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52 返回首頁    go 搜狐


中國曆史上為什麼沒有比肩牛頓、達芬奇、特斯拉、愛因斯坦這樣的科學巨匠呢?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李約瑟之問,李約瑟之問由英國學者李約瑟提出,他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提出的問題:“盡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1976年,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思·博爾丁稱之為李約瑟難題。

我認為這要從整個人類意識進化角度來分析,人類的意識進化的關鍵節點是外部自然因素(如氣候出現周期性異常溫暖或者寒冷)和人類群體性政治軍事突變綜合引發的思想大爆發突變。

人類主流認知體係(群體性意識形態)是人類意識從模煳化、隨機化(原始經驗)到固定化、係統化(宗教、哲學),再到意識工具化(近現代科學)的過程。可以說,人類主流認知體係(群體性意識形態)是人類意識從模煳化、隨機化(原始經驗時期)到固定化、係統化(宗教、哲學),再到意識工具化(近現代科學)的過程。人類意識進化史,也就是人類認知進化史,即巫術、宗教、哲學、科學、(還有未來的某種主流形態)隻不過是人類曆史長河中意識進化的不同階段性產物。

群體性意識形態與作為人的個體從誕生、成長的意識進化走的是同樣的過程,個體的人的意識發展是群體性意識進化的濃縮版。而科學理論的誕生,也是同樣的從靈感突現到觀念係統化,再到工具化過程。

特別的,意識進化中,後麵的模式都需要有前麵的作為基礎。所以近現代科學,必然與哲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如果說哲學對科學起到的作用,那是因為科學的兩大模塊中的意識工具化的基礎是意識觀念中的概念。人類意識進化就是這樣以前麵的模式作為台階,一級一級上升的,前麵的模式中的構件是下一個模式的基礎。

2000年前的思想大爆發,使得人類社會以多神崇拜主導的社會結構突變到一神崇拜主導的社會結構,無論在中國還是歐洲,出現了大一統的帝國。這第一次思想大爆發產生的原因就是多國混戰產生對經驗類認知的巨大需求,戰爭主要是對“土地”資源的爭奪。春秋戰國時期,氣候異常溫暖,特別是對於亞洲以農業為主的區域,氣候溫暖加冶鐵業的發展,農業產量暴增,引發對土地擴張的需求,政治軍事的突變與氣候是有密切相關的。西周最後一個周平王東遷,開始了東周時代,即戰國時代。多國大混戰本身就是一個熵的劇減過程,人類社會經過激烈的動蕩,更加有序化。

歐洲文藝複興是一次的思想大爆發,歐洲誕生了很多偉大科學家。近現代意義上的“科學”產生,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亞洲大陸和歐洲大陸在17世紀所處的政治格局造成的,1648年歐洲諸國簽訂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將以前至少形式上還將歐洲大部分地區統一起來的神聖羅馬帝國,變成幾十個擁有對等主權且力量相對均衡的政治格局,這一格局也影響了後來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這種格局也是歐洲諸列強開始在歐洲互相激烈競爭,並引發到世界各地的海戰,再到後來的兩次世界大戰。劇烈的多國混戰將會形成人類社會熵值銳減。這種狀態可以類比中國2000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而且多個歐洲諸國將競爭引入全球,引發世界級海戰,因為歐洲諸國以貿易為主要生存手段,戰爭主要是對“港口”資源的爭奪。今天全球主要大城市就是“港口”,這是人類社會係統熵減的結果,有序化比之前更強了。

上麵是從曆史長河看思想大爆發的,意識形態上表現為多神崇拜到一神崇拜(春秋戰國思想大爆發)和宗教信仰到實驗加形式邏輯模式的近現代模式,這種認知模式也可以認為是一種意識形態,即科學不僅僅是自然科學,還把這種思維模式帶入了政治、法律、軍事等等領域,本質上如同曆史上的萬物有靈祭祀為主導公元前時代和公元後宗教時代一樣,這是人類群體性意識進化的結果。

當然也有西方的形式邏輯的思維慣性的原因,其中以柏拉圖為第一功臣,他創辦的柏拉圖學園延續將近1000年,這一點上對這種思維方式功不可沒。東方也不是沒有邏輯的,但是主流還是將這些壓製下去了,東方後來還是以儒家教育為主導。

伴隨著思想大爆發的是人類文明中心的轉移,曆史上出現過多次人類文明中心的轉移,就像很多人疑問為什麼6000、7000年前的浙江、湖北有很多非常先進的新時期文化?其實應該是距今5000年指3500前的中華文明出現了轉移,黃河領域文明取代了長江流域成為今天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所以簡單的把曆史割裂成很短的分析,都是狹隘的,簡單的,要素性的分析。

最後更新:2017-10-08 07:49:20

  上一篇:go 超長續航全時互聯“電動小獵豹”艾瑞澤5e為何這樣受追捧?
  下一篇:go 音響效果好,即刻分享:捷豹XJL音響加裝2台8音度H680!湖州東萍汽車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