股比的限製,尤其是生產電動汽車的相關法律。有消息稱,目前上海市政府已與特斯拉達成協議,允許特斯拉在中國建一個外商獨資的工廠。
如果上海市政府允許特斯拉在上海建設外商獨資的工廠,那麼,此次合作將是中國政府首次允許汽車製造商在中國建立外商獨資汽車工廠,此舉將大大縮減特斯拉的生產成本和交付時間,這也將是外國汽車製造商在華投資必須尋求合資對象政策的重大突破。
而對特斯拉而言,在華建廠意義非凡。盡管根據消息特斯拉仍要繳納25%的關稅,但總體成本算下來,特斯拉在中國生產汽車將大幅降低物流和零配件成本,以更低的售價吸引中國消費者。並且工廠建成後,特斯拉的交貨周期也會大幅縮短。在華工廠的建成將使其產能不足問題的問題得到大幅緩解,並且有望顯著降低車輛售價,最高或達三成。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產能輸出會成為Model 3真正變為大眾品牌,搶占市場的基礎。而之所以執意選擇獨資是由於“特斯拉忌諱中方合資方會把技術用在自主品牌方麵。”專家認為,畢竟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值風口,人才和技術的爭奪非常激烈。
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特斯拉在華建廠如果坐實,其帶來的“鯰魚效應”備受關注。雖然從市場占有率來說,特斯拉比不上許多國產新能源車,北汽EC、知豆D2、比亞迪宋DM、帝豪EV等車型在國內銷量仍遙遙領先。一些汽車從業者向南都記者表示,由於龐大的新能源車市場空間,特斯拉國產化後,暫不會對銷量造成真正的影響,但由於特斯拉強大的IT技術以及資源整合能力,尤其是在“三電”等基礎技術上有明顯顛覆性的突破,其一舉一動都是新能源車市場的風向標。
“特斯拉來了之後,可以倒逼國內新能源車企,做出更優質、務實的新能源車。”崔東樹分析認為,如今的自主品牌,尤其是一些“互聯網造車”,在產品布局上都主打中高端產品,但由於中高端產品目前仍缺乏競爭,消費者可選擇的產品並不多。包括特斯拉及其他豪華品牌、合資品牌共同“切走”中高端車型以後,自主品牌會麵臨不少挑戰。
業內學者表示,如果特斯拉在華生產真正實現價格下探,對30萬級別的入門級豪華車市場,以及合資廠商的高端車型也會造成潛在壓力,“中國購買入門級豪華車的消費者以年輕人居多,他們對新技術、新概念的接受度很高,特斯拉的國產化,將獲得年輕群體的歡迎,而合資品牌的定價空間,要突破特斯拉的定價就很難了,合資品牌也會麵臨更充分的挑戰”。
最後更新:2017-10-24 17:55:27
上一篇:
更輕更快更便宜,保時捷911 Carrera T明年開售
下一篇:
傳祺GS7的野心有多大:竟然跑到北美車展去亮相
心靈大屠殺 思域和卡羅拉你到底選誰
2017款長城汽車-哈弗H8 車主們用車後都是怎樣評價它的
特斯拉Model S 和Model X 75D車型動力升級 百公裏加速度提速1秒
6萬不到就能買輛SUV,外觀新穎動力不俗,哈弗H6大唿招架不住!
特斯拉概念重型卡車,沒有輪胎依靠磁懸浮行駛
家族布局成效顯著 東風日產奪合資SUV銷量冠軍
江淮真瘋狂!山寨埃爾法賣30萬,GL8都說它作死
上市100天銷量突破4.7萬台,長安CS55熱銷的背後另有玄機
長安CS15EV對比江淮iEV7S 兩台最大續航350km的純電SUV
戰力指數簡直可怖!雅閣10月狂銷上萬輛,明年10AT來了真的要無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