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搜狐
三年反反複複,特斯拉在華建廠的糾結是什麼?
從三年前透漏在華建廠意願,到如今反複辟謠“國產”傳聞不實,即便在國家開放外資獨資建廠的“綠燈”,百般糾結的特斯拉為何在中國建廠就這麼難?
10月22日,《華爾街日報》援引未具名的知情人士消息報道,特斯拉已和上海市政府就其在上海自貿區建廠生產達成協議,具體公告細節和對外公布時間雙方還在進一步磋商中。消息一出,一時間外界關注的目光又鎖定了這家汽車界的“獨角獸”企業——特斯拉。
就在四個月前,特斯拉中國區在回複國產傳聞時曾對外發布公告稱:“特斯拉正在與上海市政府探討在該地區建設工廠的可能性,預計到今年年底會有一個清晰的計劃。”而眼下這個時間節點恰好在此前預期的範圍內,不過特斯拉回應稱,針對外界關注的特斯拉建廠進展傳聞,仍以6月22日的公告聲明為準。
特斯拉反反複複糾結的症結無非在於涉事雙方利益沒有協調一致。以三年的傳言為例,汽車預言家此前曾從上海市新能源汽車相關人士那裏獲知相關可信的內情,彼時上海市在製定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時,曾考慮是否在插電式混動方麵全部放開補貼。在當時很多業內人士看來,一旦該決策通過特斯拉即將在未來國產後享受補貼,借此契機國外企業國產都將享受優惠補貼政策。所以上海市政府的最終決定是將補貼範圍拓寬至包含國內所有的插電式混動車。
通過這件事情可以看出,早在三年前上海市的地方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就已經考慮到了未來特斯拉在當地建廠,以及後續生產銷售等各個方麵環節的操作問題。然而如此大費周章的鋪墊並沒有換來特斯拉的回報。
長久以來,特斯拉一直期望著在華謀求一種“獨資車企”的身份,之所以這麼堅持是因為“獨資”而非“合資”是為了確保其技術優勢不被業界同行所“分享”,進而保證自己的市場領先優勢。與此同時,如果在自貿區設立獨資企業,特斯拉投往中國市場的“國產”車型雖仍需繳納25%的稅費,但單車仍可節約3600美元的運輸成本。因此,相比生產成本,技術專利才更為特斯拉所看重。
雖然特斯拉與中國各級政府的談判進程緩慢,收效甚微,但其明顯也不願意將眼前的蛋糕拱手讓人。據中國國務院在2012年公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提出的要求,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累計銷量要達到500萬輛。截至2016年的統計數據,如今新能源汽車銷量累計還不到100萬輛,也就是說在2017年到2020年的三年期間,中國至少有40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空白需要填補,這個數字足以吸引全球汽車製造商將注意力投注在中國市場上。
特斯拉自然不會放過擺在眼前的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從2014年4月向首批中國車主交付Model S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到2016年底,特斯拉在華銷量已達到1.04萬輛,營業收入為10億美元,占全球貢獻率的15%。特斯拉今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在全球2.54萬輛的銷量中,中國市場在其中的占比已逼近20%。
然而,不可忽視的是特斯拉急需解決眼下受困於產能不足導致的訂單數量減少問題。汽車預言家查閱資料後了解到,特斯拉Model 3今年第三季度的交付量僅為220輛,這一數字遠遠低於此前承諾的產能規劃,嚴重挫傷了消費者購買體驗。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
不能讓產能成為產品的“絆腳石”,為此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有意加快在全球建廠的步伐,預期在年底確定特斯拉3、4、5號超級工廠的廠址,並計劃為此投入約20億美元的資金支出,而在華落地建廠就是該解決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事實是,從三年前顯露出國產的可能性,到隨後幾年時間裏不時地有消息流出、辟謠、再有新的傳聞成為話題,如此循環往複。特斯拉“國產”這個經久不衰的議題已經成為其每每獲得焦點關注的利器。究其根本,無論傳言是為了抬高股價還是為自身賺取更多知名度,其實際行動並無誠意。特斯拉在華國產的“謊言”到底還能說多久?
最後更新:2017-10-24 04:05:12
上一篇:
《天籟之戰2》榮耀升級張傑隻為孩子奶粉錢,楊坤頻頻被叫板
下一篇:
特斯拉將在上海建中國首家獨資工廠,到底有沒有可能?
心靈大屠殺 思域和卡羅拉你到底選誰
2017款長城汽車-哈弗H8 車主們用車後都是怎樣評價它的
特斯拉Model S 和Model X 75D車型動力升級 百公裏加速度提速1秒
6萬不到就能買輛SUV,外觀新穎動力不俗,哈弗H6大唿招架不住!
特斯拉概念重型卡車,沒有輪胎依靠磁懸浮行駛
家族布局成效顯著 東風日產奪合資SUV銷量冠軍
江淮真瘋狂!山寨埃爾法賣30萬,GL8都說它作死
上市100天銷量突破4.7萬台,長安CS55熱銷的背後另有玄機
長安CS15EV對比江淮iEV7S 兩台最大續航350km的純電SUV
戰力指數簡直可怖!雅閣10月狂銷上萬輛,明年10AT來了真的要無敵了