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92 返回首頁    go 搜狐


三大運營商被工信部約談:不得限製用戶資費選擇權

10月27日上午,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就老用戶目前不能享受運營商入網優惠和新套餐等相關問題表示,工信部已經約談了三大運營商,並要求企業采取措施,除雙方合約另有約定外,不得限製用戶的資費選擇權。

據了解,從去年10月開始,三大運營商陸續與阿裏、騰訊、京東等互聯網公司合作推出了2I2C(即to internet,麵對互聯網的業務;to customer,麵對個人客戶)套餐產品,此類套餐含有大量定向流量的費用減免和增值服務以及大量省內、全國的流量及語音贈送等服務內容,上線後頗受用戶歡迎,但此類套餐產品此前卻不向老用戶開放,如此“霸王條款”備受爭議,這也是工信部約談三大運營商的直接原因。

10月31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到三大運營商在北京市的多個營業網點進行走訪,有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業務已做調整,老用戶可在營業廳改換上述套餐,新用戶仍須線上辦理。

此外,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方麵也表示,將遵守相關規定,進一步優化改造辦理流程,為需要帶號轉互聯網套餐的用戶,提供方便的辦理渠道。

資費套餐選擇被限製

實際上,早在2006年時,信息產業部(工信部的前身)就曾發布《關於保障移動電話用戶資費方案選擇權的通知》。該通知明確規定:在同一移動電話歸屬地內,移動通信企業應保證本企業同一網絡的原有用戶,可以在不改變號碼的情況下,自主選擇使用本企業的所有資費方案(已停止發展用戶的除外)。這意味著,限製老用戶選擇新套餐,運營商的行為即屬違規。

到2008年,工信部出台《關於規範電信資費方案管理的指導意見》,再次強調用戶對資費方案享有自主選擇權,電信企業應給予充分尊重,不得限製用戶選擇其指定的資費方案。

此後,關於電信運營商限製用戶轉換資費套餐的聲音開始減弱。今年開始,多個論壇、網站關於運營商限製用戶選擇資費套餐的聲音甚囂塵上。記者在百度貼吧上,看到有如何繞過運營商的限製,改換騰訊大王卡、螞蟻寶卡等2I2C套餐的攻略。

“工信部出台規定時,國內還處於3G時代,三家運營商之間沒有如今如此之大的規模差距。另外,那時用戶更注重語音、短信等資費標準,移動互聯網尚處於初級階段,更不會有定向流量減免。此外,從3G到4G過渡時,運營商曾給老用戶進行過套餐升級與優化,所以這一矛盾在過去十年時間裏沒有爆發。”中國聯通的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然而,從去年10月開始,2I2C套餐產品的陸續問世,使傳統老套餐在價格方麵的劣勢盡顯,用戶需求逐漸被點燃。

以中國電信聯合小米推出的米粉月租卡為例。米粉月租卡分為29元和59元兩個價位,其中29元套餐包含2GB國內流量,59元套餐則包含4GB國內流量,超出套餐後,計費標準為:國內流量10元/GB,國內通話0.1元/分鍾,短彩信0.1元/條,贈送來電顯示,無漫遊費。此外,使用MIUI係統應用,用多少流量次月全部返還,包括瀏覽器、小米視頻、小米音樂等。

記者在去年4月曾辦理59元價位的中國電信樂享4G套餐,該套餐內僅包含國內流量1000MB、100分鍾國內語音,且無定向流量返還。相比之下,前者優勢一目了然。

聯通“第一個吃螃蟹”

在三大運營商中,有關2I2C套餐產品“第一個吃螃蟹”的是中國聯通。

去年10月,中國聯通與騰訊合作,推出了騰訊大王卡係列套餐產品;一個月後,中國聯通聯合阿裏推出了“螞蟻寶卡”係列套餐產品。此後,中國電信方麵開始跟進,推出了“米粉卡”“魚卡”等係列套餐產品,中國移動也設計了定向流量包等相應的阻擊產品,徹底拉開了運營商實行2I2C戰略的帷幕。

而在這三家企業中,中國聯通的2I2C戰略取得了最佳成績。

據中國聯通提供的數據,2017年第一至第三季度,4G用戶淨增數量分別為1817萬戶、1608萬戶和2147萬戶,而2016年同期的數據則分別為1564萬戶、1311萬戶和1648萬戶。此外,截止到今年9月30日,中國聯通4G用戶達到1.6億戶,與中國電信1.67億戶的規模基本持平。

關於2I2C對於業績的貢獻,中國聯通未對外公布具體數據。但在2016年年報、2017年一季報、2017年中報和2017年三季報中,均表示公司創新開啟的2I2C 業務,通過與互聯網公司開展精準營銷合作,可幫助公司以低增量成本促進4G用戶發展,獲取新的用戶發展觸點,同時通過智能化營銷,便捷推送促進用戶消費升級,持續提升用戶價值。

記者統計,截至目前,中國聯通聯合其他公司推出的2I2C係列產品已有24種,相比之下,中國電信截至目前已推出“米粉卡”“魚卡”等4款2I2C產品,中國移動則采取傳統手段,僅推出了定向減免的流量包,從數量上看,三者對2I2C的態度迥異非常明顯。

造成這種差異的,正是由中國聯通在4G時代初期的落後所迫,這種落後尤其體現在4G用戶和網絡建設的規模上,因此吸引新用戶成為彼時最迫切的任務。然而行業格局已基本穩定,若要實現逆襲,中國聯通必須在短期利益上有所犧牲,於是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騰訊、阿裏、京東、百度等一批互聯網公司開始陸續成為其合作夥伴,大量的定向流量減免和套餐內流量成為賣點。

“運營商彼此之間,實際上有一條心照不宣的規則,即盡力避免價格戰,保持三家的服務價格維持在同一水平上,同時將流量單價以每年30%的幅度下調。但在去年,中國聯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該規則。”據電信分析師付亮統計,目前,中國聯通的流量單價約為0.015元/MB,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則為0.03元/MB,此外,在中國聯通2017年的淨增4G用戶中,2I2C戰略所占貢獻比例至少在50%以上。但中國聯通方麵向記者回應稱,不便公布具體數據。

戰略亟待調整

通過2I2C戰略,中國聯通在過去近一年的時間裏在4G領域追趕勢頭迅勐,嚐到甜頭後,2I2C的合作夥伴範圍也大大延伸,今日頭條、B站、百度、餓了麼、滴滴紛紛成為中國聯通造卡的合作夥伴,且由互聯網公司蔓延至傳統行業。

在金融領域,中國聯通聯合招商銀行於今年3月推出招行招卡;今年6月,攜手浦發銀行推出大小發卡;在今年7月與工商銀行一同推出工行e卡。在教育領域,今年10月,中國聯通聯合幼教平台“寶寶樹”推出了寶寶沃卡。在物流領域,順豐成為合作夥伴,並推出大豐卡。

據統計,截至目前,中國聯通與合作夥伴推出的2I2C套餐已逼近60種。然而,這些2I2C類套餐產品,其彼此間的差異卻越來越小,甚至有直接複製其他產品之嫌。

以招商銀行的招卡和浦發銀行的發卡為例。招行招卡和浦發發卡均包含96元和36元兩個價位的月套餐,其中在96元價位,套餐內容均為6GB國內流量+600分鍾國內語音,超出套餐國內流量10元/GB,國內語音0.1元/分鍾;在36元價位,兩種套餐內容均為2GB國內流量+100分鍾國內語音,超出套餐國內流量10元/GB,國內語音0.1元/分鍾。

飛象網CEO項立剛表示,運營商通過2I2C的戰略發展新用戶的方式是正確的,但產品設計不宜複雜,若能將產品種類減少,並體現出彼此間的差異,則會便於用戶取舍。

此外,這種聯合造卡的2I2C戰略,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方麵則未取得如中國聯通般的效果。

從4G用戶增長來看,中國電信2017年前三季度淨增4565萬戶,較2016年年末增長21.7%,中國聯通的數據為5572萬戶和53.8%;中國移動的4G用戶淨增雖達到8672萬戶,但增長率卻僅為16.2%。

“聯通希望發展的新用戶主要來自兩個方麵,一是其原有的2G、3G用戶,二是競爭對手的用戶,由於市場反響好,電信和移動才會跟進和阻擊。”北京移動的一位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對於2I2C套餐產品,運營商是做出了讓利的,讓利對象最初是針對新入網的用戶,但這種讓利現在引起了老用戶的垂涎,這是與運營商初衷不符的,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發展新用戶的成本、降低利潤空間。”

“實際上,運營商的2I2C戰略有一個誤區,就是沒有處理好老用戶的維係。希望借讓利吸引新用戶,但不把過往的資費套餐進行升級的同時,卻指望老用戶依然停留在高費區間裏,顯然是不可能的。”項立剛認為,對於運營商而言,維係老用戶已成為當前重點,因此需要把維係老用戶和發展新用戶的成本和策略明確下來,在5G到來之前,這將成為運營商個人消費業務亟待破解的重要課題。

(原標題:老用戶新套餐選擇權被限製 “霸王條款”套牢用戶 三大運營商被工信部約談)

最後更新:2017-11-04 10:03:45

  上一篇:go 進口轉基因安全審批或生變:可能設專職審查小組
  下一篇:go 美國對外來投資審查趨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