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3
搜狐
專家:降低宏觀稅負是財稅體製改革的重要方向
由北京大學中國公共財政研究中心主辦的2017年中國公共財政論壇研討會日前在京舉行,多位國內著名專家學者就降低宏觀稅負、財政體製改革、營改增等當前財稅熱點問題展開研討。
北京大學中國公共財政研究中心主任林雙林提出,在我國應設一條債務警戒線;地方債地方還,減少地方政府對中央政府依賴;控製債務增加速度;管好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提高政府支出的效率;中央政府承擔更多的支出責任,也承擔更多的債務;增加地方收入來源等政策建議。最終化解債務都得依靠經濟增長,消化債務。
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認為,降低宏觀稅負將是未來財稅體製改革的重要方向,也將成為多年財稅戰略的重大突破。他提出社會保障體係由全國統籌,由中央財政負擔;在科技發展的背景下,財稅政策應該如何與時俱進。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指出,我國實行的積極的財政政策是3年不變的,我國已逐步形成穩定的中期決策部署。新時期,改革推進難度加大,各類問題錯綜複雜,財政體製就是一個高階問題。如果仍以過去的傳統的需求管理理論來看待今天的財稅體製改革無疑是落後的,我們要從新的角度來理解今天的財政體製,就是要把高速增長往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的國家治理思想轉變。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培勇借用十九大報告,指出麵臨新的矛盾,全麵深化改革,財政體製改革要一盤棋。要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張財稅體製改革藍圖繪到底。在財稅體製改革實施落地的過程中,不能縮水和打折扣,否則就無法實現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所謂藍圖的實現是指向2020年現代財政製度基本實現。為此理論界人士應該履行使命,在理論研究學術研究中發揮基礎作用,破舊立新,把財政定位的思想史和演進史搞清楚,讓新的財政理論思想體係與新時代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水平現代化相匹配。
北大財政係主任劉怡從微觀層麵解讀了“營改增”帶來的留抵問題。一方麵,增值稅解決了重複征稅問題,是增值稅中性原則的體現。但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要解決重複征稅,企業需要拿進項去抵扣銷項,而企業總是有激勵去拿更多的進項,那麼如何實現進項與銷項的匹配就成為一個問題。理論上增值稅可以最終轉嫁給消費者,但前提是商品要被賣出去,否則就會成為留抵,理論上的轉嫁就無法成為實際上的轉嫁。於是,留抵成為企業的負擔,因此留抵的問題,進項與銷項的匹配問題,公共產品供給與稅收的匹配問題,仍需要集思廣益。
(原標題:專家:降低宏觀稅負是財稅體製改革的重要方向)
最後更新:2018-01-03 03: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