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504 返回首页    go 搜狐


鹿晗示爱崩溃不了你,无法忘却的前任的前任的前任之电报故事

Hi,大家好!我是何宝宏,欢迎来到《互联网的基因》大讲堂。

新东西讲多了,今天我们来怀怀旧。

在智能可穿戴设备层出不穷的今天,很多人都不再提及功能型手机这一“前任”,以及固定电话这一“前任的前任”。那么,作为“前任的前任的前任”的电报,更是早都被人们遗忘到了九霄云外。

人,还是有情怀的动物。偶尔想想前任,前任的前任,以及前任的前任的前任,也是一种幸福。

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说说电报究竟留给了我们什么?

电报线曾经是地球的神经系统,是权利和秩序的基本要素,就像今天的电话线和互联网一样。仅是略读詹姆斯·格雷克《信息简史》的电报部分,就会发现,在电报已被电话、短信和微信取代了的今天,它对这个世界的改变,早已融入日常生活。

电报是电力革命的起点。在1830年代,还没有发动机和电力网,电池是最主要的供电方式。电池因不稳定、功率小和短距离等,使得电力只能用于“高科技感”很强的魔术和各种演出,以及声称包治百病的“电疗“(注意:这不是在治疗网瘾!)。电报是电力第一个Killer App,让电力从此不再只是玩具和不靠谱的代名词。

电报的中继(Relay)概念沿袭至今。中继克服了电流沿着漫长的电线流动时,会逐渐衰减的障碍。这一概念所具有的潜能远比电报发明者当初意识到的还要大,已经成为了现代通信的基础性技术之一,比如翻转信号、多路复用和存储转发等。互联网的IP技术,就是存储转发的。

莫尔斯的助手韦尔设计的电报设计,成了后来用户界面设计的经典。一根简单的弹簧支撑着杠杆,操作员通过它用手指触碰达到控制电路的目的。这根杠杆叫“通信员”,后来叫“键”。

电报改变了人们对天气的认知。之前需要数天才能够到达目的地的信息,现在只需分秒,因此人们发现了各地天气的实时差异性和后续关联性,不再认为气象是迷信,而是一种大范围彼此关联的事件。天气报告和天气预报,也就随之产生。

电报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的认知。铁路让人们发现所谓时间,都是地方时,不同地方的人们其实遵循的是不同时间在生活,催生了标准时的概念。但铁路运行需要的标准时,直到电报出现后才变得可行。1840年代,格林尼治天文台通过电报,开始为英国全国的钟表提供“对时”服务。

电报催生了密码学。电报天然的需要编码,为了保密或为了简明。辞藻的代价过高,电报催生了“电报体”文风,就像互联网上的“火星文”一样。电报让文字的神秘性消失,也赋予了一些词汇新的含义,比如“发送”。但简明电报码本的盛行,不仅是为了省钱,更是为了保密的考量,密码学为之兴盛。

电报改变了报业。时人担心电报会杀死报纸,因为报纸一直以来就是商业、政治或其他情报的快捷传递者。但后来的历史却是,二者成了共生关系,新闻记者开始用电报传递新闻,“电报报道”是紧迫性、及时性新闻的标签。

电报改变了记录历史的方式,保留下了大量日常生活琐事。比如,第一批英国电报的记录中就有关于行李招领和零售交易的,追捕罪犯的,演示下象棋的等。

电报进入中国,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当李鸿章提出办电报时,官员反对的声音无非就是不利祖宗安宁,不利意识形态安全等。当然,老百姓也坚决抵制,相信电报线能把人的魂儿传走。与此同时代的电影进入中国却非常顺利,娱乐业的地位高于通信业,一直到传承到了今天。

1985年以前,北京个人电报业务量最多时每月超300万份,现在一个月也没几份了。百度了一下关于“电报”的新闻:“XXX电贺意大利新任总理”,“XX电贺特朗普当选”,“普京向特雷莎·梅发电报”,“逾50名美外交官签署异议电报”……

与所有老去的技术一样,现在的电报成了尊贵礼仪的象征。通信技术“尊贵度“的鄙视链,应该与其流行度相反:电报 > 电话 > 短信 > 微信。

50年后,你或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联合国秘书长发email,祝贺T当选美国总统”;“X总理发短信祝贺奥运健儿取得佳绩”……

嘉宾简介:

何宝宏,从事互联网研究领域20年的老兵,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在通信行业从业,着有《互联网的基因》一书。本讲主要面对企业中高层、战略研究者、工程师、和有技术背景的大叔大姐,个人观点,欢迎吐槽点赞分享 。

最后更新:2017-10-12 21:09:51

  上一篇:go 胡歌13年前照片被翻出,清纯阳光被赞当年的小鲜肉
  下一篇:go 活久见!鹿晗关晓彤公布恋情后的粉丝流失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