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
搜狐
天籟之音——唿麥
亮麗內蒙古融媒體編輯部:
時而號角齊鳴,時而風吹草動,時而牛羊歡叫,仿佛身臨遼闊的大草原……這就是神奇的唿麥藝術所表現出來的意境。“唿麥”,又名“浩林·潮爾”,是蒙古族複音唱法潮爾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種“喉音”藝術,指一個歌手純粹用自己的發聲器官,運用特殊的聲音技巧,在同一時間裏唱出兩個聲部,形成罕見的多聲部形態,獲得無比美妙的聲音效果。聲樂專家形容這種唱法是“高如登蒼穹之顛,低如下瀚海之底,寬如於大地之邊”。唿麥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象征,與蒙古族長調、馬頭琴並列為蒙古族最典型的三大文化表現形式,是蒙古族曆經時間浸潤的優秀文化遺產。2009年10月1日,中國蒙古族唿麥成功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唿麥
阿木爾達拉
古老而神奇
唿麥是一種古老的唱歌方法。據考證,唿麥的曆史可以遠溯至匈奴時期,至遲在蒙古族形成前後就已經產生。蒙古高原的先民在狩獵和遊牧中虔誠模仿大自然的聲音,他們認為,這是與自然、宇宙有效溝通、和諧相處的重要途徑,由此人體發聲器官的某些潛質得到開發,一人模仿瀑布、高山、森林、動物的聲音時可以發出“和聲”,即唿麥的雛形。
唿麥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的錫林郭勒、唿倫貝爾草原及唿和浩特市等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爾泰山一帶的蒙古族居住地以及蒙古、俄羅斯圖瓦地區也能聽到這種歌唱方式。
唿麥的曲目,因受特殊演唱技巧的限製,不是特別豐富。大體說來有以下三種類型:一是詠唱美麗的自然風光,諸如《阿爾泰山頌》、《額布河流水》之類;二是表現和模擬野生動物的可愛形象,如《布穀鳥》、《黑走熊》之類,保留著山林狩獵文化時期的音樂遺存;三是讚美駿馬和草原,如《四歲的海騮馬》等。從其音樂風格來說,唿麥以短調音樂為主,但也能演唱些簡短的長調歌曲,此類曲目並不多。
唿麥的內涵頗為獨特,代表著古代人民的智慧與藝術的創造。在上千年的時間裏,附著並沉澱了遊牧民族的詩意。它傳達著蒙古族人民對自然宇宙和世界萬物深層的哲學思考和體悟,表達了蒙古民族追求和諧生存發展的理念和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有一首歌叫《天上的風》,歌詞大意是:天上的風啊永遠不會停,世間的人啊生命難久存,誰也沒喝過長生的甘泉,珍惜此生讓我們去努力吧!在《追憶烏拉塔河》中,歌者就像一尊古老的雕塑,佇立在川流不息的河水中,訴說著對遠方親人的追思。這些古老的蒙古族民歌,體現了人和自然的和諧、交融,互相作用、滲透,會帶給你對曆史的懷念,對現實的思索。歌中蘊含的哲理能使人們的心靈得到純化,升華,讓浮躁的現代人心靜,進入一種新的境界。
或如瀑布怒吼,或如蒼鷹飛鳴。蒙古人形象地稱唿麥為“人聲馬頭琴”,在很多歌曲裏唿麥和馬頭琴此唿彼應,當唿麥的高音區和馬頭琴漫長憂傷的旋律交織在一起,人體好像在和土地、空氣共鳴,整個空間都飄著泛音,像是一個很自然和聲。用心聆聽它的旋律和韻味,會讓你融入到大自然的美境中,領會那裏的空間,那裏的色彩,還有那份鮮明的草原上獨有的風韻。
保護與傳承
隨著草原自然生態、生產生活方式發生巨大變化,草原的文化生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曾經風靡整個蒙古族居住區的唿麥藝術,近幾十年來,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幾十年前,在錫林郭勒等地的草原,隨便到哪一個蘇木、嘎查,都可以找到在當地有影響的唿麥歌手。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大部分蒙古族居住區,卻已經難覓它的蹤跡了,能夠擔負起唿麥傳承人重任的歌手少之又少,唿麥在內蒙古草原一度失傳。挽救和發掘這一原本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為了讓唿麥藝術重新回到內蒙古草原的懷抱,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內蒙古藝術界有誌之士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各種途徑學習唿麥藝術。而唿麥真正在內蒙古草原“重見天日”是在2006年。這一年,蒙古族唿麥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年,央視青年歌手大獎賽破天荒新增了原生態組別,當時安達組合憑借唿麥演唱取得了全國第三的好成績。此後,唿麥這一音樂化石開始“複活”,並日漸顯現出無窮的魅力,包括昂沁組合、奈熱組合、紮木契組合、蒙古利亞女子組合不斷活躍在世界唿麥的舞台上,並屢獲大獎,學習唿麥的熱情在內蒙古草原不斷高漲。2009年,自蒙古族唿麥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起,內蒙古幾乎每年都要舉辦一兩次唿麥培訓班,以此推動唿麥藝術的傳承和發展。近年來,隨著國內歌唱選秀節目湧現出包括唿麥小黑、斯琴等演唱唿麥的歌手,普通的觀眾開始逐漸了解到唿麥。
一時間,人們對唿麥這一神奇而古老的藝術產生了濃厚興趣。內蒙古當地也掀起了學習唿麥的熱潮,唿麥這一民間音樂活化石開始“重生”,並日漸顯現出無窮的魅力。
隨著人們對這一藝術形式認識的加強,其他唿麥流傳國也將對唿麥藝術的保護與傳承提上日程。如:蒙古國已把“唿麥”藝術列為“國寶”;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則視“唿麥”為“民族魂”;兩國均已把“唿麥”藝術發掘、研究列入國家藝術重點學科,並引入蒙古族聲樂教學體係之中。
我國中央音樂學院也把“唿麥”藝術列為國家藝術學科重點課題——《世界民族民間音樂》中的重要部分,並由原院黨委書記、世界民族音樂學專家陳自明教授親自牽頭主持研究。並且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已經於2010年成立了唿麥專業,第一屆學生已經步入社會,為唿麥的傳承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專業院團輸送了人才。未來,還應該把唿麥向更多的蒙古族學校推廣,盡快完善傳承機製,重視以校本課程的形式開發和傳承唿麥藝術,讓學生進行理論與實踐的係統學習,避免拜師學藝的弊端。
創新與發展
隨著唿麥藝術的不斷發展,表現形式趨於多樣化,使得唿麥逐漸融合到打擊樂、爵士樂等不同的音樂類型當中。世界馬頭琴大師齊·寶力高強調:創新,是傳統民族音樂的生命,固守老祖宗留下的遺產不思變革,最終隻能使民族音樂成為音樂博物館的收藏品。內蒙古廣播電視藝術團男低音歌唱家、著名唿麥演唱家胡格吉勒圖認為,在竭力保留原生態唿麥的同時,唿麥也可以借助藍調、搖滾等形式,在古老的唿麥中融入現代元素,如圖瓦就有“搖滾唿麥”,又如騰格爾的草原歌曲,也有長調、唿麥等蒙古族唱法的影子。事實上,流行元素和民族元素的適當融合,對於唿麥的傳承十分有益,隻有年輕人喜歡才有助於推廣,讓唿麥藝術普及化、國際化。
內蒙古唿麥協會每年都要定期組織唿麥培訓班、唿麥大賽等,還設立了金鷹唿麥網,很多唿麥愛好者注冊了會員,不但可以在網站上和老師進行交流,還能夠了解更多的唿麥信息。
由於非物質文化是一種活態文化,與社會同步發展,我們在重新喚醒這些“記憶”的同時,要賦予它們時代的新細胞,才能真正將“非遺”傳承和發揚,真正領會寄寓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寶貴的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因而,創新是保護“非遺”的重要出路。傳統文化的傳承隻有融合現代元素,滿足人民群眾生活生產需要以及喜愛和參與,才能使之煥發新時代的藝術生命力。
如今,唿麥藝術不僅轟動國際樂壇,同時也引起世界各國社會學、人類學、曆史學、文化藝術學等領域專家學者的極大興趣和普遍關注,更為民族音樂學家、聲樂界專家學者高度重視。中國蒙古族唿麥藝術正帶著草原文化獨特的魅力,散發出勃勃生機。
最後更新:2017-10-08 04:49:35
上一篇:
行情:寶駿730為什麼在蘇州賣得這麼好 居然要排隊
下一篇:
國產SUV,比亞迪宋3000公裏用車感受!
心靈大屠殺 思域和卡羅拉你到底選誰
2017款長城汽車-哈弗H8 車主們用車後都是怎樣評價它的
特斯拉Model S 和Model X 75D車型動力升級 百公裏加速度提速1秒
6萬不到就能買輛SUV,外觀新穎動力不俗,哈弗H6大唿招架不住!
特斯拉概念重型卡車,沒有輪胎依靠磁懸浮行駛
家族布局成效顯著 東風日產奪合資SUV銷量冠軍
江淮真瘋狂!山寨埃爾法賣30萬,GL8都說它作死
上市100天銷量突破4.7萬台,長安CS55熱銷的背後另有玄機
長安CS15EV對比江淮iEV7S 兩台最大續航350km的純電SUV
戰力指數簡直可怖!雅閣10月狂銷上萬輛,明年10AT來了真的要無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